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昌县镜岭镇文旅融合加速赋能 推进省级美丽城镇样板镇创建

 生机饮食养生 2023-05-24 发布于浙江

新昌县镜岭镇立足“丹霞风情·山水镜岭”全域旅游发展新定位,打造“一江两岸”新风景,塑造“形”、升华“魂”、融合“美”,实现丹霞小镇蝶变升级,从“面子”美到了“里子”。近年来,该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4A级景区镇、园林城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美丽城镇省级基本达标镇等。上半年,全镇累计接待游客逾70万人次,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310多万元,带动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0%、61%、30%。

聚焦游客体验,让基础配套“强”起来

内外兼修提“颜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擦亮生态底色,常年保持森林覆盖率80%以上,水质II类及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浓度3000个/cm3。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美丽庭院“四美共建”,开展“五水共治”、“控违拆违”、“清洁村庄”等行动,建成垃圾资源化处理站3个,垃圾分类收集点65个。2018年,作为“千万工程”基层代表,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并在全省美丽浙江推进大会上作经验交流。

优化慢游优布局。依托“浙东唐诗之路精华地”优势,大力推进交通路网建设,建成“一路联主城、一路融周边、一网全覆盖”的立体格局,即一条新镜线公路联通城区、一条杭绍台高速路“融杭接沪”、一张城乡公交网覆盖镇村。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15个,各景区村之间全部实现交通直达,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多措并举强功能。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城镇创建为契机,投资2亿多元完成集镇主干道沿线、入口景观、停车场等建设,建成十九峰生态绿道、镜岭廊桥、镜岭记忆馆等休闲游憩设施,修复古建51间,修复古道7.2公里。2020年以来,完成沿江绿道配套设施提升,累计种植生态水杉林2300平方米,打造沿江绿廊560米,新增停车场3处,停车位200余个。目前投资1500万元正在打造镜岭老街游客中心、鉴园生态主题公园、纱帽山登山道,进一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

聚焦业态提升,让产业运营“活”起来

打造精品游线。根据“镇村一体、主客同享”思路,深挖“十三个民族、十九座峰”特色,以景为点、村为线、镇为面,连点成片聚焦旅游资源,打造“民族文化游”、“红色研学游”、“丹霞风情游”、“清风廉旅游”、“古村寻迹游”等精品游线,形成“一村一景点”的全域旅游“大花园”图景。

盘活镜岭老街。坚持历史文化和市场运营有机融合,在保留镜岭老街古朴风貌,投入1500万元打造蜂巢艺术街区、镜岭脚市、城市书房、网红菜场等特色业态;招引“青藤里”、“门木工穴”、“时光邮舍”等商户20家,打造有景可赏、有地可玩、有房可住、有美食可品、有项目可体验的文旅发展新格局。

做大民宿产业。抓住全省首批民宿助力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契机,盘活闲置资源,借力招商引资,培育民宿产业,引入“隐峰麓栈”、“马放澜山”、“璞舍”等知名民宿80家,形成“归园”系列主题民宿规模化经营。打造“天姥山居·镜岭味道”民宿品牌,成立民宿联盟,探索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推动民宿产业从“点上萌芽”向“产业集聚”的转变。

聚焦品牌打造,让文旅资源“融”起来

创新品牌“出圈”。精心打造“镜岭味道”伴手礼品牌,将镜岭山水、风土人情、民族风情等元素融入产品设计,开发特色文创产品21个,其中“十九峰造型笔架”、“小罐茶”、“玉米饼”获得2020年绍兴市伴手礼大赛金奖。投入560万元建成“镜岭味道主题馆”,满足游客线下购物体验,打通线上直播带货模式,全面铺开销售网络。

优化运营“创收”。以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为抓手,在外婆坑、安山、雅庄、镜岭等村先行试点,探索乡村市场化运营,新增“外婆的小超市”、“茶体验空间”等业态12个,率先吹响共同富裕“冲锋号”。上半年,22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农户销售茶叶、水蜜桃、土鸡等,销售额超6000万元。

注重活动“引流”。依托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将“晒秋”、“茶叶炒制”、“蓝染”等传统手艺融入街区场景和景观节点,开展“少数民族家宴”、“安山慈孝文化节”、“三月三”等特色节会活动,打造“永不落幕”风俗体验。依托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连续三年举办天姥山唐诗之路国际越野挑战赛,吸引国内外2万余名选手参赛,开展“FM93缘来新昌”氧气音乐节、“梦回镜岭·国潮印象”大型市集等活动,助推小镇焕发新活力,真正把游客引过来、留下来、乐起来。(绍兴市美丽城镇办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