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苗怀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示范之作——读《漫卷红楼: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所感

 昵称37581541 2023-05-24 发布于江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就笔者个人的理解,整本书阅读理念的提出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那就是为了纠正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端。众所周知,中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长期以来的做法是从经典名作中精选课文。

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那就是短篇的诗歌、散文、文言小说比较好处理,可以完整地将单篇作品纳入课文,但长篇的小说、戏曲、话剧还有一些篇幅较长的诗歌、散文作品则只能选择其中的片段,以短篇的形式进入中学课本。

这样做的好处是方便教学,但弊端也很明显:只读一篇作品中的某个片段,很难对作者及作品集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仅靠老师课堂上所教的文学常识是无法解决的。至于长篇作品,只读其中一个片段,割裂了其与作品其他内容的联系,显然无法替代对整部作品的阅读,影响对整本书的理解。

长期的片段式阅读很难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造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

Image

《漫卷红楼: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俞晓红著,人民出版社2022年11月版。

但提倡整本书也有一个现实的难题,那就是中学生学习的课程很多,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相对有限,因而只能选择一两部书作为示范,通过对其整本书阅读,掌握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最为优秀的小说作品之一,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是中国小说的高峰,被选作整本书阅读的书目是名正言顺的。

对于整本书阅读方式的推行和《红楼梦》成为整本书阅读书目,相信反对的人并不太多,但这一理念的推行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这表现在全国中学众多,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到底该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仅靠开一两节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出台具体的配套措施,提供学术支持和指导,这样就出现一个问题,该如何引导和培养中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目前市面上这类读物出版了很多,但大多不能让人满意。笔者一直关注这一问题,并有一定的程度的参与,让人感到遗憾的是,不少学校和读物的做法是旧瓶装新酒,不过是把《红楼梦》作为阅读试题的材料,名为导读,实际上用一批试题来替代方法的培养。

在此情况下,很需要一种真正具有指导和示范意义的书籍,要求作者既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着深入的研究,又了解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整本书阅读这一话题全面深入探讨,提出解决之道。

Image

俞晓红教授

最近拜读俞晓红教授的《漫卷红楼: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一书,颇受启发。就笔者个人的认知,这是目前有关《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其价值不仅仅在作者深厚的学养和精彩的观点,它对目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示范意义,其意义是多方面的。

俞晓红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红楼梦》的研究和普及,有《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等多部相关专著出版,同时又对中学教学的情况十分熟悉,多年来到多家中学举办讲座,培训各类中学教师,效果良好,深受欢迎,就其学术素养及知识结构而言,是研究《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最为合适的人选。

对整本书阅读的问题,她也一直关注和参与,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对整本书阅读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考,该书可以看作是其近年来全面深入探讨该问题的一个总结。

开卷有益,该书的序言不可错过,值得细细品读。这篇序言并非一般书籍常见的那种公式化的套语,而是提出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红楼梦》。作者将阅读与人生结合起来,认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体验生命的过程,她在文中详细列出了阅读《红楼梦》的九大理由,从认识社会、获取经验、欣赏故事、滋养情怀、正视悲剧等角度阐释了阅读《红楼梦》的必要性,很有感染性和说服力。

Image

《红楼梦意象的文化阐释》

这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读者没有阅读兴趣,缺少阅读动力,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方法也没有用。

就笔者的了解,尽管《红楼梦》是公认的经典名著,拥有极为庞大的读者群,但仍有人质疑阅读该书的必要性,还有一些人反对《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书目,甚至有人反对中学生阅读《红楼梦》。对这些意见置之不理,需要耐心说服,也许其中就有学生和家长。必须先解决好这一前提问题,才能顺利地开展整本书阅读。

就笔者的阅读体会,该书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对《红楼梦》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精彩解读,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整本书阅读体系。

该书的书名已标明这一点,那就是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研究。作者在第一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中开宗明义,介绍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围绕中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实际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示范。

笔者很赞同作者对目前整本书阅读研究现状的看法,那就是很多探讨缺少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缺少阅读体系的建构和规划,缺少对《红楼梦》阅读个性内涵的挖掘。该书可谓有感而发,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有的放矢,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Image

2022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研讨会会场

众所周知,《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堪称百科全书,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这一领域有着丰厚的学术积累,相关的研究著作成百上千,但适合供中学整本书阅读参考的并不多。

既然强调整本书的阅读,那么阅读的方法、角度及关注点自然与以往的片段式阅读不同,《红楼梦》作为一部严整精密的长篇小说,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三个层面:一是纵向上贯穿全书的线索主题的设置、结构的安排、前后情节的照应,二是横向上人物、情节、物象等的丰富内涵,三是从某一角度对全书的整体观照。这三个方面都是片段式阅读所缺少的,应该给予重点关注。

俞晓红教授正是抓着这三个最能体现整本书阅读方法的层面入手,对于第一个层面,专门撰写《一条结构、两条主线、三重主题》、《前五回叙事及其整体建构意义》等章节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第二个层面,则择《红楼梦》中最为精彩的段落,如“可卿出殡”、“黛玉葬花”、“宝玉挨打”、“探春结社”、“鸳鸯抗婚”、“湘云醉眠”、“抄检大观园”等,一一深入剖析,不仅将这些精彩段落放在全书中进行观照,理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且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如明清闺媛文化、魏晋名士风度等,挖掘其背后的深刻内涵;对于第三个层面,则从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结构、物象、空间等角度,对全书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指出《红楼梦》的艺术特色所在。

Image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

加上后两章对红楼梦研究史、文学教育的介绍,这样全书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整本书阅读体系。这个体系不同于《红楼梦》的研究体系,是根据整本书阅读的特点专门设计的。

二是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进行探索和示范。

前文讲到,作者针对中学生的阅读实际,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特点和要求,从三个层面入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整本书阅读体系。作者从三个层面对《红楼梦》进行深入探讨,从学术角度阐释了自己的看法,这些观点有新意、有深度,是一部很有参考价值的红学专著。

但作者给读者提供的不仅仅是对《红楼梦》的深度解读,同样重要的是其方法层面的示范。这种示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整本书阅读体系的构建和展示,引导读者关注整本书阅读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从哪个角度切入,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二是通过结合作品及文献资料的细致分析,让读者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宏观的透视与微观的聚焦结合起来。

通过对《红楼梦》三个层面解读的示范,读者了解了学习和掌握整体阅读《红楼梦》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其他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的解读上。

Image

《悦读红楼》,俞晓红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21年12月版。

可以说,该书既是一部有新意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指导整本书阅读的教材,兼具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就目前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整本书阅读不能停留在理论上,更多的需要不断实践,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这一理念通过课堂教学落实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该书所展示的方法是非常合理的,有效的,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如果能在各个中学进行推广,再根据各地教学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相信整本书阅读教学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作者文笔优美流畅,无论是观点的阐释,还是方法的指导,无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时有隽思妙语,让人读后豁然开朗,会心一笑,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与那些常见的高头讲章形成鲜明对比。

阅读该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享受,由此对《红楼梦》产生好感,产生期待,这无疑有助于对《红楼梦》的阅读欣赏。该书的这种写法更容易为读者接受,毕竟读者对象主要是广大中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方法的指导,同样需要艺术的熏陶,俗话说,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这个角度来说,后者更为重要。

Image

高马得绘红楼人物

总的来看,该书是一部针对性很强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示范之作,它高屋建瓴,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展示了整本书阅读的各种方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对中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和教学,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非常适合作为中学语文整本书教学的参考读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

该书对高等学府的大学语文教学同样具有参考意义,也可以作为研读《红楼梦》的入门读物,因此也很适合广大的红学爱好者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大家逐渐认识到,《红楼梦》的普及推广和研究一样重要,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入选中学整本书阅读书目,为《红楼梦》的普及和推广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以《红楼梦》为抓手,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领略经典名著的文学之美,受到艺术熏陶,正如作者所说的,阅读经典,提升内涵,感悟人生。

整本书阅读看似中学语文的教学问题,实际上关乎一代人的成长,可谓意义重大,在这个方面可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任重道远。相信该书会受到广大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也期待作者在这一领域继续深入耕耘,有更多高水准的大作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