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爱情》:成年后才懂,三个农村女人的皆不得善终,彻底剖露了婚姻的残酷

 一笑述个情 2023-05-24 发布于河南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年轻的时候看《父母爱情》觉得爱情真的好美,可年长的时候再看《父母爱情》才真切地感受到爱情的真相。

《父母爱情》可以说是一部关于农村女人与城市女人的故事。

剧中三个农村女人的皆不得善终,才是对父母爱情最真的讽刺,更是对人性深处最灰暗部分的鞭挞。

而这其中,更不乏对人性深处最深的思索与深究。

时代的变迁之下反映的是农村女人与城市女人的激烈角逐。

剧中从始至终都有三个非常典型的农村女人,她们几乎浓缩了那个年代下所有农村女性的典型。

而这三个女人最后的结局,没有一个是安享晚年的,即便是有了所谓的踪迹,最终也不过是落个孤苦半生的下场。

张桂兰,王秀娥,张桂英,不同性格的女人,却有着那个年代下同样悲惨的命运。

实际上她们才是那个大时代下的缩影,甚至是不可避免地成了牺牲品。

首先是江德福的原配张桂兰,虽然最后自己的儿子大富大贵了,但这一生她注定是充满了悲惨色彩的。

张桂兰是个典型的农村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便嫁给了江德福,原以为能有个男人可依靠,可新婚没多久她就守起了活寡。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农村女人无非就是想生存下去。

可随着江德福的杳无音讯,张桂兰在农村的日子也属实难过,好在同在屋檐下的大伯哥隔三差五地帮忙。

人的欲望一旦被激发,最原始的罪孽之花便在心底慢慢绽放。

不知是内心的欲望驱使,还是生活上的相濡以沫之情,总之张桂兰还是出轨了大伯哥。

原以为就这么过下去了,可谁曾想江德福却在这个时候回了家,而且还摇身一变功成名就了。

江德福对于张桂兰显然是没有半点儿情爱的,对于这个名分上的妻子他不过是奉行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罢了。

如果是以前的自己或许就这么凑活下去了,可衣锦还乡后的自己哪能允许头上青青草原一片。

看到大着肚子的张桂兰江德福什么都明白了,二话没说便把她赶回了娘家,就连封休书也未曾留下。

一个怀了孕的女人不但没被善待反而被婆家赶了出来,这在风言风语的农村来说,无疑是一把利剑直插张桂兰的内心。

可是这其中的苦痛只有她自己默默去承受,以至于多年以后她满腔的怨恨与悔意充斥在心头。

可是退一万步讲,就算张桂兰真的不出轨,如今地位的江德福就真的会带她到城里享福吗?

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另一个是人心。

且不说张桂兰与大伯哥之间的相好是谁先的,就凭着江德福无论怎么问她就是不言真相,这足以证明张桂兰的大义还是存在的。

只可惜自己再出于好意,终究是替他人做了嫁衣。

实际上,同时期典型的人物,首当其冲的要属老丁的妻子王秀娥。

她是那个年代下童养媳的代表,更是封建糟粕的典型受害者。

相比于张桂兰而言,或许他被自己的男人带到了城里生活,但看似体面下的日子却处处透露着荒凉。

作为同时期的女人,她的身上或许存在着更多令人感到悲剧的色彩。

然而一提到王秀娥最终的死亡,也是令人感到扼腕痛惜的。

王秀娥虽然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言行举止也不讲究,但她对每个人真心的付出还是非常值得点赞的。

在岛上的那两年,王秀娥对于安杰的照顾那是实打实的。

王秀娥最大的悲哀在于自身那不可反抗的命运,因为就算是她有知识有文化,老丁就真的不会嫌弃她了吗?

就像张桂兰一样,就算自己从一而终地那么苦守着,江德福就真的不会抛弃她了吗?

很明显,老丁想要的,是那种既有美貌又有学识的涵养女子,但这很大程度上,王秀娥脱胎换骨也达不到的。

人心总是那么虚渺着的,人也总是喜欢这山望着那山高的。

王秀娥从始至终,从农村到城市,从婆婆到丈夫再到孩子,她一直都在围绕着这个家连轴转。

就连到了最后,就连自己的死亡都显得如此可悲。

她的死亡让人觉得心凉,更让人不可思议。

任何一位经历过分娩的女性,都会了解其中的痛苦,更何况她去世的时候,是因为惨烈无比的难产而去世的。

王秀娥是典型的那个年代大多数社会下的女性代表,她的离去更像是湖面上的那点儿涟漪,风一吹缓缓泛起涟漪但之后便平静如初了。

最后的典型农村代表是张桂英,可她的的确确是另一类人的代表。

她是妇救会的主任,虽然没知识没文化,但好在格局很高。

一定程度上来说,张桂英是那个年代下典型的农村好女人代表。

可纵使这样出身的好女人,依然抵挡不住嫁夫从夫的命运。

当张桂英的善良淳朴和乐于助人,遇上王振彪的自私利己和无情寡义的时候,前者的悲惨命运似乎早已经注定了的。

张桂英同样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的孩子和丈夫,甚至为了亲朋好友操碎了心。

在这个过程中她选择了过度奉献自我,当然也不可避免地燃烧了自我。

淳朴善良的农村女性从来都没有区别对待过任何人,在她的心里眼里对你好就是百分之二百地对你好。

或许这是张桂兰与安杰身上最大的不同,也是农村女人与城市女人最大的本质区别。

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多数是从身份地位上来区别的。

但在张桂兰这里却从始至终都没有。

但人有的时候还是要学会甄别,为自己谋虑有时候不一定就是自私的表现,反而是自己自爱的证明。

毕竟很多时候,人无底线的善良和容忍会是一种原罪,甚至是滋生罪孽的培养皿。

单单从张桂兰这个品质上来说,她的死亡有何尝不令人感到寒心。

就像亚菲在电话中对安杰的吐槽:

“张阿姨尸骨未寒,王政委就这么快准备另娶他人了,可真不要脸。”

是啊,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辈子,眼看着就要退休过上好日子了,可却在最后的关头就这么没了。

无论是对于身边的孩子还是对于亲朋好友来说,这都是令人感到无比悲痛和哀戚的。

很显然,张桂兰是那个时代下最典型的奉献式人物,彻底燃烧了自己从而点亮了他人的世界。

不管是张桂兰,还是王秀娥,亦或是好命的张桂英,她们的离去和死亡,从始至终都没有太过浓墨重彩的描写,更没有太多大场面的激烈碰撞。

有的只是悄无声思的话音,以及身边人无关痛痒地问候,是那么地自然又是那么地平静。

可自始至终她们的丈夫,同样是农村男人却无处不透露着对她们的毫不在乎,甚至厌恶嫌弃的态度。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三个农村女人的身上,总给人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感觉。

因为她们的男人,虽然也是农村男人,但却有着跳跃式的两段婚姻。

俗话说的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说到底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农村男人江德福是率先做出改变的,对于他来说有着充分正当的理由结束这段婚姻。

结束婚姻之后,转头就邂逅了美丽温柔的安杰,更是无可救药地相中了对方。

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江德福很有信心自己就应该拥有最好的,哪怕回家种地也要娶了对方。

江德福婚后的日子是幸福滋润的,可这样的日子却是建立在另一个女人的痛苦之上的。

所以当幸福平淡的日子被江昌义的出现打破了的时候,江德福宁愿牺牲安杰也不愿意告诉其真相,背后的真相无非是自己觉得有愧于对方。

原著里江德福未必完全没有碰过张桂兰,因为从书中江德福对她那愧疚的态度,乃至后期见到和他相似度超高江昌义的深情足以说明一切。

在江德福的心里他永远都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造成张桂兰如今结局和难堪局面的,自己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责任的。

纵然自己当年是个受害者,但比起对女人的伤害这点又算得上什么?

其次是老丁,纵然内心循规蹈矩地守着这份责任,但最后在原配去了的时候,他依旧欢天喜地地找了更好的。

只可惜本质上老丁就是一个凑活的人,所以最后他只能和德华凑活在了一起。

而王振彪的虚伪乃至无情,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

不管是张桂英在世时,他为了注意影响,把孩子送回老家,更是为了自己的升迁而处处诋毁他人...

在张桂英尸骨未寒之下,居然用卑劣的手段娶葛美霞...

这样的男人,本身就带有一种很强的功利性和自私性,这是他骨子里的本性而已。

在这其中,人性看中功利的一面,以及人性阴暗的一面,都被显现得淋漓尽致。

这三类不同的男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多少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下人的抉择。

不管如何说到底,这三个男人的两段婚姻,更向我们诠释了人性为何物。

可是人心变化万万千,谁又能保证在岁月的变迁中,彼此能够坚持本心一如当初呢?

说到底这本身就是一场关乎人性的豪赌罢了,不管输赢都要坦然面对所谓的结局而已。

毕竟我们每个人在最初选择的时候都是满眼满心都是彼此的,所以尽量不要去辜负这份来之不易的情义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