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鏖战中原,敌13个旅包围刘邓大军,反被刘伯承率部包围

 茂林之家 2023-05-24 发布于湖南

1947年8月蒋介石的黄河阵被击破后,在四五个月中,他极力挣扎,企图挽狂澜于既倒。到11月,他在各个战场上连吃败仗,已经完全失去主动权,大厦将崩了。战场从黄河被迫南移,他只有全力保住中原这一条路了。

于是,国共争夺中原成为了重点,首先是大别山。

蒋介石对大别山逐次增加兵力,纠合了33个旅,由白崇禧指挥,对大别山展开大规模的围攻。

正在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处境十分严重,十分险恶。

文章图片1

这时,刘邓的老根据地晋冀鲁豫边区,根据中央指示,调来新组建的两个纵队(十纵和十二纵),送来一批新战士和伤愈病痊的指战员,还带来大批弹药、药品和银元。刘伯承说:“这真是雪里送炭。”

可是,下一步仗怎么打?

刘邓认为,既要把敌人拖在大别山,以利于华野和陈谢兵团在淮河以北大量歼敌,又要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但是在大别山内,敌大军云集,暂时不适于再打大仗。于是

又一次用老办法,敌进我进。邓小平说:“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

文章图片2

这时,刘邓手中已经有了六个纵队。第二副司令员李先念也已经来到。他是老四方面军的,熟悉大别山。人们说,李先念来了,地图都用不着了。于是,决定兵分两路,司令部分为前后两个指挥部.刘邓两人暂时分开。总部和中原局(副书记李雪峰)随同刘伯承行动。

邓小平、李先念、李达带一个精干的前方指挥所,率第二、第三、第六三个纵队和一纵一个旅,留在大别山内打。

刘伯承、张际春带领总部直属队为后方指挥所,率第一纵队和新到的两个纵队北渡淮河,到大别山外面去打。第一纵队在淮西展开,新调来的第十、第十一纵队,西越平汉路,分别向桐柏、江汉两个地区展开。这是又一次战略大展开,刘伯承说:“这样,整个大别山的斗争,就形成了内线、外线犬牙交错的极为复杂的形势。包围我们的敌人,又被我们层层反包围起来了。”

文章图片3

正是在这种包围与反包围的态势中,刘伯承于12月14日遇上了敌王牌11师,双方谁也没发现对方。不料,前锋却开枪打起来了。幸好天降大雾,刘伯承等人迅速脱离战场,跑掉了。

这样,刘伯承率部在外,邓小平率部在里。

敌军对大别山,无论是集中合击还是分兵进剿,都遭到失败。

为什么?敌军找不到邓小平和他率领的主力,却不断遭到袭击,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而刘邓大军转到外线的三个纵队乘机纵横驰骋,进展很快。第十、第十二纵队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建立了根据地,成立了桐柏、江汉两个军区,同豫陕鄂区连成了一片。第一纵队向淮西挺进,成立了一个新的军分区,使大别山和豫皖苏连成了一片,并与华野主力和陈谢兵团在平汉线会师。解放军对围剿大别山的敌军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包围。

文章图片4

蒋介石本来是决意抓住大别山不放的,打了一个多月,不但在大别山碰得焦头烂额,而且丢掉了桐柏、江汉和淮西广大地区。他的长江防线,武汉重镇和信阳基地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攻击面前。眼看中原不保了,蒋介石再咬牙也忍不住了,不得不从大别山周围调走13个旅,缩到铁路沿线。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吃尽了苦头,终于站稳了脚。敌主力一走,邓小平率三个纵队主力转出大别山,刘邓两人分开75天之后,1948年2月20日在淮河北面安徽省境内会合。千里跃进的四个纵队,都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大别山继续战斗,当初布成品字阵势的中原三军逐步会师,在4500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完成了全面的占领,建立了中原根据地。敌军不得不退守据点,陷入了如刘伯承说的“线线被切断,点点被包围的态势。”

就这样,仅仅4个月的时间,刘邓大军由被动转为主动了。于是,逐鹿中原又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刘伯承率领在这个四个月的巨大转变及其智谋。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经中国军事图书热卖榜第一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