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井乡愁|阜阳北城聚星巷宁宅古井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5-24 发布于安徽

  阜阳老北城的“聚星巷”,以“聚星街”(今称清颍路)中段为界,有“聚星南巷”与“聚星北巷”之分。据1985年《阜阳市地名录》记载:“聚星南巷,由聚星街更名而来。北起清颍路,南至人民路。石条路面”;“聚星北巷,由聚星街更名而来。北起玉石街,南至清颍路。石条路面。”当然,阜阳城区昔日的石条路,如今早已铺设成了水泥路或沥青路面了。

   在聚星巷南段东侧宁家宅院内,是原阜阳县总工会旧址。在其院内,有一口相传挖掘于清代的宁家老宅古井。古井圈原为红石凿成,后以此为基加高了36厘米,其外径70厘米,内径41厘米,井体用青砖砌甃,直径约60厘米,井深度约7米,水面离井口约2米,井水甘冽。井壁的青砖布满苔藓,水面天光可见,水中有锦鲤等金鱼在游荡。目前古井仍在正常使用。

  “聚星街”(今称清颍路)东西走向,“聚星巷”南北走向,在其交叉处北侧有始创于清道光年间的“聚星书院”,即今北城小学。阜阳“聚星”之名,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北宋皇祐元年(1049)三月,文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第一次踏上颍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担任知州,便喜欢上了这个水甘壤厚、民风清丽的地方。不久,他就把颍州衙署内的二堂,改建为额曰“聚星堂”的文人雅士燕集的场所,先后创作了《人日聚星堂探韵得丰字》《聚星堂前紫薇花》等知颍诗。

   北宋元祐六年(1091)闰八月,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亦知颍州,先是写下了《聚星堂雪》一诗;翌年二月十五日夜,聚星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苏东坡与王夫人、赵令畴(德麟)小酌聚星堂,东坡赋词《减字木兰花》。总之,“聚星”一词寓意颍州文人荟萃,聚若繁星。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阜阳知县饶元英仿欧阳公“聚星堂”之意,创立“聚星书院”,即今北城小学的前身。

  这条老街巷人气盛旺,当时坐落着张氏、亓氏两座祠堂,以及张家、袁家、李家、亓家、宁家等多处深宅大院。50年代,阜阳县总工会在巷内南段东侧宁家宅院内挂牌办公,后建有多幢青砖青瓦的苏式平房建筑用于办公场所,现仍然保存完好。

1949年3月,在中共阜阳县委的领导下,成立了阜阳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1958年,召开工人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阜阳县总工会。文革中总工会停止活动。1975年5月,恢复成立了县总工会。其间较好地发挥了工会的职能作用。

  与聚星南巷县总工会院内宁宅古井西侧相距6米处,生长着一株近百年树龄的大椿树,胸围近200厘米,树高20余米,树干黝黑、笔直高大挺拔。相传,老椿树的宁姓主人,在解放前去了台湾,但一直牵挂着老宅院里的老树和古井。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后曾回到故乡阜阳探亲,见到久违的老椿树长势很好,幽深的古井仍然存在,他抚摸着古树,倍感亲切,俯视着古井,从水桶里掬了一捧甘甜的井水一饮而下,顿时老泪纵横。因为古井和老树给他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乡愁记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