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巢湖形成已有一万余年

 白水清风 2023-05-24 发布于安徽

巢湖形成已有一万余年,鼎盛时期2000多平方公里,如今缩小到近800平方公里!

巢湖阳光论坛 2019-11-09 17:06

“陷巢州”传说,并非形成巢湖湖泊的成因,巢湖到底如何形成的,又如何演变为现今湖泊形状?广大科学工作者为探明湖泊形成的成因与历史演变的来龙去脉,运用了专业知识和高科技手段,在获取大量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终于揭开巢湖神秘的面纱。

图片

0
1

巢湖的形成

     根据吴跃东《巢湖的形成与演变》(2010年《上海地质》增刊)等资料,巢湖形成的阐述,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简述如下。

     巢湖及其流域主要轮廓是由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奠定与形成的。根据地质学家研究,从总体上看,巢湖物源区的地质背景是以晚更新世粘土为主。巢湖湖相地层由芜湖组地层组成,分布于东半湖及其现代河谷的炯炀河、兆河、白湖、裕溪河一带的芜湖地层岩性组成河漫滩和一级阶地,冲积物的二元结构特征较典型,其成因应属冲积、湖积类型。

图片

     影响湖盆的新构造运动主要发生在晚更新世之后。目前掌握资料证实,湖盆底部沉积物属晚更新世下蜀粘土,与沿岸广为分布的粘土岸同属一个时代。据14C同位素年令测定,下蜀系黄土层的最后形成年代约距今12000年左右。从TM卫星航空遥感图像解译,巢湖的湖盆受多组方向的断裂构造控制,且古今均有活动。表明巢湖形成以后,形状在不断发生变化。巢湖演变的原因是在构造控制、泥沙淤积、降水变化和湖岸岩性不同以及人类的围湖造田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漫长岁月,随着巢湖自身发育和受环境、人类活动影响,而逐渐萎缩形成现今的湖泊形状。

图片

0
2

巢湖历史演变过程

巢湖雏形大约在晚更新世开始沉降形成,至晚更新世末,奠定了巢湖的基本形态,距今已有一万余年。初始形成的巢湖湖盆比现在要大得多,西半湖远大于东半湖的面积,湖泊范围西至六安市的双河镇,北至合肥市的大兴镇,南至庐江县金牛镇,东至巢湖市的夏阁镇。

图片

巢湖演变图(本图来自吴跃东《巢湖的形成与演变》)

     距今8500—5000年间,这个时期由于气候转暖,降雨量充沛,巢湖面积达到鼎盛时期,约为2123平方公里。北至合肥大兴镇,东至巢湖市的夏阁镇以北地区,西至六安双河镇,西南至舒城县马家河口镇,此时的巢湖湖盆范围达到最大,湖汊多。

    距今3600—2800年间,气候又变得较为干冷,造成湖盆面积缩小。湖盆面积约为1383.93平方公里。此时气候变冷,湖盆收缩,人类活动向湖沼地区推进,湖盆水面开始缩小。北边至合肥市大兴镇,西退到舒城桃溪镇之东,南退到庐江县金牛镇,东到巢湖市夏阁镇。

图片

巢湖湖盆地形图

到了东汉末年,湖泊萎缩,北到大兴镇,西到肥西三河镇,南到庐江石头镇,东到巢湖市柘皋镇,湖盆面积缩小到1114.61平方公里。到了宋代之后,巢湖面积缩小到829.96平方公里,人类开始大量围湖造田,特别是庐江、肥西两县,到了清代尤为强烈,湖泊面积缩小到今天787平方公里,形成了今天的湖貌。

图片
0
3

巢湖演变相关因素的影响

     巢湖形成与演变过程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简而言之: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巢湖湖相沉积物的物源区背景及湖相地层沉积物的组成;二是气候条件对巢湖形成的影响;三是构造运动对巢湖形成的影响。四是泥沙淤积对巢湖形成与演变的影响

图片

     前三者是环境和地质因素影响,比较复杂。后者泥沙淤积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发源于大别山的丰乐河、杭埠河,水系流入巢湖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不仅是巢湖西南岸泥沙主要来源,而且流域内水土流失引起的非点源污染,直接影响着巢湖水质。由于入水系携带大量泥沙,致使巢湖底抬高,湖泊水位相应上涨,把巢湖西南部大面积填充,使陆地面积不断扩大,湖盆面积缩小。巢湖湖泊含沙量分布规律为:西半湖大于东半湖,近河口处大于远离河口处;湖心处少,近岸处多;有水草处少,无水草处多。据史料记载,在300年前肥西县三河镇是濒临湖滨的重镇,而今已远离湖边达十几里,这些都是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双重因素造成的。因此,控制杭埠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对减轻巢湖的泥沙淤积和改善巢湖水质是至关重要的。(许昭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