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系再好,也别“越界”。

 扎南 2023-05-24 发布于广东

记得有一次坐高铁时我在写文章,然后旁边一个陌生人就一直看我的屏幕,一边看还一边问我:“你是自媒体吗”“自媒体是不是很挣钱”“你是心理博主吗?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的边界是什么?反正我就受不了,然后合起电脑玩手机了。在我看来,我是很讨厌别人盯着我的电脑屏幕看的。无论工作还是在家都好,哪怕我女朋友看我的电脑屏幕,我也会不舒服。

今天刚好引申出一个话题,我发现有些人是无法识别自己的行为是否越界的。换言之,对边界感的感知并不是很明确。过度的越界行为,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一般是:控制欲强,索取情绪价值,把对方当儿子/女儿对待。

而在关系中,被侵犯边界的人,迟早会受不了这种高压环境的压抑,最终选择离开。就像坐在我边上看我屏幕的阿姨一样,她持续给我“施压”,只会让我拒绝回应她。

如果你在关系中是一个容易让人不舒服的人,那么大概率是做了太多越界行为。接下来我会分享如何区分自己是否越界的办法。

一个区分自己行为是否越界的办法:学会分辨,什么是别人的事情?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这是阿德勒心理中提及的概念,叫课题分离。我换一个更加粗暴的说法,你可以理解为:这件事,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比如,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会通过提分手,然后让对方求复合这个过程,来获得安全感。这也是索取情绪价值的一种手段。

这个行为是否越界了呢?答案是肯定的。越了什么界呢?误把自己安全感的获取责任,放到了伴侣身上。没分辨清楚,获得安全感这件事,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事情。

再比如,有的人一谈恋爱,就会特别为伴侣着想,对方饿了就给人家点一堆外卖,哪怕人家说不需要,也依然要坚持做这一切。

看起来很甜蜜美好,但实际上,这会让伴侣感到不适。这也是越界的表现,这是没有分清楚,饿了这个事情,是伴侣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

伴侣饿了会自己点外卖,会自己出去吃饭。这是伴侣自己的事情,人家有自己的规划。一旦强行介入自己的行为,反而就是越界了。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觉得有点懵逼,那我怎么知道这件事,到底是谁的事情呢?如果你也不懂如何区分,请继续往下看。

如何判断一件事,到底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看这件事的受益人到底谁?谁收益更多,这就是谁的事情。

还是前面安全感的案例,想要判断获得安全感这件事到底是谁的事情,那么就思考:获得了安全感之后,谁有好处,谁收益了?

很明显,获得安全感之后,爽的是缺乏安全感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受益人,这件事就是她的事情了。

再比如圣母心泛滥,给伴侣点外卖这件事,受益人是谁?是伴侣。因为饿了之后,吃饱饭的人是伴侣,不是你。那么这件事,就是伴侣自己的事情。

很多关系之所以会出问题,就是因为混淆了一件事到底是谁的事情。要么把自己的事情,当成了别人的事情,要让人家无条件承担你的责任。要么把别人的事情,当成了是自己的事情,让人家变成你的私人“物品”。

也许会有小伙伴觉得,如果对方都没办法让我获得安全感,我还需要这个人干嘛?其实这个问题特别好解释。

获得安全感是你的事情,这没错。你的事情,伴侣也可以帮你,也就是说,你的安全感来源,可以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伴侣的。这个叫“帮”。

但不能说,你的安全感来源,全部都由伴侣来提供,这份压力太大了,你的父母都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个叫“背”。

你的事情,别人可以“帮”你做一点点,但没法“背”着你全部做完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