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00年前,80万胡人入侵江南,若无这三位英雄,汉人衣冠或已断绝

 茂林之家 2023-05-24 发布于湖南

三国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掌握权力,后来他的儿子司马师当街斩杀皇帝曹髦。这一切虽然使得司马氏夺得政权,但也使得司马氏的皇位来得不正。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晋武帝司马炎大肆分封自己的宗族,期望他们拱卫皇帝。但这些藩王却心怀异心,你杀了皇帝,才能当皇帝,我杀了你,岂不是我也能当皇帝?

于是,司马氏藩王互相残杀,史称八王之乱。少数民族也趁虚而入,史称五胡乱华

文章图片1

一. 五胡乱华,神州陆沉

自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这其中有自愿的,比如汉武帝时期,匈奴部落投降汉族。汉武帝的托孤大臣金日磾便是来自于这个匈奴部落。

也有被强迫的。三国时期,人口锐减。曹操希望能恢复生产,但人口却不可能骤然增加,于是曹操选择将胡人迁徙进中原,让他们负责一部分生产。

事实上,曹操的计策很成功,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武力下,这些少数民族不敢反叛,只能安安稳稳地生活。

纵观整个汉朝,乃至三国时期,各个政权对少数民族都呈现压倒性优势。西汉成汤曾这样说:“一汉当五胡”,意思是一个汉族士兵能抵得上五个匈奴士兵。

文章图片2

就算是中央式微的三国时期,魏蜀吴各个政权对少数民族仍旧是降维打击,其中诸葛亮甚至使得西南少数民族心悦诚服。

近代时,法国士兵入侵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曾奉“诸葛阿公”的命令,抗击外国侵略者。这个“诸葛阿公”其实就是诸葛亮。

本来,中原有着强大中央政权的存在,少数民族根本不可能作乱,但西晋的存在,却打破了这一定律。司马炎死后,晋惠帝司马衷便成了八王之乱的受害者。

为了争夺皇位,西晋的各个藩王互相仇杀,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看到机会,也趁虚而入,史称五胡乱华。

文章图片3

为了自保,部分西晋皇室和士族衣冠南渡,来到长江流域,建立西晋王朝,自此和少数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隔江相对,互相敌视。

一转眼,距离衣冠南渡已经过去几十年,东晋已经在长江流域站稳脚跟,北方的苻氏也在关中立国,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到了公元382年,前秦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开始和南方的东晋分庭抗礼。

二. 襄阳城失,危在旦夕

建元十八年,苻坚便发兵西域,为自己的南下扫清后顾之忧。到了八月,苻坚开始全面进攻南朝。他先是让自己的弟弟苻融率领二十五万兵马先行,随后自己率领将近九十万大军随后赶到。

文章图片4

这前后百万之兵,如泰山压顶般,浩浩荡荡朝东晋压来。此时东晋朝堂惊恐不已。早在公元379年,前秦军队已经攻破襄阳,梁州刺史朱序坚守近一年时间,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众所周知,中国南北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因为在地理上,秦岭和淮河确实隔绝了中国南北。

北方政权要想进攻南方,秦岭和淮河一线是必须通过的。但秦岭山高风寒,根本不允许大部队通行。淮河一线,虽然没有高山阻隔,但水网密布,自华北平原冲锋而来的骑兵进攻一条条水网,冲击力也大幅降低,根本没有战斗力。

文章图片5

而在秦岭和淮河中间,则有一个城市——襄阳。只要攻破襄阳,江汉平原则近在眼前,北方政权甚至能顺江而下,一路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

在这危难之际,东晋朝廷命谢玄为先锋,统领近八万部队,抵御前秦攻势。

三. 降将立功,危机解除

为了抵挡前秦,谢玄先派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号“北府军”,阻前秦大将梁成。最终,刘牢之大破秦军两万,大大提振了军心。

此后双方的大部队在淝水相遇,两军隔水相望。谢玄见此情形,决定派人前去前秦阵中,对他们喊话道:“你们远道而来,却列好坚固军阵,这是不想速战速决吗?你们退后些,让我们的部队也和你们拼一拼。”

文章图片6

苻坚部下反对,但苻坚却仗着自己兵多将广,同意了谢玄的请求。并说:“他们一过河,我们就将他们赶下河去,一击致命。”于是下令士兵退后。

然而,苻坚手下士兵超过一百万,消息难免有传递不到之处,前军一退后,后军便不得不退。恰好梁州刺史朱序作为降将正在后军之中。

他虽然投降,但那是弹尽粮绝的无奈之举,内心还是心向东晋。朱序看到军队后退,于是大声呼喊:“兵败了!兵败了!”不知所以的后军当即乱作一团。

值此混乱之际,谢玄亲率八千精兵渡河迎敌。在混乱中,前秦军队自相踩踏,百万大军竟无一点战力。东晋军渡河后,自是如砍瓜切菜般斩杀前秦军。

文章图片7

最终,一百多万前秦军当场折损八成,东晋大胜,朝堂中久日弥漫的阴霾也一荡而空!要说这次淝水之战,有谁的功劳最大,那必然是谢玄、刘牢之、朱序三人。

前秦军进攻襄阳,朱序独自坚守一年有余,算是不负国家。此后苻坚亲率百万大军进攻东晋,又是谢玄临危受命。先不谈结果如何,敢领兵抗敌,便是大功一件。

河间之战中,刘牢之敢于和前秦硬碰硬,以五千之士大破前秦猛将梁成两万之众,先声夺人,长了本军志气,同样算大功。

文章图片8

淝水之战时,已是降将的朱序不忘国家,暗中扰乱敌军,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如果不是这三人,那么苻坚一旦胜利,那么东晋的灭亡恐怕只是时间问题,那汉族恐怕也不复存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