分享

安徽省博物院七件镇馆之宝

 光影剑客 2023-05-24 发布于江西

安徽博物馆藏七珍宝

一、铸客大鼎

年代:战国时期。规格:高113cm,直径87cm。出土时间:1933年出土地点: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股堆楚王墓客用鼎于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股堆楚王墓中出土。它高113厘米,直径87厘米,重约400公斤。其体积为全国所有出土青铜鼎之最,地位仅次于河南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客鼎形似三足圆鼎,腹略鼓,三足呈蹄形,饰以浮雕涡纹。三脚架颈部上侧附有两只耳朵,耳朵上部略向外突出。鼎口平沿刻有“铸客”开头的铭文十二字,指的是从其他诸侯国请来的工匠,表明战国时期的工匠不再是奴隶社会奴隶主的附属物,身份相对自由。鼎颇为恢弘,在造型设计上处处追求力与势的完美结合,无不显示出主人的远大抱负。


2、虎纹四环铜鼓座

年代:春秋 规格:残高29cm,直径80cm。出土时间:1980年地点: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龙纹四环铜鼓座是春秋晚期安徽舒城县孔伋镇九里墩窑厂一座墓葬中出土的。此墓曾两次被盗,至今仍出土各类器物183件,其中青铜器170余件,造型精美,制作精良。虎纹四环铜鼓座是该墓出土的重要青铜器。这个铜鼓座造型奇特,气势雄浑。鼓的形状是一个圆形,老虎和游龙在上边缘周围被雕刻成高浮雕。形象生动,外壁饰有四个比特环和辅助头,身上覆有羽翅。圈的上下两面都有铭文。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个鼓座是用来造鼓的鼓座,是钟留给大众自用的装置。在古代,建筑鼓的功能是多样化的,既可以作为宴会和礼仪场合的音乐鼓,也可以作为战场上指挥信号的战鼓。


3、吴王光鉴

年代:春秋 规格:高37.7厘米,直径60厘米。出土时间:1955年出土地点:安徽省寿县蔡侯墓吴光剑,1955年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这是吴为其女叔许嫁给蔡侯所做的嫁妆。它以“表彰”自居。研究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蔡侯墓出土了两个铜镜,一个在安徽博物馆,另一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这件安徽博物院藏吴腹圆,底平,颈腹与兽耳环相对。其造型简洁朴素,表面饰以扁蛤纹,精致大方。器物内壁有52处铭文,揭示了一个尘封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吴、蔡联姻的故事。吴王光鉴出土时,里面还有一尊铜像,组成了铜像。剑笠是楚国青铜礼器的独特组合,其中盛有酒。在健力,夏天可以盛冰块,冬天可以盛热水,可以当冰酒,也可以当温酒。


4、鄂君启金节

年代:战国时期规格:长31厘米出土时间:1957年地点: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鄂军旗黄金节是楚怀王发给鄂军旗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它被命名为“节日”,因为它看起来像一个分裂的竹结。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发现车结3件,船结2件。这些“车结”和“船结”是目前唯一见到的,因此极其珍贵。这个“金节”是铜做的,用错了字。据节本记载,此节本发行于公元前322年,楚王邵阳在湘陵被金老师击败之时。文章明确规定了马帮在鄂伦春旗的行进规模和航行路线。端午节规定用船限额为150艘,从湖北出发,每年往返一次。水路覆盖长江、湘江等。“车节”规定的运输上限是50辆,也是一年一个来回。土地覆盖河南南部、安徽、湖北等地。《鄂郡金凯祭》作为商贸流通过程中的一份重要文献,为研究杰夫制度、交通、税收以及楚国君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5、金玛瑙碗

年代:北宋 规格:高5.9厘米,直径13.2厘米,底径7.5厘米。出土时间:1972年出土地点:安徽省来安县相关公社1972年在安徽省来安县相关公社出土的金玛瑙碗,是一件器物保存完整的罕见玉雕制品。1994年,金钮扣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一致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目前安徽省唯一的玉宝。纽扣玛瑙碗圆形大开,形状规整,曲线流畅。壁厚仅0.2cm,整体半透明,将玛瑙的自然纹理和柔和光泽展现的淋漓尽致。碗边镶嵌一圈细窄的金条,与玛瑙的晶莹光泽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更显富贵典雅。在瓷器和玉器的边缘嵌金是宋代非常流行的一种工艺,旨在装饰物品的篷边,同时显示财富,以锦上添花。


6、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碗

年代:北宋规格:高27cm,底径8.5cm,底径3.5cm,底径8.5cm,直径17.1cm。出土时间:1963年地点: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元佑墓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碗,1963年安徽宿松县北宋元佑墓出土。紫竹碗是五代至宋代流行的暖酒器具。将盛有酒的朱子放入盛有热水的碗中,以温酒。这件器物出土于北宋墓中,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因其晶莹剔透的釉彩和优雅的造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器、碗注器稳定,但构图充满变化,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纸币通体为六瓣瓜菱形,直颈小口,口上有盖,盖顶蹲着一只狮子,昂首翘尾,栩栩如生。注:碗的整体造型为一朵上翘的莲花,由下而上的莲花花瓣形成深碗,高圈足,圈足外饰尖叶形花梗。整体造型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轻盈俏丽。器的胎体洁白细腻,施的青釉晶莹润泽。瘦的时候白里透着淡蓝,更显优雅,有一种恬静的美。其原料选择、制作工艺和装饰纹样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宋代青瓷烧制的最高水平。



7、张承造雕刻犀牛云纹漆盒

年代:元 规格:高9.5厘米,直径14.5厘米。张承早刻犀牛云纹漆盒是元代著名漆雕艺术家张承的作品。“挑犀”是指在漆胎上涂两种或三种颜色相间的漆层,每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厚度。由于不同颜色的漆层相互交替,雕刻处就露出了不同的颜色层。抛光后得到成品。这个漆盒虽然经历了近700年,但依然表现出一丝不挂,婉转流淌的感觉,令人叹为观止。它的漆很厚,又黑又亮,大气华丽。盒盖和盒底分别刻有三组如意云纹,刀口深而陡,磨圆,光泽可辨。斜面上露出的红黑线,流转婉转,富有生意经。张承的采红作品被国内外收藏,但目前仅有两把采犀器,所以张承的采犀云纹漆盒弥足珍贵,非同寻常。

八、菱花形凤纹银果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