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独处”的三则医话

 孙郎中 2023-05-25 发布于山西
【一】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群居动物,与人交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独处也是生活的必需品。我观察到,我们每个人周围都会有不少人,对独处实在是难以忍受。可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待一会儿,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酷刑。我认为,阳气不足的人是最害怕孤独的。孤独属阴,会消耗阳气,导致心阳不旺,君火不明,进而表现为各种心理创伤。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的人一孤独就会无端地伤感,会莫名其妙地流眼泪;有的人一孤独则喜欢胡思乱想,导致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对他们而言,一个人独自喝茶或读书,更是一种奢望。自个儿待在家里,他们一定会地打开电视机、手机,没完没了地看一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习惯用屏幕里别人的热闹填补自己的“无聊”……为了健康,我们要远离孤独!然而,独处并不等同于孤独!独处是沉淀自己,孤独是封闭自己!真正的独处,一定是有正信正念的,是远离怨恨恼怒烦的。那些喜欢独处的人,内心总是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他。淡泊而明志,宁静而致远。在沉静中领悟人生,在淡泊中获得心灵上最大的清欢。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一个人喝茶听曲,挺享受的!【二】世间繁芜,人海纷纭,我们徜徉其中,难免不被干扰。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当一个人独处时,才能从喧嚣中找回自己,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而所谓的独处,不是丟下一切而躲起来,而是学会与自己相处。让自己的内心在喧嚣中寂静,在烦躁中沉淀。我最近忽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安静地独处,每天一旦从扰攘里退出,就立刻把自己置身于斗室里,或听听音乐,或沉浸在一段文字里,或和家人说说闲话,惬意而轻松。也许唯有如此,才能卸去一身的疲惫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每个人都不由自主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就沉沦在身心焦灼、缺失幸福的生存困惑之中。如何才能获得幸福与愉悦呢?我的建议是,看淡物欲享受,用平常心过好每一天。我的做法,一方面通过多吃素食来调节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过极简的生活,少些不必要的应酬和喧嚣,多些独处和静思,凡事不遂则心向内求,多找自己的不是,这样内心会多些清静。看似独处一室,却丝毫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与书为友,以茶为伴。如此心境,远离嘈杂,收获亦丰,岂非人生一大享受?【三】我们在年幼时,我们害怕独处,黑夜到来时,我们总习惯待在父母的怀抱中;可等到成年之后,我们才蓦然发现独处的可贵。许多男人在下班开车回家后,要在车里抽支烟再上楼,因为在那短暂的时光里,他不用面对单位的勾心斗角,也不用面对家里的柴米油盐,信用卡的透支、每个月铁打不动的房贷,仿佛在那一刻都彻底清空。许多女人在当妈之后,洗澡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在那密闭的独处空间里,她不必理会孩子在外咿呀哭闹的声音,仿佛世间所有的烦心事都于己无关。古训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意思是说,如果能做到清静独处,天地的力量就会注入你的生命里。我观察到,现代有太多人​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整日都是苦恼烦忧,时间长了自然会严重影响脏腑气血。在此等环境中居住,健康人勉强可支撑数年,而大病久病患者则难以康复。我一直认为,治大病久病要先安自心,“心乃大药”,若实在无法在尘世中安定心神,亦不妨试着远离喧嚣,或独处于山林村野,或与和尚道士等相伴于晨钟暮鼓之中,此举非常有利于康复与养生。​古人有词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甘于孤独,甘于寂寞,去“独上高楼”,才会有容纳世界的心胸。同样,对于疾病的治疗及调养,静心独处同样有莫大好处。“病者,正气虚也;养者,养正气也。”身病靠治,心病靠养,努力让心闲下来,勿汲汲于俗事,独处则心闲,静谧则心安。若能看透、放下、自在、随缘,甚有益于康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