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内家拳

 新用户1909nhLx 2023-05-24 发布于上海

1.形意拳

姬际可曾经游河南少林寺和洛阳安徽等地,传艺给安徽秋浦(即今安徽省贵池市)人曹继武。

曹继武又传河南马学礼,马学礼所传的河南形意拳一支,仍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只在回民中流传。

戴龙邦在故乡祁县传艺。道光十六年(1836年),直隶(河北)深州人李飞羽(字能然,人称老能、洛能)慕名来到山西祁县,投师戴龙邦学得"戴氏心意拳"。

李飞羽(字洛能)学成后广传门徒,主要传徒有山西的车永宏(字毅斋)、宋世荣(字约斋)、宋世德李广亨四人。后成为山西形意拳车、宋两大流派的奠基人。李飞羽在河北又传刘奇兰郭云深刘晓兰贺运亨等,又形成河北流派的形意拳。这些弟子各有所长,北方形意拳逐步衍化为具备地方特色的山西形意拳与河北形意拳,又称山西小架和河北大架。

刘奇兰传李存义,李存义逐渐壮大了河北形意拳。传薛颠,创象形拳

郭云深,绝技为半步崩拳,将形意拳五行拳的内容进一步充实。

孙禄堂师从李奎元,并得郭云深亲授形意拳,兼学程派八卦掌武式太极拳,创孙式太极拳。

王芗斋师承郭云深,在形意拳基础上博采众长创立意拳,后被人衍生为"大成拳",但是其拳法理论均属形意拳范畴。

郭云深与八卦掌始祖董海川,认为八卦掌与形意拳在拳理上有互补之功,故两门之间以兄弟相称,相互学习,称为形意八卦拳。但发扬光大应始于李存义与程廷华,两人均在京津一带教拳,交情又好,所以河北形意拳门下多同时学习八卦掌,至张占魁开始,则真正以形意八卦拳为名授徒。

此外,还有现代少林寺之心意把(类形意拳)以及四川梁平县一带流传之金家功 。


2.八卦掌

董海川:门生:尹福、马维棋、史继栋、程廷华、宋长荣、孙天章、刘登科、焦毓隆、谷毓山、马存志、张均、秦玉宽、刘殿甲、吕成德、安分、夏明德、耿永山、魏吉祥、锡章、王辛盛、王怀清、沈长寿、王德义、宋紫云、宋永祥、李万友、樊志涌、宋龙海、王永泰、彭连贵、付振海、王鸿宾、谷步云、陈春林、王延桔、双福、李长盛、徐兆祥、刘宝珍、梁振圃、张英山、郭玉亭、赵云祥、张全奎、焦春芳、刘凤春、司元功、张铎、清山、何五、何六、郭通海、徐鹤年、冯濂、李寿年、陈泮。


3.太极拳

陈氏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1771~1853)陈有本(字道生,1780~1858)时,二人由博归约,分别创编出太极拳大架一路、二路和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陈长兴从理论上对太极拳进行总结,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等。

陈长兴首传外姓弟子河北永年人杨露禅(名福魁,1799~1872),杨露禅学成回乡后到北京传拳,逐渐衍变创编出杨式太极拳;

陈氏第十五世陈清平(一作青萍,1795~1868)传拳于

温县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

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名河清,1825~1893)

温县陈新庄人李景炎(又名李对,1825~1898)

温县南张羌村人李作智(字镜心,1844~1914)

和温县北冷村人王赐信(1815~1890),后五人分别创编出和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太极拳忽雷架、太极拳腾挪架、太极拳忽灵架

清末,满族人全佑(字公甫,1834~1902)师从杨家学杨式太极拳后,传子吴鉴泉(从汉姓,1870~1942),创编出吴式太极拳;

河北武清(今天津武清区)人李瑞东(名树勋,1851~1917)师从王兰亭(名永泰,约1829~1893)学杨式太极拳后,创编出李式太极拳;

民国初期,河北完县(今顺平县)人孙禄堂(名福全,1860~1933),师从郝为真(名和,1849~1920)学武式太极拳后,创编出孙式太极拳;

20世纪50年代,陈家沟陈氏十七世陈发科(字福生,1887~1957),在祖传拳械套路的基础上,创编出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二路。


4.八极拳

法至今日,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

吴钟(山东庆云后庄科人)--吴荣(吴钟独女、后庄科招赘)、吴永(孟村镇、无后裔)、丁孝武(孟村镇)--李大忠(罗疃)--李贵章(罗疃)--李万成(子)、李万青(子)、张庆恒(姚庄)

吴钟(山东庆云后庄科人)--吴荣(吴钟独女、后庄科招赘)、吴永(孟村镇、无后裔)--张克明(罗疃)--张景星(子)、黄四海(罗疃)--张毓衡(子)、李书文(王南良)、王钟泉(张旗屯)、韩化臣(罗疃)、马英图(杨石桥)马凤图(杨石桥)

罗疃八极恪守吴钟一脉传承,无任何姓氏之别,海内外均称八极拳。八极拳历史上亦不存在、不承认"掌门人"谬称,所谓"开门八极拳"真实意义为先开门,后进招也!



吴钟(1732-1822年)

吴荣(1771年—1856年) 、

吴永(约1778--1851) 

吴楠,

吴钟毓,

李大忠(1810年---1875年)、

张克明(1812年—1882年) 、

吴会清(1869--1958)

黄四海(1829年--- 1914)、

张景星(1843年--1924年)、

李贵章(1855年--1928年)

曹井田,王景祥、张学元、

田金钟(1916---1990)

尹树春、

霍庆云(1905年-1987年)

崔洪起、黄玉柱、祝笑天、王健等。


第一代:吴钟(1732-1822年)

第二代:吴钟有一个独生女,名叫吴荣丁孝武(约1775--1848)、吴永(约1873--1852) 

第三代:吴坤、吴恺、张克明、李大忠、杨清元

第三代张克明第四代张景星、黄四海

第四代黄四海和师弟张景星共同培养了第五代王中泉、李书文、张毓衡、韩化臣、马凤图、马英图等多名门徒。

第五代李书文传第六代霍殿阁、李鄂堂、周馨武、高锡臣、张芝霖、许家福等,

第六代许家福传第七代鲍有声、吴玉坤、王绍先、杨同茂等,

第七代鲍有声传第八代王世泉、赵友、刘殿士、钱震、陈昇、赵泰安、王福臣等,

其中赵友为中国武术段位七段、项目保护单位部门经理、朝阳区非遗项目八极拳传承人,王世泉是北京市级八极拳第八代代表性传承人。




后学分布


李大忠的罗疃南把式房-----黄四海、杜凤元、李贵章、张化龙,赵元起、孙连文、王锡庆、张益三、张庆恒、李树森、李树云、王金庭、孔祥和、李赞臣、李良臣、冯林朝、王金声、赵荣勋、孙永泰、谢茂林、丁志义。

张克明的罗疃北把式房------

4黄四海、张景星、冯七爷;

5王忠全、张毓璞、李书文(1862~1934年)、赵华兰、赵竹兰、张毓衡、韩惠卿、马凤图(1888年~-1973年)马英图(1898--1956);

6马富有、李瑞岐、王淑轩、隋文通、田长泰、王淑德、张德忠、高熙臣、霍殿阁、张子林、崔长友,张骧伍、王化成、王化顺、张立堂、许家福、孟宪忠、孙桂林、李萍兴、刘汉周、董以清、许家福、魏鸿恩、张子亭、张振东、赵树德、李萼堂、董以文、马广达、李学义、赵荣林、韩洁泉、孙佩桐、魏鸿滨、董慧亭、姚春甫、刘云樵、吕青贵、杨奎山、马树秀、韩龙泉;

7王翰臣、曲一心、刘祺瑞、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廷彬、张公田、李子坤、刘金山、赵玉亭、许禹声、孙玉龙、郝鸿昌、鲍有声、张世忠、朱宝林、李树楠、陈金财、尹庆和、李维洲、毛鸿恩、耿学森、朱庆坤、李新吾、李思义、漆殿贵、王清瑞、李维真、李芝芳、赵炳南、高里和、龚天德、宋碧山、杨斌、张耀全、梁振起、谭吉堂、齐德昭、李道轩。。。;

8周玉振、马德山、王益增、苏德麟、王希斋、袁庆春、范玉亭、袁光明、孙绍鸿、张永福(91岁在世)、霍文伯、杨金山、顾才、程国祥。。;

当代六代马颖达、马贤达、马明达;

七代张克俭、王德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