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井在武宁郡邹山。 雄王世, 殷王(因为商朝又称殷、殷商,故商朝国君又称殷王。司马卬,原为赵将,项羽立其为王。《史记·项羽本纪》:"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举兵南侵, 驻兵于邹山下。 雄王求助于龙君。 龙君告以遍求天下奇才, 贼可平矣。 董天王应期而生, 骑铁马击之, 殷将士皆奔走。 殷王败死于山下, 为地府君。 民立祠奉祀, 岁久寝衰, 祠庙颓废。 历周至秦, 本国人崔亮, 仕秦为御史大夫焉。 过其地, 见祠颓败, 慈悲重修庙宇, 因题诗曰: "古人传道是殷王, 巡狩当年到此方。 山秀水流空见庙, 精升迹在尚闻香。 一朝胜败无殷德, 万古威灵镇越裳。 百姓从兹皆奉事, 默扶国祚永无疆。 " 后任嚣、 越陀将兵南侵(安阳王时), 驻军于山下, 重修庙貌, 厚加奉祀。 殷王感亮德, 欲报其功, 使麻姑仙出境寻之。 时亮已死于秦, 惟子崔伟尚在游学。时正月 上元节, 民游此祠, 有献玻璃瓶一双。 麻姑手持玩看, 忽坠地破缺, 众人捉取追还。 麻姑衣弊衣, 人不知其为仙, 遂辱打痛楚。 崔伟见怜之, 解衣与麻姑赏之, 得免。 麻姑问伟所居, 伟具道父由。 麻姑始知其为崔御史之子, 喜谓伟曰:"今吾无报, 他日必有报之。 "因授伟艾一束, 谓曰: "谨守此物, 不离其身, 后见人有肉瘿疾在首, 灸之即消, 必得大富贵。 "伟受之, 亦不知其为仙药。行至亲友应玄家, 玄为道士, 有首瘿。 伟曰: "我有艾, 能治此疾, 请为治之。 "乃以艾灸, 其瘿自消。 玄曰: "是仙药也, 无物还报, 愿以别恩报之。 我见亲戚贵人亦事〔有〕 此疾, 尝言谁能疗此, 则分家财与之不吝。 请君治之, 因以为报。 " 玄引伟就任嚣家灸之, 瘿即消愈。 嚣甚喜, 养伟为义子, 开学堂以赐为学,待其有用。 伟性聪明, 读书鼓琴, 嚣女芳容见而悦之, 因与伟通。 嚣子任夫知之,欲置之死, 将以伟祀猖狂神。 诱曰: "年终荐猖狂神, 未有其人。 今不可路行,恐被生擒。 且入隐厅房以避之。 "伟不知其意, 从之。 任夫锁其门, 芳容知之,潜以刀与伟, 凿壁而出。 暮夜暗行, 欲就应玄家。 奔行山上, 山有窟, 忽坠穴中, 约一更到穴底。 伟痛卧一刻, 方能起坐。 日出至午, 照透穴中, 见四顾皆石壁, 无阶可升。 其上有一石块, 岩乳流于石盘。 有一白蛇, 身长百丈, 其角赤、 口青、 髯白, 鳞颈下有瘿疾, 额上有金字曰: "王京子"。 蛇出食石乳, 再深入穴中。 伟居穴中三日, 饥甚, 盗食石乳, 蛇出, 见乳盘空尽。 举首见伟, 欲吞之。 伟惊惧, 跪拜曰: "臣避难坠于此, 无以充饥, 盗食其物, 诚为有罪。 今见有额下肉瘿, 臣有三年艾,愿宽臣罪, 以尽小技。 "蛇仰首求灸。 忽见火烧, 上有一片炭落下穴中, 伟取灸之, 瘿即消愈。 蛇乃弯身向伟前, 意欲令伟骑上。 伟乃骑其背, 蛇即将出穴中,夜二更到崖上, 不见人行, 蛇摇尾, 使伟下, 后入穴中。 伟行迷路, 恍见一城, 门上有高楼, 赤瓦玲珑, 灯光照耀。 门挂赤匾, 标题金字曰: "殷王城"。 伟坐门傍, 望见庭中有池, 池中有五色莲花。 池畔有槐柳数行。 砖街平坦, 玉殿珠宫, 廊宇宏敞。 上设金龙床, 铺银花席。 有琴瑟二张, 寂不见人。 伟徐来鼓之, 俄见金童玉女数百人, 待卫殷王后开门而出。 伟大惊, 下殿伏拜。 后笑曰: "崔官人自何而来? "引接上殿, 曰: "前殷王殿废坏, 无人奉祀, 赖崔御史重修, 世人效之, 奉祀无穷。 已命麻姑仙寻报德, 不遇御史而遇公子, 未有以报。 今得睹公子面, 然上帝有敕, 王朝天在。 "乃赐伟酒馔, 劝之醉饱方罢。 忽见一人长须大腹, 奉表前来, 跪奏曰: "正月 十三日, 北人任嚣被猖狂神打死。 "奏毕, 后谓曰: "羊官人引崔公子归世。 "后遂归。 羊官人使伟闭目坐肩上, 一刻余到山上。 羊官人化为石羊, 立于山中, 今犹在邹山阳赵越王祠。 后伟归应玄家, 具道其事。 至八月 一日, 当斜阳时, 伟与玄相出游, 见麻姑仙携一女赐伟, 使为夫妇, 并赐龙燧宝珠。 初, 珠有雌雄一双, 自黄帝历殷, 传为世宝。 邹山之战, 殷王佩之而死, 埋藏地中, 珠之光彩常冲天。 秦时兵火, 珍宝俱焚。 望气知其龙燧宝珠尚在南国,远来求索。至是殷王以宝珠报伟。时人以金银彩缎价钱百万贯买之, 伟于是大富。 后麻姑仙迎伟夫妻去, 不知何之, 化仙矣。 今井已荒成阔穴, 俗传为越井岗。 译文 越井在武宁郡邹山一带。 雄王时期, 殷王发兵南下侵略, 驻兵在邹山下。 雄王向龙君求助。 龙君告诉雄王, 昭告天下, 重用有才能之人, 就可以评定叛乱。董天王响应号召, 骑铁马迎击殷王, 殷王不敌, 手下四散而逃。 不久, 殷王战死于邹山下。 化为地府君。 民间建立祠堂供奉他, 但是天长日久, 香火日衰, 祠堂渐渐衰败了。 历史变迁, 从周朝到了秦朝, 秦国人崔亮, 在秦国出任御史大夫一职。 某一天, 崔亮路过地府君祠堂, 见祠堂衰败, 心生不忍, 遂把庙宇重新修整了一番,并提了一首诗: “古人传道是殷王, 巡狩当年到此方。 山秀水流空见庙, 精升迹在尚闻香。 一朝胜败无殷德, 万古威灵镇越裳。 百姓从兹皆奉事, 默扶国祚永无疆”安阳王时期, 任嚣, 越陀举兵南侵, 驻兵与邹山下, 把庙宇重新修整一番,并用厚礼加以祀奉。 殷王心怀感激, 想要报答他们的功劳, 于是派出麻姑仙出使凡间, 寻找恩人。 当时崔亮已经在秦国病逝, 只有一个儿子崔伟还在上学。 到了正月 上元节, 有游客来此祠堂祭拜, 并献上玻璃瓶一对。 麻姑仙用手捧着把玩,突然玻璃瓶掉在地上破了, 众人把麻姑仙捉住, 让她偿还。麻姑身穿破烂的衣服,人们不知道她是神仙, 于是对她拳脚相向。 崔伟见状, 心生怜悯, 于是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麻姑穿上, 并赔偿了玻璃瓶, 麻姑才得以幸免。 麻姑问崔伟家住那里及家庭境况, 崔伟把父亲的生命一一想告。 麻姑这时候才知道崔伟原来是崔亮的儿子, 喜出望外, 对崔伟说: “今日之恩, 我无以为报, 日后必将报答。 ”于是拿出艾草一束, 送给崔伟, 说道: “你一定要好好保存该物, 不能让它离开你身边,日后, 如果见人有长这肉瘤在头上的, 用它一烧, 肉瘤就会消失, 如此, 将来你就会飞黄腾达。 ”崔伟欣然接受, 但是并不知道这是仙药。 一日, 崔伟来到亲友应玄家, 应玄是个道士, 头上长有肉瘤, 十分痛苦。崔伟见状, 对应玄说: “我有一束艾草, 可以治疗肉瘤, 让我帮你诊治吧。 ”于是,取出艾草一烧, 肉瘤就消失不见了。 应玄说: “这是仙药啊, 我没什么好东西可以报答你的, 让我用其他的事情来报答你吧。 我的一个亲戚贵人也有此病, 曾经许下诺言, 谁能帮他治好此病, 不舍把家财分与给治病的人。 我推荐你去帮他治疗此病, 也算是我对你的报恩。 ” 于是应玄就推荐崔伟到任嚣家替任嚣治病, 崔伟也用艾草烧之, 肉瘤立刻消除。 任嚣非常高兴, 把崔伟认为自己的义子, 并把他送到学堂学习, 以让他成才。崔伟生性聪明, 读书鼓琴样样精通, 任嚣的女儿芳容对他一见钟情, 偷偷地与崔伟交往。 任嚣的儿子任夫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生气, 想方设法要置崔伟于死地。 不久之后要祭祀猖狂神, 于是心生一智。 任夫骗崔伟说: “今年年末没有人被拉去祭祀猖狂神, 因此, 今晚不可外出, 否则有被抓走的危险。 不如暂且躲入厅房躲避下吧。 ” 崔伟不知他的用意, 便按照他说的躲在厅房内。 任夫见他进去后,便把门锁上, 其妹芳容知道后, 悄悄的送了一把刀给崔伟, 崔伟用刀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 逃了出来。 出来后夜色已深, 崔伟摸黑暗行, 想着也只能投靠应玄, 于是朝着应玄家的方向走去。 跑到山上时, 山上有一个洞, 一不小心掉进了该洞中, 大概过了约一更(两个小时) 钟左右才掉到洞底。 崔伟疼痛不堪, 足足躺了约一刻钟才能坐起来。 天色渐渐亮了, 到了中午时分, 阳光照进洞穴内, 崔伟怀顾四周, 见四周都是石壁, 没有可以爬出去的石阶。 在洞穴上方, 有一块大石头, 有石乳流聚在石盘内。 洞内有一白蛇, 身长百丈, 红色的角, 青色大嘴, 白色的胡须, 在白蛇鳞颈下有一个肉瘤, 额头上刻有金字: “王京子”。 白蛇一般都是先爬出来, 吃完石盘内的石乳再回到自己的巢穴。 崔伟在洞穴中被困了三天, 饥饿难忍, 不得不把石乳偷吃了。 白蛇从洞穴出来, 见乳盘已空, 十分生气。 抬头看见崔伟, 于是要一口吞下他。 崔伟大惊, 慌忙跪下磕头解释: “我因避难而不小心掉落在此, 连续几日无以充饥, 迫不得已才偷吃你的食物, 实在罪该万死。 事到如今, 我见您额下有肉瘤, 我有一束三年艾草, 希望能帮你治好后你能宽恕我。 ”白蛇仰起头让崔伟治疗, 只见火光闪过, 洞顶一片炭坠落洞穴中, 崔伟取过炭, 点燃艾草为白蛇治疗, 肉瘤随即治好。 白蛇弯身爬到崔伟身前, 意思是让他骑在自己身上。 崔伟于是骑在他背上, 白蛇随即往洞穴外爬, 到晚上二更(晚上 1-3 点) 左右,爬到了山崖上, 环顾四周, 见没人, 于是白蛇摇摇尾巴, 把崔伟放下, 然后又潜入洞穴中。 崔伟继续前行, 不想却迷了路, 恍恍惚惚中看见一座城池, 门上有高楼, 光芒四射, 瓦红灯绿。 门前挂着一幅红色的匾, 上面用金色的大字写着: “殷王城”。 崔伟傍着门坐下, 远远看见院中有一个池塘, 池塘中有五色莲花。 池塘旁边有几行槐树, 柳树。 街上的道路用砖铺的非常平坦, 宫殿放佛用玉石和珠宝装饰了一样, 走廊宽敞。 殿上设有金龙床一张, 上面铺满了银做的花席子。 旁边有琴、 瑟,夜幕中一个人都没有, 显得异常寂静。 崔伟慢慢向前走着, 不一会, 突然见金童玉女几百人, 服侍着殷王从后门而来。 崔伟大惊, 连忙下殿拜迎。 殷王笑着说:“崔恩人从何而来? ”, 又派人把崔伟引上殿, 对他说: “前些年殷王殿废坏, 没人来上香朝奉, 多亏了崔御史重新修葺了一番, 后来世上的人们仿效催御史整修,这才使得殷王殿香火旺盛。 为此, 我已派麻姑仙到凡间报恩, 没想到没找到崔御史却只找到了他儿子, 未尝有机会报答恩公。今日能与公子见面, 实乃苍天有眼,造化之深啊。 ”于是, 殷王赐酒给崔伟, 直到他喝醉吃饱方才罢休。 这时突然见一长胡子, 大肚子的人捧着一奏表前来, 跪着奏道: “正月 十三日, 被人任嚣被猖狂神打死。 ”奏毕, 殷王随后说: “羊官人你带领崔公子回归凡间。 ”不多会,殷王就回寝宫休息了。 羊官人让崔伟闭上眼睛坐在他肩上, 一刻多钟头后就到了山上。 羊官人化作石羊, 站立于山中, 今日在邹山阳赵越王祠堂仍然可以看到这尊石像。 后来崔伟回到应玄家中, 把一路上经历的事都告诉了应玄。 到八月 一日, 下午太阳斜照的时候, 崔伟与应玄在外散步, 碰到麻姑仙, 麻姑仙把带来的一名女子赐予崔伟, 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同时又赐予他龙燧宝珠。 最开始的时候, 龙燧宝珠有两颗, 从皇帝到殷王时, 代代传为石宝。 邹山之战时, 殷王佩戴着它战死, 后被埋在地下, 宝珠的光彩时常冲天而起。 秦朝时候,天下战乱, 珠宝都被焚烧。 看见宝珠发出的光彩知道宝珠仍在南国, 于是远道而来求取。这时候殷王以宝珠报答崔伟。当时的富商金银彩缎价钱百万贯买走宝珠,于是崔伟一夜暴富。 后来不知何原因, 麻姑仙把崔伟夫妻迎接走了, 使得二人都成仙了。 如今越井地区已经荒废, 世间传为越井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