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夯土墙打胡基——忆痕

 新用户8249cTO6 2023-05-25 发布于陕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244


巷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兄弟们多了,就需要外廓一些院子。每家每户的院子就得用围墙分开。院子的长短由大队统一制定的,然后根据实际用量而丈得院子的宽窄,当时就有八米、十米、十五米等不同的规格。那时候也许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人们没有那么多墙砖,也许是砖窑厂的产量不够当时应用,很多的红砖在那个时候是要盖房子的,又也许是砖头于当时人们的经济水平稍微有点昂贵,所以人们廓出来的院子围墙都是用土夯出来的。     
那时候谁家要打墙,巷里就有人过来帮忙一起操作,因为打墙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那边有两个人专门挖土,还得是挖出来的湿土,这边两个人专门拉土,那时候都是用架子车拉的,到达现场就把土一倒继续拉土。打墙那里人多一点,先用杵子把地基处理一遍,那时候人们在一个椭圆型球状的石头中心位置凿出一个圆柱形孔洞,再用木头做一个手把和立杆连接固定,把立杆缠上布条放于石头上的孔洞,用榔头敲打结实,那个装置就叫杵子。     
是先用铁锹把要打墙的位置铲出来,平平整整,再有一两个人轮换着用杵子夯实基础,一人一把杵子一人一头往后退着走,杵的时候要一下紧挨着一下,不能半点含糊的。就那样底层就算完成了,接下来用两块基本相同大小的等腰梯形木板两边各直立地撑起一块,提前制作好的粗细均匀的木条(就是盖房用的椽一样)准备成十根,在墙体的内外两侧从底向上放置,一般是每边三到四根其椽的长度越过设定好的距离,一般三米左右,将其绑扎好。墙体的模具就做好了。     
接下来往模具里卷土,卷好了土差不多处理平整,两人再开始用杵子把土杵得坚硬。也不用再往上加更多的椽了,杵好一两遍就把最底下一层的椽子往上移动,再往里继续填土,两人再一次用杵子把那些土杵的坚硬。重复着那个过程直到墙体的高度基本也是三米左右。最后一层时把土要填得满满,用铁掀把顶部拍成斜坡以形成圆弧三角的造型,一面墙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再继续同样的步骤打第二面墙第三面墙,直到把院子完整地围了起来。那时候打墙,提杵落杵都还会喊起口号“一二,嘿呦”,只听得杵子落下时“嗵嗵嗵”的,那绝对是夯到位了。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胡基,使用胡基砌墙比夯土墙的效率能够高一点点。打胡基却再也不用那么多人去操作了,最多两个人,一个人拉土,一个人打胡基。其实一个人也完全可以完成打胡基的整个流程。准备好一块平平的石板做底。打胡基有专用的模具,其实就是用木头做的长方体结构,一般有二十公分宽一尺长,六公分厚的框架,一头是可以取下来的以方便把打好的胡基取出来。将石板上多余的土清理干净,放上模具,给模具框里撒一到两把灶火没处理的草木灰,可以方便与石板分离,然后往里倒土以漫过模具的高度。先用脚踩几下,差不多土的量够了的时候还是用杵子杵一遍。因为胡基的大小是固定的,所以也杵不了几下,一个胡基就制作好了。把做好的胡基在外面依次摆放晾晒两三天,一定要等胡基彻底干透了才好收拾,摆在家里用塑料盖严实以备用。     
胡基砌墙和砖头砌墙是一样的,但先得用一点儿砖头打好基础,之后就和点稀泥把胡基一个一个,一层一层固定起来,直到垒得预定高度即可。因为胡基是一块一块的,所以胡基砌的墙还要经过一次粉刷。那时候的粉刷还是用稀泥,里面加入适量铡好的麦秸秆。匠人用木抹子将墙体表面处理平整光滑。那时候有的人家盖新房子也都是用胡基砌墙的,等到几天以后墙体被晒干,就上梁架椽,最后再给房顶按顺序铺上一层麦秸秆,那便是早期人们盖的草房,屋里面盘个热炕,摆一些简单的家具就可以生活了。那时候盘炕大多用的是“泥基”。打泥基和打胡基的程序是一样的,只是泥基的木制模具尺寸大一些,不能是纯土的,因为不结实,还是给里面加上些许铡好的麦秸秆。那时的土就仿佛是沙子,泥就是水泥,麦秸秆就是石子,和在一起在当时已然是最高级的混凝土了。       
没有经过几年,村里的那种草房就因为连年漏雨墙体皴裂被人们拆除盖上了砖瓦楼板平房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而今再看不见打胡基夯土墙的场景了,虽然目前有很多人家的院子里还留着那时夯的土墙,那时盖的胡基墙,但也流年风蚀,有的墙体都破损不堪。那曾经会长满墙头的毛毛草似乎也不见了踪影,墙头上的仙人掌也消失不见了。夯土墙打胡基就此成了一代人的回忆……
2023.5.20
作者简介:苏磊,大荔两宜人。

文/苏磊
图/网络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我上小学的故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公园夜宿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相框里的老照片——忆痕
露天电影——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走,上会走——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粉红薯——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八零后童年趣事——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爬老槐树——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过年蒸馍——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碨面——忆痕
【大荔文学·散文·苏磊】收麦——忆痕

END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