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南京14名大学生吃烧烤后被送ICU,医生检查后:必死无疑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3-05-24 发布于日本
原创2023-05-23 18:16·八斗扒剧

1、

当淄博因为烧烤火爆出圈时,8年前的南京,14名大学生却差点被一顿烧烤给当场“送走”。

2014年,江苏南京14名大学生结伴去吃烧烤,熙熙攘攘的烧烤摊前,一行人觥筹交错大快朵颐,享受着即将毕业前的最后的自由狂欢。

可没成想刚吃到一半,一桌人便陆陆续续出现恶心呕吐的状况,甚至有的人嘴唇发紫昏倒在地。看到情况紧急,一旁的路人赶紧把他们全部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可接下来医生的话,却让众人惊出一身的冷汗…

一顿毕业前的散伙饭,差点吃成了人生的告别饭,14名大学生怎么也不会想到,只是吃了顿路边的烧烤,为啥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这场离奇案件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真相呢?

2、

2014年6月10日9点左右,14名关系不错的大学生按照提前预定,来到学校附近的老赵烧烤摊聚餐,花费240元点了很多平时喜欢吃的烤串,包括鸭心,猪肉脆骨,还有很多炒菜,希望通过这一顿散伙饭,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

等他们到来后,老板早已经把菜品都提前准备好了。看着滋滋冒油的肉串,一行人便忍不住大块朵颐起来。撸着小串唱着歌,敞开肚量把酒喝,聊着往昔峥嵘岁月,说着今夜不醉不归。

正当气氛热烈时,几位同学却相继出现状况…

3、

先是小陈同学感觉腹痛头晕,紧接着又出现了手指甲和嘴唇发紫的情况。最开始他以为是身体出情况了,但很快其他同学也开始一个个出现同样的症状,最终14名同学无一幸免全部中招。

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的学生,小陈他们这四年也学到了不少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很快他们便意识到,这是食物中毒了而且是严重中毒。

此时已经是凌晨1点左右,症状较轻的同学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14人都被送进了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治疗。经过医生的检查,这14名同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中毒,其中有4名同学因为症状严重,直接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

4、

得知学生在校外出事后,学校的老师也抓紧时间来到医院了解情况。医生告诉老师,目前这些大学生的情况非常危险,万幸的是送医及时,如果再晚一点送过来必死无疑。

从目前检查的情况来看,14名学生全部都被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好在送医抢救及时,他们的症状经过治疗都有了明显好转,有些轻症的同学当天就出院回校了。

5、

在医生的建议下,学校的老师选择了报警。随后警方便来到事发的烧烤摊进行调查。因为刚刚的中毒事件,所以此刻烧烤摊前几乎没有客人,只剩老板自己在店里。

面对警方的询问,老赵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满不在乎的对警方说,发生这种事情没必要报警,给学生们免单就行了。

但当得知有学生正在抢救时,老赵的神情瞬间就不对了,他支支吾吾的解释道,自己的食材没有任何问题,平时来这里吃饭的也都是老顾客,也从来没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

学生吃完出现状况,可能是因为他以往腌制肉一般都是一个小时,但因为6月10号下午有事,所以这些食材就多腌制了三四个小时。

等他忙完回来后,发现鸭心和猪肉串的颜色发红,有点不太正常。但因为是小本生意没舍得扔,没想到却引发了这么严重的中毒事件。

6、

虽然赵某坚成自己的食材没问题,并且腌制肉串时都是用的普通食盐,但这样的回答却跟医生的诊断结果完全不符。但目前警方手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于是就先让赵某回家等通知。

警方随即对老赵的摊位取证调查。他们先是将14名大学生未吃完的食物带走检测,然后对又前往老赵的家里进行了搜查,却仍然一无所获。

这个外表憨厚老实的烧烤摊老板,到底是不是投毒谋杀的凶手呢?如果是,他为何对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大学生们下此狠手?如果不是,那导致孩子们中毒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7、

虽然烧烤摊的老板,一口咬定自己自己没有使用亚硝酸盐,警方也没在店里、家中发现此类物品,但在送检的烧烤食材里却检测出了猫腻,当警方看到检测结果的第一眼就大吃一惊。

原来这些食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了。亚硝酸盐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结晶状白色,口感类似食盐的东西,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常用于食物的发色防腐。

这种食品添加剂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成年人摄入0.2-0.5克就能中毒,3克就足以致死。

而在赵老板制作的烤肉中,工作人员检测出生鸭心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每公斤810毫克,而顾客点的比较多的猪肉、脆骨中的每公斤含量更是高达3322毫克,足足超出了食物标准含量的100倍。

专家告诉警方,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食材存放时间太久不新鲜,就会产生少量的亚硝酸盐。但即便老赵烧烤摊位的肉食质量有问题,单单只靠食物变质产生的亚硝酸盐,并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食物中毒,更不会超过致死剂量。

由此可以推断,这家烧烤店食材里的亚硝酸盐是人为过量添加的,作为老板,老赵自然成了这起“投毒案”的最大嫌疑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严重的犯罪行为。

很快警方便再次将老赵带回警局接受审问。面对警方的询问,老赵却打起了苦情牌,开始哭诉自己的悲惨经历。

8、

原来老赵是沭阳人,早年因为车祸瘸了一条腿,于是便在2013年12月份左右来到南京打工。因为家中有两个孩子要养活,夫妻俩便在南京农业大学西门开了个大排档,主要卖烧烤和炒菜来赚钱生活。如果把他的烧烤摊给取缔了,那一家四口就得喝西北风。

但对于投毒之事,老赵在面对警方询问时,却却始终矢口否认,再问便是沉默不语拒绝回答。看到老赵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警方随即对他展开了心理战,最终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是非利弊的权衡,在确凿证据面前,老赵终于不再隐瞒。

原来,造成这场风波的原因,是源于贪婪嫉妒和“太听老婆的话”。 都说听老婆话的男人能成大事,可赵某听了老婆的话,不仅没“成大事”,反而“出了大事”。

9、

根据赵某交代,他确实是使用了亚硝酸盐腌制了食材,而这些东西,则是自己花20元从江宁物流市场上买来的。至于当初为什么要买硝,则是因为他太听老婆的话。

原来,他与妻子早年间来到南京摆摊卖烧烤,因为顾客都是学生,所以他们的定价都相对便宜味道好,很快就积累了不少回头客。经过几年的坚持,终于有了这家烧烤大排档。

起初,夫妻俩食材新鲜,价格公道,大排档的生意非常好,日子也越来越滋润。但之后没多久,街上便出现了一些早期的“网红店”。

这些店用着最差的食材,却有着最好的宣传,导致不少人开始跟风去就餐。一下子烧烤摊的生意就不好了。平日的柴米油盐,以及两个孩子上学带来的经济压力,让两口子整日愁眉苦脸。

因为腿脚不方便,老赵又不能从事其他行业,他们想尽了各种办法生意都没有气色。到了今年五月份,老赵的妻子王某听说,很多烧烤店都会往肉上添加亚硝酸盐,这样腌制出来的烤肉会变嫩,既好看又有食欲,而且保质期也更长久,甚至不用放冰箱也不会坏。于是,妻子便让老赵去市场上买一点回来用。

10、

而在事发前一天的6月8日上午11点左右,有几个学生打电话预约要吃烧烤,之后赵某便用不锈钢汤勺挖了一平匙亚硝酸钠,腌制了鸭心鸭胗等食材。虽然把食材腌制好了,但之前预约的那几个学生却因有事没来。赵某没舍得扔,就用签子把肉串好,用方便袋包起了放进冰箱储存。

到了晚上9点左右,赵某再次把食材取出带到摊子上,却因为当天顾客不多没有用上。随后他再次带回家,重新放进了冰箱里。直到6月10号,他接到小陈同学的预约电话,才再次把这些添加了亚硝酸盐的食材取出烤制。

此时距离他第一次腌制,已经过去了接近2天半的时间。6月份南京的高温天气,再加上数次从冰箱取出又放回,这样的食材显然已经变质不能再进行使用。

但老赵却财迷心窍,没有扔掉这些食材反而继续使用,最终导致了14名大学生亚硝酸盐中毒的严重后果。

11、

事件发生后,老赵非常害怕,为了躲避处罚,他赶紧把家里剩余的亚硝酸盐倒进了下水道里,以为警方找不到证据就没事,但千算万算,最终警方还是从食材中发现了问题,并将他逮捕归案。

在这之后,警方还查到老赵的烧烤店,其实连营业执照都没有,属于无照经营。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许可证、没有食品安全意识的赵某夫妇,最终闯下了如此大祸。

12、

万幸的是,由于抢救及时,14名大学生都脱离了生命危险。最终,法院认定赵某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其行为已经构成成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但鉴于赵某是初犯,有认罪悔罪的表现,事后积极主动拿出4万元,赔偿受害者损失,法院从轻判处他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而老赵的妻子虽然是帮凶,但考虑到他们条件艰苦,家中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再加上14名大学生也打算不再追究此事,便没有对她进行起诉。

13、

《道德经》里讲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赵某夫妇原本有着自己本分幸福的小日子,却因为贪婪和嫉妒他人生意,最终导致自己鬼迷心窍,造成了14人中毒的严重事故。

如果他们多一分知足常乐,少一分贪婪嫉妒,就不会吞下今天的苦果,虽然日子会清苦一点,但幸福的标准从来就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一家人始终在一起,一起去感受生活给我们的那些酸甜苦辣,一起去面对生命中的旦夕祸福。你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