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是不是读书都很多?还真不一定 我在文学圈以爱读

 lj0279 2023-05-24 发布于安徽
作家是不是读书都很多?还真不一定。
我在文学圈以爱读书、爱买书著称,统计在册的书有八百多部九百多册,加上不重要未统计的,约一千本出头。就这么点数量,我还在好几年前就开始控制买书了,因为读得实在太少,看完的不足十分之一,文集则基本上没有一本看完的,都是东挑西选看了一小部分。
跟头条上动辄藏书几万、每年读书过百的人相比,我的藏书量和读书量都过于寒酸了。虽然各人吸收能力有别,读书量不能跟学问划等号,但也确实有点少。
奇葩的是,我这种几年读不完一本书的人,居然被各界人士公认为最博学的人。每当我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发起读书话题,晒出读书心得,推荐经典著作,就有人说是读书狂。
而且,这些人没有一个白丁,不是作家就是诗人,不是博士就是教授,最次的,也是名闻遐迩的儒商。
他们当中,其实有比我读书多的,有比我买书多的,之所以我显得无所不能,不是我读了多少,而是我吸收了多少。我上学少,读书也不多,但我是唯一有着非功利性求知欲的人,别人(哪怕是知识分子)顶多对自己的专业有兴趣,专业之外则一窍不通,而且通通视为无用、无聊、浪费时间的东西。
但我几乎对一切都有兴趣,愿意去接触、了解、观察、剖析、总结,直抵事物本质,找出事物规律。这种从生活中来的个人发现,远比读死书有价值。遗憾的是,中国人要么不读书,要么读死书,到了输出阶段,不是摸马无角啥也不懂,就是生吞活剥鼓瑟胶柱。
不读书的作家诗人更多。有个女作家,一路贵人相助,从普通爱好者变成本地知名作家,但她很少买书,算上上学时的教材教辅,总共也不过一百来本。就这少得可怜的二三十本文学书籍,也是听了一些经常往来的文学名家的推荐才买的,并不见得就喜欢,更不一定适合自己。
另有一个男诗人和一个女作家,诗歌公号做得风生水起,文学刊物编了一本又一本,但他们的全部阅读,都来自自己编的公号和杂志。公号体裁单一,见不到广阔世界,更缺少知识来源,只能学到“术”,没法学到“道”,杂志水平低劣,不是菜鸡互啄就是互相尬吹,不捏着鼻子是无法忍受的。
很多人劝过他们读书,还根据他们的方向、特点、性格、三观,做出针对性很强的阅读推荐,但他们就是打死不读书,结果就是男诗人有立场而无体系,有态度而无见解,极易被一些鼓动性强而是非颠倒的观点裹挟,带偏;女作家虽然写作极为勤奋,为了文学毁了家庭疏了亲情,落得孤身一人异地飘零,却始终徘徊在将入门未入门的低层次,数十年如一日地做着无效写作。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大部分爱好者都有着高度同一性,不是不读书就是不会读书,这也是从业者众而成材率低的重要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