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2023-05-24 | 阅:  转:  |  分享 
  
Moral Education C hina 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 文 _ 李土生李土生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中国书画家研究会副会
长,中华老人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著有《儒释道论养生》《李土生静思录》《土生感悟》《中国传统文化散论》《汉字与汉字文化》《你就是佛
》等作品。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各位交 想,咱们先得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然流传统文化的人生智慧这个话题。 后才能谈其中的人生
智慧。什么是传我十几岁参军,在部队干了十八年。转业后,我开始潜心研究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对易经、中医、儒学、道教、佛教
、汉字、武术等领域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作为一个六旬老人,我对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情感和体悟,我愿意跟大家分享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系作者2012年于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报告。36何为“传统” 这个话题很大,从哪里说起呢?我统?“传”,繁体为“傳”,
会意兼形声字,从人,專声。从“人”,表示与人有关;“專”有转动之意。“傳”的本义为传车驿马,有递、转授之意。“傳”也从付,从叀,“
付”为付出;“叀”可看作“惠”的省字,为财富。“傳”是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统”,繁体为“統”,“糸”为丝线,
“充”为展开。“統”是将丝线展开,理出头绪,本义为丝的头绪,引申义指纲领、纲要。“传统”两个字,“传”是延续性,“统”是凝聚力,
它是个时空的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有广义的、狭义的,也有特指的。文化就是人化,是我们人类参与的所有自然的、社会的活动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总和。什么叫 “化”?“化”字是一个站着的“人”和一个坐着的“人”,说明是有变化的。何为“教”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所
包孕的人生智慧也无所不在。那么,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饮。在座的都是从事教育工作或者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我就从 “教”字谈起,说说“教
”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教”,左孝、右攴。“孝”为孝心、孝行、孝道;“攴”为敲打、督促、严格要求。“教”为父母督促子女、老师教育学生
、师父教导徒弟。“孝”字在前,体现教的首要内容—行孝道; “教”中之“攴”,突出了教的态度方法—严要求。“百善孝为先”,孝乃德行之
首。“孝”在前,表现出古代“以孝为先,以孝为本”的育人宗旨。从“教” 字我们可以看出,教的目的就是孝。 “耂”为“老”,“子”在“
耂”之下,体现了子为老人所生、老人所养、老人所教;“耂”居“子”之上,体现了子孙要以老人为上、以老人为先、以老人为本。 “孝”字的
结构体现了老人在上、子孙在下的伦理关系,强调“孝”要尊敬老人、赡养老人,要解老人之忧、承老人之志。我们在这里授业解惑,接受教育,就
是孝的文化,孝道。何为“孝” 传统文化所说的孝道,我个人认为有 2013-07 半月刊 明德讲堂 Moral L ecture三个
层面,或者说是三重境界,那就是“小孝”“中孝”和“大孝”。“小孝”尊老,“中孝”敬业,“大孝”爱国。先说“小孝”,就是孝亲。“十月
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对父母,怎样孝敬都难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小孝”也分三个不同的层次。《礼记》中说,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
劳,大孝不匮。慈幼爱长,忘记劳苦,可以算是小孝的用力;尊重仁者,安顿义者,可以算是中孝的功劳;广泛施惠,备其物用,可以算是大孝的无
穷无尽。这就是说,孝敬不仅仅是供养父母吃喝,还要“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使他们精神愉快,但最高的境界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化民成俗。不谦虚地说,我还算是个孝子。平日对父母朝夕侍候、嘘寒问暖。逢年过节和父母寿辰更是悉心准备。父亲去世后,无论是去外地讲学,
还是外出应酬,我总是把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带在身边,悉心照料。每逢假日,无论多忙,我都要腾出时间,陪母亲到空气清新、水秀山清的远郊散心
游玩。孝不孝关键看你的心,不是看你的物质财富有多少。几年前,我在北大给企业家讲课,一位企业家说:“李老师你讲得太好了,因为听你的课
,我的爸爸妈妈昨天来了,我都没有去见过。”我一听就急了,我说你赶快回去,你不回去我就不讲课了。他说没关系,助理已经安排他们到长城和
雍和宫玩去了。我说,爸爸妈妈干什么来了?是来看儿子的,不是来看长城和雍和宫的。因此,家庭和睦、社会和谐,需要人人知孝、悟孝、行孝,
需要全社会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氛围。有一次,我到普陀山给企业家讲佛法和佛学,讲了七个小时。原本组织方安排最后一天烧香
拜佛,结果听完我的课,所有企37 Moral Education C hina 业家都跟我回杭州了。我跟他们讲,与其花钱烧香拜佛,
不如把这些钱送到孤儿院、敬老院去,那里有真的佛,寺院里只有佛像,没有佛。寺庙里的佛像整天不洗脸、不刷牙,被烟熏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怎
么知道谁来烧过香?我个人认为,这才是“大孝不匮”。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年轻人以自我中心、亲情淡化、缺乏责任感等问题凸显,孝文化的弘
扬就更重要。我是山东省临沂市孝文化研究会的名誉会长,受聘那天,我拿出十万元作为基金旌表孝德孝行,树立孝道楷模,在青年一代中开展孝星
评比等活动,希望树立敬老、养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这个社会“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这就是传统文化中孝的智慧。再说“
中孝”。中孝就是敬业。《孝经》说:“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事君”,放到当今社会来说,就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
果学了一身本事,却用来做坏事,就是侮辱了亲人。很多贪污受贿的罪犯,原本都是很有智慧、很有权势的人,但是因为不敬业,游戏自己的事业,
不仅让亲人蒙羞,连基本的床前问安都不可能。我到监狱讲课的时候也讲孝,讲课之前我就跟狱警说,多准备一点纸巾,他们一定会哭。我到党校机
关讲课都会讲到“政治”,“政治”就是要走正路,“正”字上横、下横、竖横是说要严格要求自己,但现在走不走正路我们自己心里明白。儒家讲
礼义廉耻,什么叫“廉”?就是要“兼”顾到 “广”大老百姓的利益。腐败的“腐”字怎么写?政“府”官员整天盯着下面这块 “肉”,能不腐
败吗?我跟中纪委的领导说过,腐败是哪里来的?就是他们的“内人”啊!“肉”是不是“内”“人”两个字组成的?什么叫“内人”?不外乎就是
38政府官员的老婆、孩子、司机、秘书、亲朋好友。所以,哪个官员腐败了就去查他的“内人”。这个字写得多好,不是我说的,这是老祖先造的
。腐败腐败,再腐下去就败了。腐是因,败是果。古人常说不孝有三,“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
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二不孝”就是说父母亲年纪大了,家里又穷,你不去读书不去挣钱,却在家里当 “啃老族”。所以,同学们进了
校门好好读书,出了校门好好工作,为家庭做贡献,为社会创造价值,让父母生活得更好一些,让父母为你骄傲,让同事对你尊重,这就是“中孝”
。所谓“大孝”,就是爱国。要爱国首先要有四个认同,对历史要认同,对文化要认同,对乡土要认同,对血缘要认同,只有做到这些才叫真的爱国
。我在哈佛大学讲课时,有人问我,对于“中国威胁论”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我就从文字开始说起,看看中国的文字就知道中国人会不会威胁世界
。繁体“國”字外面是个 “口”字,意思是围、范围、区域,里面是区域的“域”的本字,就是说这个区域是一个国家。那么,“一、口、戈”是
什么意思呢?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拿着一个“戈”,“戈”是什么?有识别能力, “识”的繁体是“識”,表示语言发出声音为识。回过头来解
释“一、口、戈”的意思,第一,每一个人都有识别能力,能分辨是非美丑;第二,每一个人都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物质财富,为国家增砖添瓦;第三
,当这个区域受到侵犯的时候,人人都会拿起武器,奋起反击。假如中国人把 “國”字改了,“戈”在外,你们就要注意了。所以说,中国人不喜
欢打仗, “戈”是不会出去的,但是你要侵略我,我可不干。这就是“國”字。何为“儒”刚才,我从“教”字谈起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我们知道,儒家、道家、佛教是传统文化的三大基石,其中包孕的人生智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年轻人对儒家
的思想可能了解得多一些,对道家和佛家的东西可能了解得要少一些。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做 “人”都“需”要,需要什么呢
?那就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比方说,大学之道,夫为妻纲,君为臣纲,这些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吗?错了。儒家思想,讲的就是仁义礼智信,
恭宽信敏惠,孝义忠信,礼义廉耻,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凡是三纲五常、四维八德,都是做人所需要的。格物致知与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一个是讲“内圣”,一个是讲“外王”,“聖”就是修身,身是身体的身,不是身边的身。“耳”听 “口”说,多听少说、先听后说、
听而不说,才能为王。先明白自己应该怎么样,然后懂得治理国家,这叫“内圣外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 2013-07 半月
刊 明德讲堂 Moral L ecture是表现在内的,“孝”是表现在外的。 “仁”,首先要做一个站立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人们说,一个人不要有名利思想,错了。我一直主张,一个人一定要讲名利,要求名、要求利,问题是什么名、什么利。一个人如果什么名都
不要了,那他什么事都可以干,臭名远扬也无所谓。因此,求名要求正名。 “仁”,首先自己要站立,要想到边上还有两个人。大家知道全世界有
多少人吗?两个,一男一女。全世界有多少个人?三个,我、你、他。因此,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还有“他”的存在,不能只为了我们
的利益不考虑别人。经常想到“他”,就不会去犯罪。儒、道、佛这三大基石不是一次讲座就能讲完的。如果要概括的话,我认为儒家思想讲的是礼义廉耻、孝义忠信,道家思想讲的是清心寡欲、天地虚无,佛家思想讲的是苦集灭道和慈悲喜舍。儒家讲如何做人,道家讲如何修行,佛家讲如何修心。儒家讲的是自立,道家讲的是自然,佛家讲的是自觉。儒家要看清,道家要看淡,佛家要看破。儒家要拿得起,道家要想得开,佛家要放得下??这里面包孕的生活哲学、处世智慧,下次再跟大家一起分享。谢谢大家!■责任编辑/苗 培39
献花(0)
+1
(本文系汀澜书院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