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犹太人四千年 A History of Jews

 nysd2012 2023-05-24 发布于江苏

二战中,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对犹太人所进行的灭绝性的杀戮始终让我困惑,真的能对一个族群,包括其中千千万万个面目模糊的个体,恨到需要去灭其肉销其骨吗?为什么?这种事情的发生,是偶然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发生的,还是有其必然性,甚至可能再次发生,在不同的族群身上?

当时读了《耶路撒冷》一书,已是无比震撼,震撼于历史中沉淀,纠结,扭曲的太多的血与肉,苦难与眼泪。所以当老同学Cui推荐这本《犹太人四千年》时,我毫不犹豫地拜托朋友下单。只是因为书是在国内买的,最后还是今年初回到国内,才有机会展开阅读,上下两册,我很快读完。算得上是有收获的阅读体验,了解了很多之前不了解的历史,也改变了一些看法。这就是阅读的价值所在,给我们一个兼听而渐明的学习机会。

图片

书分上下两册,跨越了漫长的历史,四千年,有海量的人名,书名,宗教词汇,而我,年过半百,记忆力下降,一边读,一边丢,文字穿脑而过,留下的东东屈指可数,但即使只是寥寥,能够了解到之前不了解的信息,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就是有收获有价值的学习旅程。

比如,我发现:

·规模化的对犹太人的隔离从来不是德国纳粹的创新,之前在西班牙和法国都曾系统性地发生过。对犹太人的迫害远不是德国专有。

·宗教带来过太多血肉模糊的杀戮-“我是对的”和宗教异见人群之间血肉模糊的围剿杀戮和人性一样的古老。很难再简单地相信宗教总劝人向善。

·犹太人也有过对异见人的排斥与打压。

·犹太基本教义与国家理念之间的矛盾。

·二战前,犹太人自己的拉比一般反对犹太复国,认为是对自己既得利益的威胁。

·人性:拿走人们的既得利益永远要比从不曾得到过更让人愤怒,更容易引发激烈反对。

·犹太复国运动是用人类的办法(建立世俗国家)来解决人的问题(犹太人不被世人接受和没有家园的问题),曾被认为是对犹太教信仰的亵渎和歪曲。

·虔诚的犹太教信众,不管是正统派还是哈西德,在抵制艺术和科学变革方面,是欧洲最保守,甚至反动的势力。

·历史上曾把犹太人等同于布尔什维克。我读《走出灰烬,欧洲一百年》一书时,曾读到纳粹试图消灭的第一目标是布尔什维克,第二是斯拉夫人,第三才是犹太人,而一度好奇为何二战真正意义上被实施灭绝的是犹太人,除了犹太人缺乏国家机器的保护,这一份等同,可能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纳粹对犹太人的追杀中,遭遇了意大利人的大力阻挠,还有比利时(虽然效果不大),芬兰,丹麦 。尤其反观波兰,奥地利,匈牙利,对比之惊人。为什么?

·“如果犹太人发起过一次抵抗运动…….但一次也没有,犹太人被迫害了1500年,已经从漫长的经验中学会了反抗会丢掉性命,根本救不了他们。”

·“党卫军熟练地在贫民窟里散布谣言说只有一部分犹太人会被要求遣送,成功地让犹太人领导阶层接受了,只有最大限度的合作才有最大生存机会的谎话。”

·战后犹太人不放弃追责的原因之一,“不能让杀害我们人民的刽子手同时成为他们财产的继承人。“(不能更同意),

一战前,犹太人在德语区成就最斐然,最引人瞩目。二战时,犹太人在德语区所承受的打压是惨绝人寰的。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一个甚至通过犹太人群获取过巨大价值的社会会对犹太人实施规模庞大,组织有序却毫无意义的暴行?我显然并没有答案,但一战(战后)德国人的悲痛和愤怒令人发疯,对替罪羊的需要刻不容缓。 希特勒把战争的两种影响,对替罪羊的需要和对暴力的崇尚结合起来,将结果聚焦在犹太人身上应该在其中扮演过一定的角色。读这本书也让我好奇人性中最根本的一些特点,比如嫉妒,在犹太人崎岖的历史道路上扮演了什么角色,又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嫉妒,再加上“非我族类”可以让人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永远,永远不能低估人性中最基本的本质,无论好的还是坏的。

1998年我出国留学的那一年,正是印尼发生严重排华事件那一年,很多针对华人的匪夷所思的暴行,据施暴者声称,仅仅因为暴行的承受者是华人。很显然,这一类的暴行并不会只发生在犹太人身上,谁又能真正心安理得地作壁上观呢?

图片

历史的长河里,犹太人不断地被贴上各种标签,以方便制造对立,以实施暴行,犹太人本身可以是个标签,任何族群皆可以是,华人也可以是,还有犹太猪,奸商,高利贷者……花样翻新。任何时候,一个标签都不可能也不应该代表或覆盖标签下的每一个个体,无论中国人,犹太人。又怎能允许用标签来指导行动?更多地审阅历史的一个结果,就是如今每当我听到一个标签,我的第一反应永远是高度警惕与怀疑,这次这个贴标签行为的发起人的真正的目的,想利用这个标签达到什么目的,试图操纵什么,又试图引导什么。Stay alert.Shirley 记于2023年三月的大华府家中)

Shirley的书《“面试”美国大学》

图片

如果感兴趣我对实地访问过的美国大学以及我对美国大学教育的一些看法与心得,可以阅读我的书《“面试”美国大学》直接在当当网京东网上搜索书名或作者名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