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大学生就业指导》第三章 知彼知己是迈向就业的第一
2023-05-24 | 阅:  转:  |  分享 
  
第三 知彼知己是迈向就业的第一步 第一节 职业的分类和要求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要点 第三节 职业选择的准备 第一节 职业的分类和要求一
、职业分类 (一)职业以及职业分类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它是劳动者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
。职业须同时具备下列特征: 1.目的性,即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
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3.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4.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
定的从业人数。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
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
予以体现。职业分类的目的是要将社会上纷繁复杂,数以万计的现行工作类型,划分成类系有别,规范统一,井然有序的层次或类别。对从事工作性
质的同一性所作的技术性解释,要视具体的职业类别而定。而职业分类体系则通过职业代码、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所包括的主要工作内容等,
描述出每一个职业类别的内涵与外延。 (二)国内外职业分类的基本结构 1.霍兰德六种人格类型的相应职业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
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与其
相对应的是六种职业类型。霍兰德将个人或环境均归类为六大典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典型的个人风格和典型职
业环境之间如果能取得适配一致,则能达成最佳的生涯选择。(1)实际型环境:实际型环境需要工作者付出体力。工作场所多与工具、机械工具为
伍,工作者加以操作。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技能,如修理机械、驾驶车辆、处理环境中的物理层面等。建筑工地、工厂、汽车修理厂等是典型
的实际型环境。(2)研究型环境:研究型环境可让工作者发挥科学或数理方面的兴趣、能力,以寻求问题的解决。工作者被鼓励运用复杂和抽象的
思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工作者需要具备谨慎缜密和批判性思考、逻辑思考的能力,并需要运用智慧独立工作。(3)艺术型环境:艺术型环境相
当自由、开放,并且鼓励创造性和个性的表达,以非传统的方式来表现自己。艺术型环境使工作者能自由创作其作品或寻找答案。(4)社会型环境
:社会型环境鼓励人们要具有弹性,彼此了解,帮助他人解决其个人的难题、教导他人,对他人表现精神上的关爱,且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型环
境强调理想、友善和慷慨等人类价值,这些理想多半存在于教育、社会服务和心理健康等专业领域。(5)企业型环境:企业型环境促使工作者能管
理或说服他人,以达成组织或者个人的目标。在这个环境中,财富或者经济上的论题甚为重要,有时候需要担负必要的风险。工作性质常常与说服或
者销售有关。(6)传统型环境:传统型环境中充满了组织和计划,如有条不紊的办公室,要求工作者具有文书技巧、组织能力以及听取并遵从指示
的能力。2.我国的职业分类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即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类,依次体现由大到小的职业类别。细类作为我国职业分类结构中最基
本类别,即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八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
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
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
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
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这种分类方法符合我国国情,简明
扼要,具有实用性,也符合我国的职业现状。职业分类与职业选择、就业咨询、就业指导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
进行“双向选择”,实际上就是求职者选择职业和职业选择求职者的过程。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不了解职业的种类及分类的依据,不了解职
业对于劳动者素质的不同要求,就很难做出正确的择业决策。二、不同职业对求职者的素质要求就业素质包括非职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就大
学生而言,非职业素质是指其不论学什么专业或今后从事什么工作所必需的素质;职业素质是根据所学专业或从事工作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所具备的素
质,也就是为适应不同专业的特殊要求而应该具备的素质条件。(一)对大学生非职业素质的要求1.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完善的现代知识结构。未
来人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现出这些基本特点:基础厚、专业精、横向知识广博、各类知识体现系统性和动态性。未来人才不需要僵化的、静止的、
封闭的、教条的知识体系,而要建立流动的、开放的、发展的知识体系,必须具备实现知识流动和发展的能力和方法。求职者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
不但要注意所选职业类型在整体上对求职者的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岗位在社会组织中的位置及具体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
结构,增强就业后的适应性。2.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创造性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综合各种基本能力基础上才能形成,因此,对大学生创
造性素质的要求具体地反映在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表达能力、鉴别审美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实际
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10种基本能力方面。3.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灵魂,也是专业素
质的基础,是用人单位挑选和考察毕业生的首要条件。社会要求大学生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个体和客体的关系;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和奋斗拼博精神。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学会做人的最重要基础是敬业精神,并且要学会关心,要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
社会、关心人类。其次要与人共容,合作共处。与他人兼容、善于合作的人成功机会更大。再次要有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如勇敢、果断、坚持性、
自制力、竞争性、冒险精神、挫折耐力等。4.社会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当代人比较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是,自高不能得志,
自卑不能自拔,缺乏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缺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因此大
学生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5.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深厚的人文精神。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产生大批新
型的知识分子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他们应该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博大的战略心胸,灵动的创造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6.社会
要求大学生具有浓厚的职业兴趣和高超的职业技能。一个人没有职业兴趣,就无法发挥其潜能,无法满足职业的要求。不掌握高超的职业技能,也无
法胜任职业。(二)不同类型职业岗位的专业素质要求1.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作为合格的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有如下十大特征:(1)合作精
神.能赢得人们的合作,愿与他人一起工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说服。(2)决策才能,依据事实而非依据想象进行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3)组织能力,能发挥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4)精于授权,能大权独拢,小权分散.自己抓大事,把小事分给部属。(5)
善于应变,不墨守成规;积极进取。(6)勇于负责,对上级、下级、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度的责任心。(7)勇于求新,对新事物、新环境
、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8)承担风险,对企业发展中不景气的风险敢于承担,有改变企业面貌、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9)尊重他人
,重视和采纳他人意见,不武断狂妄(10)品行端正,品德为社会人士、企业职工敬仰。日本企业界总结出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九种品德和十种
能力。九种品德是:有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性、进取心、忍耐心、勇气、忠诚老实、公平、热情。十种能力是:有思维决定能力、规划能力、判断
能力、创造能力、洞察能力、劝说能力、理解人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下级能力、调动积极性能力。2.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1)精通
某一学科并有高深的造诣。(2)有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3)有较强的政策观点。(4)具有判断和预测学科研究方面的决策能力。(
5)对科学技术有较强的鉴别能力。(6)有较强的业务实施能力。(7)有较强的信息沟通和社会活动能力。(8)知人善任,乐于助人。(9)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0)组织、协调能力强。3.商业经营人员具备的素质要求成功的经商者要具备以下能力:(1)发明能力。头脑灵活,
在短时间内能产生各种新颖想法;(2)信息处理能力。善于处理市场获得的信息,辨别其价值,及时反馈;(3)情绪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世界以
及商场即战场的感受比较灵敏,在贸易场合善于表达自己的意向;(4)文学写作能力。涉及到经济合同等经济文书,考虑周到,用字准确;(5)
组织管理能力。对进销贮运业务活动组织协调得当;(6)果断决策能力。及时对经营作出正确的抉择;(7)改革挑战能力。不满足于现状,勇于
开拓新领域。4.自然科学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1)喜欢独立思考;(2)数学能力较强.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很突出;(3)好奇心、进取心
强;(4)抽象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强;(5)坚持真理,尊重事实;(6)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敏感性;(7)有坚忍不拨的精神;(8)善于
收集信息和发现问题:(9)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情绪(10)独创性强。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素质要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主要指从事哲学、经
济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文艺学、历史学、语言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情报学等研究的人员。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通过对许多著名社
会科学家的研究,总结出了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人格特征。(1)性格外向,善于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2)能有效地观察事实,观察力和
预测力很强;(3)自立自主,不满足现状,也不因遭受打击与挫折而沮丧;(4)对生活总是感到新奇、愉快、有狂热的追求;(5)以问题为中
心,而不以自我为中心;(6)具有济世救人的社会兴趣;(7)具有民主的气度,对各种各样的人都一视同仁;(8)富于幽默;(9)较强的社
会责任感和为真理献身的精神;(10)富有创造性。6.发明、革新家的素质要求具有强烈的欲望,力求创造性地运用当代知识来发明或革新的人
,具有以下特征:(1)无所畏惧的品质,他们为自己的发明创造不惜冒险,为了试验的成功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2)从不计较别人的嘲笑,把
别人的嘲笑当作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3)执著追求,对所从事的试验自始至终保持极大兴趣,直到成功为止;(4)强烈的自信心,对自己的试
验充满信心,坚持试验成功后将会产生的价值;(5)别具一格的孤独感受,善于独立思考;(6)求完整化的心理,他们对自己的事业不懈努力,
直至达到预想的境界;(7)永不衰退的好奇心,为他们提供了灵感和机遇;(8)强烈的好胜心,他们勇于向未来知识世界挑战,以成功去证明白
己的能力和才华;(9)排除外在干扰,正确选择课题,最终取得发明成果:(10)如痴如醉的思索精神,他们沉醉于思索和试验,把一切琐碎事
弃置脑后。7.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可分成四类:科技家类工程技术人员。即那些具有抽象思维才能的工程技术人才,他们有深厚
的理论基础知识,善于发现现有的工程系统或技术装备的缺陷,善于把一些抽象的、彼此似乎毫不相干的概念用新的方式联系起来,以达到工程实用
的目的,他们能预见到技术发展的方向。革新发明类工程技术人员。即那些创造性地运用当代知识来发明或创造的人才,他们主要在开发研究空、工
程设计院部门工作,他们考虑的主要是工程的适宜性及经济的合理性。现场类工程技术人员。即那些在现场从事建造、操作规程和维护复杂机器、工
程系统的人才,他们要具备数学、现代科学和工程学的知识,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他们是勇敢聪明才智的实践、实干家。技术规划与管理类工程技术
人员。即那些在管理部门工作,业务仍然以技术革新背景为主的人才。他们的知识面比较宽,对科技和企业的发展方向有敏锐的洞察力。各类工程技
术革新人员除了一些特殊要求外,还要具备一些共同的素质:(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宽大的知识面;(2)不满足于现状.较强的创造革新世界
精神;(3)试验操作、模型制造、解决操作难题等实践能力强;(4)较强的组织能力,保证技术的攻关和实施;(5)求知欲旺盛,不断学习新
知识、新技术;(6)对科技发展、应用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测能力;(7)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8.广告策划、设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较强的创造性,能独出心裁;(2)丰富的知识,对复杂的事物有鉴别、识别能力;(3)有战略眼光和预见能力;(4)法制观念强,不制
造虚假广告;(5)诚实守信,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6)有全局观念和开拓新领域的能力;(7)较强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9.推销、采购
人员的素质要求(1)独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2)善于捕捉信息,灵活应变;(3)时间观念强;(4)善解人意,劝说能力强;(5)诚
实、守信用;(6)喜怒不形于色;(7)性格外向,人际交往能力强;(8)口头表达能力和洞察能力较强。10.教师的素质要求(1)对少年
儿童有兴趣,热爱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2)具有较强的言语表达能力,口齿清楚,发音正确,善于表达;(3)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
(4)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5)观察能力强,善于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行为、穿着和心理;(6)较强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7)
对学生态度和蔼、有耐心,平易近人;(8)作风正派;(9)兴趣广泛:(10)良好的仪表。11.编辑的素质要求编辑是指从事组稿、审读、
编选、加工整理等工作的人员,其素质要求是:(1)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2)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3)具有较
强的鉴别能力和对信息的快速反应、筛选能力;(4)责任感强:(5)具有铰强的文学能力;(6)有较强的学术价值观念和经济效益观念。12
.金融财会人员的素质要求(1)廉洁奉公,有正义感,能抵制各种诱惑.坚持原则;(2)责任心强,时间观念强,慎重细致;(3)有较强的数
字反应能力和汇总、规划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5)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金融财会人员要学习有关经营、制造、推
销、采购等方面的知识;(6)较强的理解、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能力 13.律师的素质要求(1)具有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不畏权势的人
格品质;(2)具备扎实的法律学以及广博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3)具有较强的理解国家有关法律条文能力和准确
断案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言话表达能力;(5)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自我控制能力;(6)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
。14.外贸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外贸工作人员是指从事对外贸易工作人员.包括进口外销、市场调研、物价行情、翻译、采购、商品检验等各种岗
位。要求的素质是:(1)保守国家机密,责任心强,讲求国格人格;(2)反应灵敏,待人热情,有较强的社交、涉外能力;(3)外语水平高,
语言表达能力强;(4)具有扎实的外贸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5)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15.情报信息人员的素质要求(
1)外语基础好,有宽广的知识面;(2)对情报信息敏感,有较强的筛选、鉴别能力;(3)注意力稳定,反应迅速;(4)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
观察能力;(5)具有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6)分析、预测、洞察能力要强。16.政府机关公务员的素质要求(1)公务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
质.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遵纪守法,保守国家秘密;公正廉洁;高度的责任感
和强烈的事业心;(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3)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4)具
有较强的调研能力和较高的政策水平;(5)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要有一定的发展水乎,思维的广度、深度、独
创性、灵活性等应有相当的发展水平;(6)较强的文字能力和应变能力;(7)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且能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17
.各种咨询人员的素质要求咨询业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经济、科技、法律、金融、贸易、人才都需要提供咨询服务。从事咨询业的求职者一般应具有
以下特征:(1)具有实事求是和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2)具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3)具备较强的
言语表达能力;(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系统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5)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察言观色的能力;(6)在兴趣上乐
意与人接触,善于与人合作与交往;(7)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创造能力;(8)具有较强的劝说能力。第二节 职业选择的要点一、大学生职业
选择的特点总体上,可以将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特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几乎不受择业个体的主观因素所影响。另一类则是由择业
个体的主观意愿和与择业个体相关的条件所决定,改变与否取决于择业个体。下面就这两类特点进行介绍。(一)客观因素所决定的特点大学生经过
多年的勤奋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后终将走向社会,实现其人生理想与追求,成就一番事业。因此,职业选择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对当代大
学毕业生而言,正确的职业选择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智,也更利于为个人的理想与抱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同时,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变化不容忽视,大学生择业的特点也随之悄然生变。1.初次性大学生就业的过程是一个由“学校人”向“职场人”转变的过程,对于在校大学
生来说,即使在学校参加过社团的学生工作、参与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利用寒暑假去企业进行实习,这些经历也只能归于学生学业中某个特殊的
学习阶段,与实际的工作大不相同。就业,是大学生结束学习生涯、步入真正的职场、成功规划职业生涯的开端。所以,初次就业是所有大学生职业
选择的一个鲜明特点。 2.集中性大学生选择职业不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均具有集中的特点,既是抽象的集中又是具体的集
中。在时间上,每一届毕业的学生都几乎在同一时段内完成择业,即毕业前的一年。集中程度更为突出的是,学生心目中的热门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
也几乎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一般会维持三到四个月不等,这就无形中造成了集中就业的现象,这可以称之为具体的集中。在空间上,主要是
指就业的大学生在学历的层次上相对集中,大量同等学历的大学生涌入就业的行列,初次就业的大学生同等学历间的竞争,初次就业与多次就业者、
待业者在同等学历条件下的竞争,是残酷的,更是现实的。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可以称之为抽象的集中。3.规范化目前,以政府为
主导,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高校内部组织的分科类、滚动式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更加发挥了其优势,校园就业市场已经
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也在此得以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择业氛
围正在逐步形成。此外,各类协议的签订也为就业的规范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毕业生就业关系已经达到合同化,即无论企业、事业单位,还是国家
机关、社会团体,只要录用毕业生,都必须签订就业协议,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4.信息化在当前信息
化的社会里,就业指导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各高校十分注重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向信息化、网络
化的目标迈进:动员各方面力量,广开就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网络设备,给大学生提供充足而准确的就业信息,构建就业信息网络
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努力建立长期、稳定而又不断发展的供需关系,并建立就业基地、
实习基地等相关组织结构。(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特点不同的择业个体的性格、处事方法和处事原则都有所不同,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的个体对职业
的选择标准不同。这些标准的不同为大学生职业选择特点的形成构成了基础。对于以下这些受择业个体因素影响的特点,可以分为有利于成功就业和
不利于成功就业两个方面,多数的特点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只有自主性和规划性更加有利于职业的选择。这也侧面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还存在许多
亟待解决的问题。?1.自主性目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过程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会根据自身的情况、喜好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工作,因而受
到大部分大学生的肯定和接受,大大激发了毕业生择业的主动性,自主择业意识明显增强。当前大学生能够坦然面对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正确看待
择业,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积极的关注,主动出击,毛遂自荐,自我推销。他们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奔走于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
力,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有许多学生从入校开始就主动关注就业情况,了解有关政策与整个就业形势,开始结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规划大学阶段的学习
与社会活动。2.规划性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各类职业指导课程的开设
,各种形式活泼的职业指导活动的开展,目的都是为了唤醒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教会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最适合的就业机
会。同时,高等学校也在推进教学改革,努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下,对于注重自我提高,思想上积极进取的大学生,他们的就
业少了些盲从性,而多了些规划性。 3.自我性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就业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实
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上的成就,当代大学生择业明显地呈现出强调自我发展,“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已成为毕业生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与此同
时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也越来越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大学生重视自我发展,敢于强调通过个人才能的发挥,获得事业成功,以实现自我价值,表明
当代大学生已经摆脱了长期以来束缚个性发展的传统观念,体现了大学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也表明了他们要求实现个人抱负的强烈愿望和积极向
上的进取精神。但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忽视国家需要的倾向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作为即将走上国家建设岗位的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
,与其身份和使命不相符;另一面,只重视自我发展,忽视国家需要,势必导致个人择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脱离社会需求的个人择业是不现实
的,脱离现实的自我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4.功利性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特别注重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条件。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干什么都行
,经济效益不好的单位去干什么都不行。当然,自主择业本身肯定会带来个人功利色彩,因为个人功利一旦抹煞殆尽,自主择业就失去了驱动力,也
就毫无自主可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择业的功利因素有其合理性。但是,过分突出功利因素,只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而不考虑是否有利于长
远发展,这样就走了极端。5.地域性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南方与北方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
的择业倾向。发达地区有很多优势,经济发展速度快,政治民主程度高,文化设施先进,生活条件优裕,待遇较高等,这些优越的客观条件对大学生
有很强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到那里利用更好的条件,更快地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向往发达地区的深层原因里,反映出当代大学
生缺乏一种艰苦创业的精神。每年的大学生就业洽谈会上,大中城市单位招聘的摊位前门庭若市,边远地区和山区单位招聘摊位前门可罗雀的现象就
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对发达地区趋之若鹜,对落后地区退避三舍,乐于在良好的条件下就业, 不愿到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在这种心理支配下,进一
步加剧了本来就分布不合理的人才格局,发达地区人才过剩,造成人才闲置和浪费,而落后地区、边远地区人才匮乏,成为这些落后地区发展的“瓶
颈”,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社会整体的均衡发展。6.依赖性“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
选择。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中学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他们又把选择职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怀着“车到山前
必有路”的依赖心理。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对职业左顾
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选择的最佳时机。 7.从众性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失去判断力,认为大多数人的选择
就是正确的选择,于是这种跟风盲从的心态必然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使其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影响其就业乃至今后的发展。8.
高期望现在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期望值偏高,除了与传统的“精英”教育观念有极大关系外,还与日益提高的上学成本及社会的整体经济状
况有关。实际看来,很少有大学生一份工作也找不到的状况,而是他们对岗位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大学生要求用人单位完全符合自己的意愿。这种期
望值过高导致的自高自大心态,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大学生应该转变“择业”的传统心理优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认清客观就业形势
,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合理实际的定位,而不是一味地好高骛远。二、职业选择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职业选择前要进行充分的自我认识大学生进行职
业选择的前提是进行充分的自我认识,只有对自身有了更充分的认识,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愿意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这样才能让自己在
众多的职业选择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寻找最适合的职业。自我认识包括对自身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的认识。根据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
加工理论,在职业决策的认知信息加工金字塔结构里,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共同构成职业决策的基础,而了解自己则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作
出科学职业决策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对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足够的了解的前提下,才能缩小需要寻找的职业信息的范围,从而帮助大学生避
免在对自己不重要的职业与兴趣和技能不相符合的职业选择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有四个因素,即职业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能力
优势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决策时最需要考虑的方面。1.价值观决定了职业满意度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项职业的态度倾向
,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职业价值观分为三个因素:第一个因素包括符合兴趣爱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工作有挑战性、能
发挥自己才能、自主性大不受约束、能提供培训机会、晋升机会多、能学以致用、有出国机会,这些项目都与个人发展有关,因此称之为发展因素;
第二个因素包括福利好、职业稳定、收入高、交通便利快捷、工作环境优雅、单位在大城市,与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及生活水准有关,称之为保健因
素;第三个因素包括单位知名度高、单位规模大、单位级别高、较高社会地位, 与声望地位有关,因此称之为声望因素。职业价值观并非一日形成
的,它是教育、家庭和环境影响的结果,职业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工作的满意度,人们都在寻求那种能够满足自己职业价值观的工作。如果你的职业
价值观得到满足,那你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义、有目的,你的工作就会是一种乐趣。如果你的职业价值观没有得到满足,生活就会变得乏味和枯燥。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所选的职业要能体现你的大部分的核心职业价值观,那些不能体现多数价值观的职业则不应该成为你的选择。2.性格决定了职
业适应度性格也称人格特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人、对事、对自己、对外在环境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因应方式。每个人在其成长经历中,可能受到
生理、遗传、家庭教养、文化、学习经验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所影响,而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性格,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你
越了解自己的自然倾向和偏好,则越容易发现一条能最大限度发挥你与生俱来的能力的职业轨道。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去发现我们的性格类型,性
格类型的评估体系基于人类性格的四个基本方面:我们与世界的互相作用是怎样的以及我们的能量向何方疏导(内向、外向);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感觉、直觉);我们如何做决定(思考、情感);我们对外在世界如何取向(判断、知觉)。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基本方面的两种类型我
们都会用到,但是仍会有一种天生的倾向与偏好。性格类型没有更好对更坏之分,每种性格类型都有它的优势和盲点,一旦你搞清了这些,你就会更
容易结合你的天赋和爱好来发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3.兴趣是职业选择的基础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
向。或者说兴趣是你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如果你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思考、探索和追求。
从最早的佛兰克·帕森斯开始,职业指导专家就把兴趣当作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匹配人与职业的重要依据。有研究表明:如果你从事自己感
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你的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
20%~30%。人们循着自己的兴趣选择职业,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本能,但兴趣并不带代表能力。兴趣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选择自己感
兴趣的职业是获得个人职业生涯成功的必要条件。兴趣可以用快速而有效的方法进行测量,不管是标准化工具还是非标准化工具,有效利用一些经过
本土化改造的测评工具,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类型。4.能力是职业选择的前提能力是求职成功的条件,技能是经过学习和练习发
展起来的,是在你从事活动时有效地运用你的天资和知识的力量。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将技能分为三种类型,专业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
可迁移技能(或称通用技能)。技能是简历和面试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向用人单位展示比较直接的就是自己的技能,技能也
是用人单位看重和考察的重要方面。在职业的市场上你将以技能换取薪酬,一个能清晰地向潜在的雇主描述自己技能的人,最有可能获得一份正好能
发挥自己特定技能的职位。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求职前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办法达到认识自己的技能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专业知识技能是指那
些需要通过教育或培训才能获得的特别的知识和能力,这些技能涉及你学习的科目,但它并非只能通过正式的专业教育才能获得。一般用名词来表示
。自我管理技能常被看作是个性品质,它能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他们以形容词和副词的形式出现。如:有条理的、有效率的。可迁移技
能就是你会做的事。它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工作之外得到发展,却可以迁移应用于不同的工作之中。通常用动词来表示。如:指导、协调
。(二)职业选择前要充分地认识工作世界很多大学生在就业前期还处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状态,对外面的工作世界知之甚少
。在求职的过程中,除了解自己之外,也应对将要步入的工作世界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探索与了解未来的工作世界,能帮助大学生更了解各行各业,
进而在未来的职业选择中,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工作。在进行职业选择之前,应该首先确定所寻找的职业类型,但是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
确定搜索方向是很困难的,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工作存在。目前现存有超过2000种职业,如果在没有调研的情况下贸然锁定目
标,则会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上走弯路。因此,在探索工作世界的第一阶段,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尽可能多的职业类型做一个全面的调研,在这个阶段,
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探索,也可以求助于身边的朋友,或是采用电子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冲破自身惯有的思维模式,向更加广阔的未知领
域进行拓展。在完成对自我的探索,以及对工作世界第一阶段的探索之后,大学生应该对自身的性格特点与所有可能存在的职业有了大体了解,结合
自身的性格特点在所有可能存在的职业中挑选相匹配的对象,缩小对工作世界的探索范围,以求高效。这一阶段的探索应该主要集中在对所选定职业
的深入认知上,不再只是泛泛的了解职业的类型,而是要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意向职业。(三)职业选择中要建立安全意识目前市场上的招聘单位
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在管理上都十分规范,有少数不法分子与单位就是利用了大学生涉世未深的特点,骗取大学生的信任,进而侵害大
学生的权益。甚至还有少数虚假用人单位利用非法手段限制大学生的人身自由,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影响了社会的安定。针对存在欺诈性质
的用人单位,无论欺诈性质的严重程度有多大,大学生们都应该建立起安全意识,广泛搜集用人单位的各类信息,认真思考每一个签约的细节,要充
分发挥就业协议书的作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四)职业选择要遵守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凡是成功人士,都以诚实守
信为自己为人处世的立足点。当代大学生更应以弘扬这一传统美德为己任,视诚信为做人之本。在就业的过程中,诚信,就是竞争力,就是品牌,就
是效益,就是财富,就是成功。但是,目前一些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失信行为,不仅破坏了大学生的形象,也扰乱了正常的就业秩序,在谋
求自身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了维护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原则,重塑大学生形象,提高大学生的
诚信水平已经迫在眉睫。第三节 职业选择的准备一、就业观念创新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的被社会各界所重视,直接原因来自
市场即用人单位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相关调查也反映出,在一些工程类专业岗位上,毕业生甚至面临着下岗职工群的竞争。大
学生以往的优势正在缩减。据统计: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2003年
52万人待业;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为年年递增趋势。以上是教育部的估算数字,而实际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
有100万毕业生去向未定。 青年人的就业困境远不止于大学毕业生,有资料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有1.5亿至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
农产业转移,其中大多数也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2005年5月《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青年失业率为9%,高于社会
平均水平的6.1%,有人称这种现象为“20、30新失业现象” 据专家介绍,在我国本科以上学历青年的失业主要是结构性失业。我国从业人
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1998年工业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为26%.显而易见,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更
多的高学历、高素质劳动者。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天之骄子”到“有知识的普通劳动者”,人们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原因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型“就业观”?典型观念的具体剖析1.从众的就业观念从众的就
业观念是自己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做什么,别人找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也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工作热门就找什么工作。最后,考了许多证书,报了许
多培训班,投简历如天女散花,结果草草签约之后进入工作阶段才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干的工作,只能换职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没有
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2.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有的学生即便不就业,也不想到不如意的单位去,担心进了那样的单位,就永远要在那里呆下去
,一辈子也走不了。因此,不仅要考虑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是否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工资福利待遇高不高,工作负
担重不重,工作强度大不大,还要考虑这个单位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发展前景以及有没有被精简或是破产倒闭的危险等等。犹豫再三也决定不了。一次
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往往会造成两种情况:第一种,在就业时非常谨慎,总觉得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不适合自己,结果都快离校了还没有签约。第
二种情况是先签一个保底,总觉得不够理想,一时感觉找到好的了就毁约,导致用人单位大喊“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诚信”。3.向别人要饭碗的观念
向别人要饭碗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主流观念。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可以要到饭碗。可是自2003年首届扩招大学生毕业以来,出现了
“零工资就业”、 “1分钱买断年薪”等现象,足可见就业竞争中之惨烈。近几年出现考公务员热是向别人要饭碗的集中表现。就考研热而言,虽
然考上研究生可以推迟毕业,但是最终目的还是向别人要饭碗。随着今后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无业可就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深造名额有限,工作
饭碗增量有限,父母不可能长期供养自己,一句话只能靠自己4.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就业大公司和政府部门,这些单位具有较高的工资率,较稳定的
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而中小企业中有很多单位没有保障又不稳定。由于大学毕业生期望比较高,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择业时拥挤在大公司和政府部
门,而不愿意去中小企业。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往往需要一个人独挡几面,能更全面的锻炼和培养个人能力,这些岗位可以给许多
到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比较好的发展空间。主要是有些同学眼光放得不够长远,在短期内不能获利就不想去。这除了跟毕业生期望值有关以
外,还跟同学间的相互攀比有关。就业观念转变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观念应该发生深刻的变化,大学生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
念:1.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就业观:青年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理应以大局为重,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
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未来融入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中去,在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同时,实现个人理想,体现自身价值。复旦大
学在读研究生冯爱同学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曾到宁夏西吉县和云南宁蒗县开展支教志愿服务。她说:“在西部基层服务的经历,使
我深深体会到一种被群众、被社会需要的感觉,真正懂得了什么叫责任,真切感受到了再奉献中成长的快乐。”2.自主创业的就业观目前已经有越
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开始把‘创业’看作是与‘就业’和‘出国’两大出路并行的第三条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面对找工作越来越难这样的现实,
应当提倡工作就业的全新价值观自主创业,至少可以为自己的工作问题找到答案,而有些毕业生创业还可以为其他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所以有能力
创业的优秀学生即便在可以找到理想工作的情况下也应大无畏地去创业,没有落实工作的同学也可以背水一战激发自己的潜力去创业。自主创业应当
成为一种主动的发自内心的要求。转变就业观念,首先,要树立“大就业”观念。即在一定工作岗位上通过诚实劳动,依法经营,取得合法收入即为
就业。在国有单位、非国有单位是就业,自谋职业同样也是就业。其次,要树立为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服务的观念。毕业生在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工
作,都是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都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方式,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今后,毕业生跨越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将是很
寻常的事,不应有高低之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历届毕业生在非公有制企业大有作为的事例已是屡见不鲜。大学毕业生应当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的
认识,面向更广阔的经济领域,投身到民营、外资、乡镇企业中去,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去,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
优胜劣汰不可抗拒。因此,大学毕业生从一开始就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二、心理准备与调试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新型就
业办法在大学生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在不少学生的心理上产生了消极不良影响,也可以说是种种的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这对大学生顺利择业是十
分不利的。只有主动走出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才能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就业这一人生的重大选择。 (一)择业自卑感及其心理调适。在
择业问题上,自卑感强的同学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这使大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消极心理,看到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
,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正常的,也是比较普遍的。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
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总是说,“试试看”,显得很没自信等。
自卑心理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必须消除的心理障碍,市场经济需要开拓精神和自信心,这正是有自卑心理的人所缺乏的。自信心是求职过程
必不可少的心理素质,求职时畏首畏尾会给人以无能的印象,使求职不易成功。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呢?首先,正确评价自己对有自卑感的人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正确评价自己的办法就是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这些本来就属于你的财富对于你恢复自信
心是十分必要的。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其次,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
暗示,比如说:“别人能干好,我一定也能干好”,“我行,我一定能干好”等。 再次,克服惧怕心理。不要怕失败,因为失败并不表示你不如别
人,失败更不表示你一事无成。充满自信心,是成功的前奏。 (二)择业焦虑及其调适。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拓宽了大学生职业选择面。职业选择自由度越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便越大。事实也是如此,毕业分配制度未改革,大学生
们呼唤新的毕业分配政策的出台,想冲破旧制度的束缚;然而一旦把求职的自主权送到他们手中时,他们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竞争的风险及各
种信息的刺激,反而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了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例如,这几年实施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策以来,总有一部
分人一时没找到工作,这本来是正常现象,要找到本人求职愿望与市场需求的结合点需要时间过程,甚至是机遇。但不少同学怕自己走入这个行列而
忧心忡忡。有的同学面对用人单位严格的录用程序:笔试、口试、面试、心理测试,感到胆战心惊。尤其对自己向往的高职、高待遇的单位,参加竞
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有的同学就越失去了被录用的信心。当然还有的因自己是女生而怕求职困难,有的因自己学习成绩不佳而烦恼,有的
因自己能力低而紧张。这些都是择业心理焦虑现象的表现。 要克服焦虑的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
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恐怕要伴随你一生。大学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即使你得到了比较理想的
职业,如果没有竞争意识,不继续努力,也还可能丢掉这个工作。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焦虑的心理必定
得到缓解或克服。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这样做容易使择业失败,失败的体验又会强化沮丧、忧虑的情感。客观地分析自己,合
理地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的勇气,也会减轻心理焦虑的程度。 (三)择业嫉妒心理及其调适。 所谓嫉妒,就是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或优越的地位持既羡慕又敌视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内化就是嫉妒心。这种心理的主要特征是把别人的优越之处视为对自己的威胁,因而感到心理不平衡,甚至是恐惧和愤怒,于是借助贬低、诽谤以致报复的手段来求得心理的补偿或摆脱恐惧和愤怒的困扰。嫉妒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心胸狭窄,虚荣心太强,名利思想太严重等,实质上是自私的表现。主要靠加强自我修养,提高道德水平来调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两点:其一是要真诚待人,其二是要学会爱人。做人要诚实,这是立身之本,诚实的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一生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潇洒地工作和生活,不会因做了亏心事而自欺欺人、担惊受怕、惴惴不安。诚实的人还可以主动改善人际关系,做好工作,使事业取得成功。爱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有了这种精神境界,就能够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别人有困难时给予帮助,有痛苦时给予安慰,就不会产生嫉妒心理。(四)择业怕苦心理及其调适。 现代大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普遍缺乏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学工不爱工,学农不爱农,在毕业分配中死守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不去新(新疆)、西(西藏)、兰(兰州)的现象是明显的例证。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攀高心理,理想职业的选择标准是三高,即起点高、薪水高、职位高。起点高是要求工作环境好,又有发展前途,最好是弹性坐班的单位。薪水高,就是注重经济收入,追求生活水平高。职位高就是要求社会地位高,最好是国家各大部委、各大公司。大学生要求所选择的工作要名声好一点,牌子响一点,效益高一点,工作轻一点,离家近一点,管理松一点,这是典型的贪图享受怕吃苦的表现。在怕苦心理的驱使下,学生们选择职业的面很窄,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学校一宣布某外企招聘人,几个名额能有几百人参加:而一些国家需要但不能满足“六点”的单位求贤若渴却无人问津。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大学生求职的失败率和困难,有些同学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就是死守“六点”的结果。怕苦的心理严重影响择业的成功率,因此大学生求职前就应克服怕苦的心理。 要克服怕苦心理,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能吃苦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不能吃苦就不会有事业的成功,即使是“三高”职位也同样需要吃苦。曾有过一些大学生,千方百计挤进了外企后,又很快跳槽了,其原因是受不了外企紧张的节奏和工作的高效率。另外也应认识到最艰苦的环境,最容易锻炼人,也最易成功。例如,世界大富翁、世界级企业家美国的哈默博士,他在23岁时已是百万富翁,他完全可以在美英这些发达国家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勇敢地进入百废待兴、千疮百孔的前苏联,在那里他住的是从未见过的污秽的房间,与臭虫、老鼠为伴,没有洗澡间,没有水,没有面包。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他做了石棉、铅笔、毛皮、古董等多项生意,他的事业又取得巨大的成功。当然,要克服怕苦的心理,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作风更需要实践,大学生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有意识地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这对求职成功会大有益处。本 章 完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