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西部分土家族为什么过大端午

 文山书院 2023-05-24 发布于湖南

湘西有很多土家族过大端午,笔者家乡的土家族就是过的大端午。这些土家族认为过大端午是最隆重的了,甚至有的地方比过年还隆重。笔者向他们咨询为什么过大端午,只有少数老人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要他们讲理由又语焉不详。笔者在湖北秭归乐平里(据说是屈原故里)调查,当地人说有三个端午,五月初五是小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这三个端午都与屈原有关。

图片秭归屈原故里牌坊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初五是屈原殉难日;十五是屈原的尸体从汨罗江抵达秭归新滩码头起岸日,二十五是屈原的埋葬日。此说言之凿凿,但仔细考证又不太踏实,因为秭归从来没有发现屈原墓。以前在归州屈原祠后面有座屈原衣冠冢,但谁也不能保证那里面埋着屈原的衣冠。再说,根据当时的条件,农历五月份时天气炎热,从汨罗江把屈原尸体运到新滩,又是逆水行舟,最低得一个月的时间,稍懂常识的人都清楚,如果没有冰棺,一点也不现实。笔者还是相信汨罗王国求老人说的,屈原就葬在他的沉沙之地河泊潭边,那里现在还有72疑冢,至少还有72个土堆向世人证明。

图片笔者在汨罗屈原沉沙亭与采访对象王国求

那么湘西土家族到底与屈原有不有关系呢?细读史料再联系屈原作品结合来考察,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

图片

汨罗屈子祠

从屈原作品中的某些名物来看,他肯定到过湘西,而且到湘西土家族聚居区待的时间很久。《离骚》有“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的诗句,很多楚辞学家,把其中的“白水”注为“神话中的水名”,其实白水自古就是湘西土家族地区的一段河流,说得具体点就是当今龙山县里耶以上的河段叫做白水河,当今还有人这样称呼。史书上对白水有所记载:“白水河一名酉溪(酉水),源出四川忠建司南将军山。西南流入车东河,自容美司来合流入散毛司南,又东南入永顺司,西南下流入沅陵界。”[1]笔者曾亲自考察过酉水源头,酉水发源地有二,一是湖北宣恩县椿木营的七姑娘山,二是湖北宣恩县椿木营的晒坪。湖北宣恩县明代属四川忠建土司,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在《湖南通志》中考证更详,如果有兴趣的读者可去参考。由此看来屈原所说的白水绝不是神话中的水名,而是实指的酉水河上游的白水河。

图片

美丽的白水河

另外,《离骚》中有这么两句:“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其中的“若木”很多楚辞注家都注为“神话传说中的树名,在昆仑西极。”其实“若木”不是什么神话中的树名,而是湘西土家族地区随处可见的,生长油桐树上的寄生草,土家语叫“若木”,是中药材,丛生,有时发展壮大时,把整株油桐树喧宾夺主,由于若木枝桠繁多,只要采摘一丛,用来拂(遮)日是绰绰有余的。可见当时屈原在湘西时亲手采摘过若木,否则他不会有“折若木以拂日”这样生动的句子。

图片

土家语称之为若木

《离骚》中还有这么两句:“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其中的“望舒”专家解释是“神话传说中驾月车的神。”这里弱弱地问一句“什么是月车?月车像什么样子?”根本是一种注家的一种想象,哪里有月车啊,没有月车,也就没有月神。其实“望舒”就是“月亮”,土家语的称月亮为“舒舒”,把“望舒”快读与“舒舒”快读基本上是同样的音语。还有后面一句“后飞廉使奔属”中的“飞廉”,几乎被所有的楚辞专家都注为“神话传说中的风神”。其实“飞廉”是湘西土家族地区常见中草药,用来清热解毒,还被载入《简明中西药物手册》。《简明中西药物手册》对飞廉的诠释:“飞廉:苦,平。入肾、膀胱、肺经。功用:袪风清热,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胘晕、风湿热痹、骨节酸痛,湿热壅滞之小便不利、尿频、尿痛、带下,热毒瘀之疔疮肿毒、痈疽恶疮、跌打损伤,以及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症。”[2]。从以上“白水”“若木”“望舒”“飞廉”等说明,那些现实中实际存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却被一些专家学者偏偏用“神化”或“神话传说”来做挡箭牌,还把“神话传说”变幻成一个筐,什么解释不了的东西都往里面装,故意虚化,不愿把它们归还给现实,说白了就是一块遮羞布。

图片

            笔者采访过大端午的土家族老人

屈原当时被流放到湘西土家族地区,与土家族先民交朋友,努力从土家族文化中吸取营养,并借助土家族文化为自己的作品增色添彩,其中有土家族原始宗教《梯玛》有《离骚》的影子,他的《九歌》就在土家族的《摆手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关于这一点有的楚辞学者也认同,《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后,再在创作而形成的一组体制独特的抒情诗, 依旧保留了歌、舞、乐三者结合的特点。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东汉王逸,后来朱熹对王逸的观点有所发挥,他在九歌题解中说:“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蛮荆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淫荒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3]朱熹的这些话与土家族的风俗是十分吻合的,至今湘西土家族还保留“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的习俗,具体以“摆手舞”“梯玛”为代表。

图片

   土家族梯玛

今人袁枚也说:“《九歌》这种娱神兼娱人的歌曲,在屈原润色之前,本是民间诗人创作的......在涉及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男女燕呢之情时,也有些'亵慢淫荒之杂’;又有些'鄙俚’的方言之语。于是屈原对这些楚地民间礼神乐歌的素坯进行加工修饰,使其言词更加文雅清丽,使其乐调更加和谐铿锵、刚健质朴、严密完整。”[4]

图片

                 楚辞集注

如果屈原没有到过湘西,就不会对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名物这么熟悉,还能把它们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另外,屈原与土家族先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屈原离开湘西时,土家先民担心屈原出问题,还追逐屈原直到洞庭湖,避免发生意外,《隋书》记载:“屈原以五月望日(十五)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济者。”[5]光绪版《湖南通志》也有类似的说法。

图片

《隋书 地理志》对屈原与土人的记载

这段话解决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正史上第一次出现“土人”的称谓,这“土人”除了土家族能胜任外,其他民族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土人”,这对研究土家族历史很有辅助作用,“土人”与后来《宋史》上提的“土兵”都有一定的承续关系,是“土兵”的先驱;第二个问题说明屈原与当时的“土人”感情特别深厚,屈原离开湘西,“土人”在后面追赶,但到了洞庭湖因为湖面宽阔,船太小,终于没有追上,留下了千年的遗憾。第三个问题就是屈原的沉沙日是五月十五,而不是五月初五,其他正史没有记载屈原具体沉沙日期。后来“土人”(土家族先民)为了纪念屈原,把五月十五定为大端午节,这是唯一的,也是顺理成章的。其他民族过端午的日期大都是五月初五,目前还有争议,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有的说纪念曹娥,如果把屈原搀合进来就多了一个争论的焦点。按土家族过大端午,那么这就靴子落地,没有与他人争论的必要了。

图片

汨罗屈子祠屈原塑像

通过以上赘述得出结论:湘西部分土家族过大端午与屈原有关,也是土家族对屈原最好的纪念形式。

参考文献

[1]《明史 地理志》。

[2]刘绍贵 肖平田 王净净《简明中西药物手册》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

[3]朱熹《楚辞集注  九歌题解》。

[4]袁枚《屈原宋玉辞赋译注》,齐鲁书社,2008年版。

[5]《隋书 地理志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