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9年,毛主席想看科学书籍,李四光:我给您写一本吧!

 zweieiz 2023-05-24 发布于广东

前言

1969年5月19日,李四光随毛主席会见科学界学员代表,结束后,两人来到休息室里叙话。

对于科学家,毛主席一向很尊重,李四光的年龄要大一些,他被毛主席亲热地称为李四老。

休息室里,两人聊天的兴致很浓,话题涉及各种天文、地理、生物以及哲学上的问题,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图片李四光正与毛主席握手

在聊天临近尾声的时候,他们提到看书的问题,毛主席特意问道:

“我现在对科学挺有兴趣,你能不能给我找点书?”

李四光问道:

“主席想看哪方面的书?”

毛泽东用手比划了一下,道:

“是你研究范围里的资料就行。”

毛主席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说日理万机一点也不为过。

可他为什么还要特意看李四光研究领域的书呢?

这还要从“中国贫油论”说起!

图片

一、“贫油的帽子”

1915年,美国石油行业顶端的美孚石油公司,花了数百万美元,在中国陕北地区打探井挖掘石油,结果却一无所获。

这件事情让人大跌眼镜,要知道,美孚石油公司是美国大亨洛克菲勒创办的产业,无论是挖掘器械,还是石油勘测、钻井技术,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后来,美国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西北调查地质,查找中国境内蕴含的石油资源,也没有太大发现。

于是他以西北一地的情况,武断地作出以中国的地理环境,缺乏出产石油条件的理论。

这个说法,还被他写到《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

旧中国,国内不少学者将西方学家的“权威理论”视为真理,使得威尔德的推理广为传播。

因此,中国被打上了“贫油”的标签。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始大刀阔斧的搞建设。

然而,“贫油论”的观点,使得一部分人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持悲观看法。

毕竟要搞建设,必须发展工业,而要发展工业,石油必不可缺!

可缺乏石油让人犯了难,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主席十分关心工业的建设。

1953年,毛主席将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请到中南海,征询他对中国石油资源的看法。

当时,他向李四光询问:关于所谓“中国贫油论”的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应该走人造石油,还是天然石油的道路。

对此,李四光肯定地说道:

“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大有可为。”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这个领域耕耘数十年,他对“中国贫油论”的说法嗤之以鼻。

图片

早在1928年,李四光在《燃料的问题》一文中就指出:

“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采。”

1935年,他在英国讲学期间,就暗示中国东部有可能找得到石油,但他并未点明。

后来这被记载到他的《中国地质学》一书中,才作出全面解释。

在毛主席等人期盼的目光中,李四光向他们仔细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

他乐观地说道:

“我国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该是丰富的!”

“我们应当打开局限于西北一隅的勘探局面,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石油地质普查工作。”

“找出几个希望大、面积广的可能含油地区。”

听完李四光的权威分析,毛主席等人放下心中大石,全力支持他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在某次干部会议上,公开给李四光打气:

“地质部长很乐观,他对我们说'(石油)地下蕴藏量很大,很有希望’,我们很拥护他的意见。”

对于国家的信任,李四光也不负众望。

图片

他率领大量勘查工作人员,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走遍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东北等地区,找到了数百个可能的储油地。

1959年9月,在国庆十周年的来临之际,黑龙江省肇州县的钻井内,首次钻出了高产的工业油田。

接着,在我国东部地区也相继发现了大量石油。

1960年,大庆油田工人喊出“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赢得石油大会战的胜利。

所谓“中国贫油论”的说法,由此不攻自破,中国使用洋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从此不在能源上被外国卡脖子。

但李四光的贡献不仅如此!

中国“镇国神器”原子弹的诞生,也与他有着重要关系。

图片

二、神奇的石头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告一段落,但曾经美国对中国进行的“核讹诈”行为,让毛主席等一众领导人记忆犹深。

早在1950年10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被志愿军战士击溃时,杜鲁门就在新闻记者会上叫嚣要使用核武器。

在朝鲜战场上一败涂地的麦克阿瑟,更是计划“投掷20—30颗原子弹进攻中国,在中朝鸭绿江沿线设置一条发射地带”。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也多次用原子弹对中国进行威胁。

毛主席他们深刻意识到:要想守卫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然而,无独有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除了被贴上“贫油”的标签之外,同时也被戴上了“贫铀国”的帽子。

不过“贫铀国”的说法,在21世纪初期以前,并没有太大错误。

全世界铀矿的分布并不均匀,大多分布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美国等地,在2013年内蒙古发现大型铀矿以前,中国一直以进口铀为主。

图片

“贫铀”使得中国在铀矿上的挖掘并不乐观,由于美国的封锁,向西方国家购买铀矿石自然不可能。

但为了国家的安全,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势在必行。

“贫铀”不等于无铀,早在1944年,李四光就知道广西拥有一条铀矿。

1955年,李四光等中国顶尖科学家,被请到了中南海的丰泽园,众人在这里召开中国原子能事业会议。

毛主席开门见山地对他们说道:

“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请你们就原子能有关问题来给大家上一课……”

当提到制造原子弹需要铀矿石时,毛主席询问李四光:

“现在中国有没有造原子弹用的铀矿石?”

李四光连忙说道:

“有!”

“但是要有丰富的铀矿资源和浓缩铀工厂才行。”

说着,他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块黑黄色铀矿石标本,摆在桌子上。

这块铀矿石,是去年10月在广西富钟县采集到的中国第一块铀矿石。

图片

一旁的钱三强用自制的射线探测仪器,对着铀矿石作了测量放射性演示。

当仪器发出“嘎嘎”的响声时,毛主席高兴地说道:

“这是决定命运的一刻!”

有人甚至激动的要用手去摸矿石,吓得李四光急忙劝阻:

“这可摸不得,那是有放射性的,赶紧洗手!”

见到中国原子弹的希望了,如何让他们不激动?

在这之后,为了原子弹的研制,李四光在寻找油田的同时,又要兼顾寻找铀矿。

凭借过人的地质学造诣,他在南岭一带发现了铀矿床(中国第一座铀矿山711就建在这里),此地产出的铀矿石,完全满足科学家们对原子弹的研制需要,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一众科学家和工人们的努力下,中国顶着“贫铀国”的帽子,硬是将原子弹研制成功。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试爆成功,我们从此不用再担忧被帝国主义“核讹诈”了。

替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又替原子弹事业找到核心原料,李四光等老一辈科学家可谓功勋卓著。

图片

但实际上,李四光本人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从事地质领域的,而是造船工业。

只不过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主动改换了门庭。

三、为救国矢志不渝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

14岁时他前往日本学造船,直到23岁又去英国学采矿,最终才确定以地质学为终身事业。

李四光人生道路的曲折,与国家的波动休戚相关。

甲午战争、庚子国变接连发生,清政府垂死挣扎推出清末新政,李四光因学习优异,得到公费留学的机会。

在去日本的船上,他因为贫穷,买不起正式的铺位,只好白天窝在底舱,晚上在船顶过夜。

不想受了风寒,大病一场,又因没钱医治,落下一个终身的毛病——不能吃肉,一吃就犯病。

留学日本期间,李四光在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努力学习造船技术,也在这时期结识宋教仁、马君武等革命党人,受到革命思想熏陶,跟着他们参加集会、演讲,逐渐接受孙中山的革命主张。

图片

1905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李四光与会众人一起宣誓加入同盟会。

就这样,16岁的李四光成为同盟会的第一批会员,也是年龄最小的会员。

宣誓结束后,孙中山接见了李四光,在他看来,李四光年纪虽小,却如此有觉悟,这让他十分欣赏,他亲切地摸着李四光的头说:

“你年纪这样小就要参加革命,这很好。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魁首的期望,让李四光格外受用,年少的他将“蔚为国用”放在心上,这句话成为他一生的信条。

1910年7月,李四光结束了七年的留学生活,回到了湖北武昌。身为同盟会成员,在时代的推波助澜下,他义不容辞的卷入到革命的大潮之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参与斗争,在后方组织后勤,运输物资军火,支援前线。

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23岁的李四光被选为实业部部长。

年少有为的他正准备大力发展事业,可还没当施展拳脚,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名存实亡,民国被北洋军阀掌控。

图片

当时,孙中山被排挤出去之后,大量湖北的革命党人饱受排斥。

李四光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实业,造福人民,已成为幻想。

这让他内心愤懑的同时,越发感到革命前途无望,但怀有救国之心的他,决定退而求其次,在他看来:

“力量不够,造反不成,一肚子的秽气,计算年龄还不太大,不如再读书十年,准备一份力量。”

于是,1912年7月,李四光以“鄂中财政奇绌,办事棘手”为由,向黎元洪提出辞职,继续到国外留学的要求。

当时,民国副总统黎元洪对此十分支持,虽然他在武昌起义中起到不小的作用,但民国成立,革命党人内部因为理念和利益之争,开始分化,彼此之间互相争斗。

以黎元洪为首的派系在其中占据重要力量,开始对其它派系进行“清洗”。

对付其它革命党人,他们通常的办法是:感到威胁太大的就杀,能拉过来的就收买,两者都不好办的就设法送走。

图片

所以,对于李四光的要求,黎元洪马上答应了下来。

辞职留学被批准后,李四光选择到英国学习采矿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与他在湖北当实业部部长的经历有关。

由于洋务运动时期,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这里开办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等近代工业机构,加上湖北“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民族资本企业昌盛。

在民国初期,湖北的实业是比较发达。

但留学归国,接受先进思想的李四光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民族企业开办的多是纺织、玻璃、碾米等轻工业。

虽然有洋务运动的基础,但重工业基本难以涉及,而且全省的金融、交通等命脉,都被英、日、德、美等帝国主义所控制。

以至于他在日本学会的造船技术,没有了用武之地。

因为制造坚船利炮,需要重工业的支撑,而要想发展重工业,就必须要有足够的矿产和石油的工业原料来支撑。

可中国被打上了“贫油”的帽子,在这方面有极大的人才和物资缺口。

图片

因此,李四光决定远渡重洋去学习挖矿,弥补工业发展最基础的一环,发展实业救国。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时,尽管是公费留学,李四光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在临行前,他将自己留学的钱一半留给贫寒的家中,以至于留学期间,他的腿上长了一个脓疮,却没钱医治。

无奈之下,他直接用刮胡刀片把疮刮掉,这导致他的腿上从此落下一个大疤。

学习时,他发现光学挖矿是不够的,必须要对地质学有着深刻认知和了解,于是,他又开始潜心专研地质学。

面对求学遭遇的痛苦与挫折,他时常会拉起小提琴苦中作乐,这还让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1920年,取得自然科学硕士学位的李四光,拒绝导师安排的印度高薪工作,在地质学家丁文江的邀请下,前往北大任教,担任地质学教授。

后因卷入北师大学生反对杨荫榆一事,1927年,他辞职南下,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之邀,主持民国地质研究所的工作。

图片

虽然在国民党政府工作,但他对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反动统治十分不认同,在某次和朋友提及汪精卫时,李四光愤怒地说道:

“此人可杀。”

卢沟桥事变后,他前去拜访汪精卫,恳求他团结抗日,却换来汪的“书呆子”、“不通国事”的辱骂。

与汪精卫不同,蒋介石对李四光的能力十分赞扬,曾多次邀请他参加宴会,只是李四光对国民党腐败统治深恶痛绝,常常以各种理由拒绝。

有一次蒋介石开宴会,特意安排李四光坐在他旁边,结果他没有出席,这无疑是狠狠地打了蒋介石的脸。

幸好有翁文灏替他说话打掩护,李四光才免于一场杀身之祸。

当新中国成立后,他用自己的学识为工业和科学界作出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李四光开创地质力学、构造体系等学问,奠基和发展中国的地质学,他因此被人称为“中国地质学之父”!

图片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的地质学领域,李四光是开山鼻祖级别的人物。

因此,在1969年闲谈时,毛主席才要他帮忙找一些科学书籍。

会谈结束后,李四光回家把自己写的几本书送给了毛主席,但现有的书籍都比较专业,不适合外行人阅读,与书一起送过去的,还有他写的一张纸条:

“给您找了一些,但是不太适合您看。我给您写一本吧。”

1971年,这本书被科学出版社出版,名字就叫做《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此书也是李四光晚年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

李四光晚年被确诊动脉瘤,于1971年与世长辞。

李四光离世,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周总理亲自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替他主持遗体告别仪式。

对于李四光,周总理高度评价,称他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图片

然而,对于自己的贡献,李四光从不居功自傲,他曾谦逊地说:

“我是炎黄子孙,理所当然地要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献给我亲爱的祖国。”

结语

李四光的付出和奉献,国家和人民从没有忘记。

2009年,李四光诞辰120周年,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评价他是“新中国地质事业群星中,最为明亮的一颗”。

同年10月份,国家天文台将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星”,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弘扬他科学上成就和爱国的奉献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