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淮河边走来的女画家——张俊和她的花鸟画

 乐学楼 2023-05-25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张俊以雪景花鸟为最擅,在画中她描绘了一个个比真实的雪景更纯净、更深邃的雪的世界,这个世界静谧而圣洁,寒冷中的草木力挺着生之坚强。在画家的笔下,雪景中的花与鸟已穿越了物象固有的形质升华于精神的涵义。

文章图片2

张俊:200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导师为范曾、杜滋龄、陈玉圃等先生。2007年获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花鸟专业硕士学位,导师为贾广健先生。2007年被评为天津市十佳青年美术家。2009年被评为天津市文艺新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政协人物画院副院长,天津市政协花鸟画院副院长,天津农学院艺术系主任。

参展情况:

2001年《江南江北雪漫漫》荣获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金奖;

2002年《早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07年《皓野早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金陵百家画展;

2007年《幽》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小幅工笔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

2008年《玉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大展”获优秀奖(最高奖);

2008年《皓野飞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2008年《风送幽香》入选天津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百名画家画津南”获银奖;

2009年《十月飞雪》第七届天津青年美展银奖;

2009年天津《第二届花鸟画大展》铜奖;

2009年天津《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展》;

2010年参加北京现代工笔画大展;

2011年天津市建党九十周年画展铜奖;

2012年参加纪念毛泽东延安讲话7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2年《滨海情深》获天津市“魅力滨海”画展金奖;

2013年天津市中青年书画展银奖;

2014年天津市青年美展银奖;

2015年天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天津展》。

文章图片3

她家在淮河边上的一个小乡村。淮河一发怒,家就遭受没顶之灾。对绘画,她没有丝毫家传的基因。农村人认为,女孩子小学毕业就足够了。于是,小学毕业后,排行老大的她,家里当男孩用。无可奈何地在家里承担起老大的职责,一切家庭的重担就理所当然地落在她身上:整天赤着脚放牛、放羊,更多的是和鸭鹅为伴,满眼看到的是芦苇、红蓼、狗尾巴草……一日复一日,她和这些花花草草有了感情,和鹅鸭结下不解之缘。

文章图片4

她痴迷画画,这终于感动了老爸,给她订了好多美术杂志。谈起她的美术老师,她说:我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就是这些画报。那第二任呢?父亲给她报了个函授班,70多元的学费,花去了父亲近半年的收入。在劳动之余,一直自学中学的文化知识,常常到深夜。到考上大学为止,我坚持自学整整十年,这是我很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尤其是英语,原本我是零的基础,这其中的辛苦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文章图片5

15岁,她走出家门上班了,在乡镇企业当会计,有了工资,买回一大堆自己喜欢的名家画册。于是,齐白石、黄宾虹、范曾……又成了她未曾见面而又高山仰止般的恩师。

心志高远的她还是在小地方呆不下去,她只身来到北京,开始了“北漂”生涯: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她睡在广场上,抬头满眼星空……苦吗?冰凉的地面和孤寂的星星都是无情的。艰难辛苦可想而知;可她却反复说:“北漂”挺顺的。她把“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当成实现理想的必由之路。

文章图片6

她考了三次大学,都失败了,第一次考安徽大学艺术学院,落榜;第二次考六安师专,降低了期望值,又落榜了;一不做二不休,第三次她报了全国重点——南开大学,可惜文化课差几分,又名落孙山。可她从失望中看到希望。终于在1996年走进了南开大学的大门,来到东方艺术系。

老爸说这是赤脚“跳龙门”,跳过去了,眼前就是一条光明大道。

文章图片7

两次“变脸”

南开东方艺术系的强项是人物画,范曾、杜滋龄,都是国内鼎鼎大名的人物画大家。入学后,除了基础课以外,她接触的也大多是人物画,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四时,她摇身一边,改画花鸟了。

改画花鸟,她正值青春年华,她像诸多女孩一样,喜欢牡丹呀、芙蓉呀……尽是一些“富贵花”。回想起来,她说这些画记录了它的青春足迹,就像一些女孩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写真” 一样。

文章图片8

但在她心中萦回的还是她的家乡,每到放假,回到家乡,亲近那些家乡一草一木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写生。那些和她结下不解之缘的花草,和她相依为命的鹅鸭,看着就那么平实,那么可爱,那么能触动她的心灵。于是,自己始终眷恋的家乡的一切,一股脑涌到她的胸中,又身不由己地转化到眼前的宣纸上。这一画,就是7年,“富贵气”变成了满纸的“沧桑感”。

文章图片9

可这7年的“沧桑”成就了她。

2001年,让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刚刚毕业。她创作的《江南江北雪漫满屋》就荣获天津市首届花鸟画大展金奖。她创作的《幽》居然在中国美协举办的《2007全国小幅工笔画大展》中获得最高奖。画作是她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每当大雪纷飞的夜晚,她会来到村边的野地里,寻找和她相伴的皖西雁鹅,悠然自得的雁鹅在她眼里是最美丽的,最能入画的。一样的雪景,一样的浓重的夜色,一样的皑皑积雪,一样的那通人性的皖西雁鹅,感动了她,也在感动着读画的每一个观众。

文章图片10

富贵气何以变得那么沧桑?她说:“牡丹、芙蓉、月季,在我眼中远不及狗尾草那样悠闲,不如芦苇花那样潇洒,不及枯藤那样自然。这种变化,也许是自己成熟的反映,也许是,十几年家乡的艰苦生活变成价值连成的宝贵财富,反馈给我了。”

应该说,这是张俊的可贵。张俊作品面目的“变脸”,变出了自我,变出了个性,变出了她绘画风格的雏形。赤脚的当年生活,也许永远停格、贮藏在她的记忆里。时间久了,就会发酵,也许在未来她的画作中你会闻到淡淡的酒香……

文章图片11

心中的自然

她念念不忘自己读研时的导师——贾广健。提起导师就是一个字——严,严格而又严谨。导师严格要求自己,记得写毕业论文时,改了一遍又一遍,贾先生还让推到重来“舍得推到,才可能是一个新面貌。”直到达到发表水平才放过自己,果然,把论文裁为几段,有的段落已经变成铅字了。说起严谨,张俊记得当时画创作时,哪怕是一根草的安排、穿插,都十分讲究。“导师多次为我改稿。我的作品里有不少贾先生的心血。”

文章图片12

她现在的作品追求心灵的形象——在线与面的结合上,既继承传统的线性语言,又能将西画素描关系加以运用;在色彩的把握上,她注重画面环境的渲染,来表达画家主观“意”,这是画家心灵的色彩显现——单纯、自然、清新。在题材的选择上,这些年她一直迷恋家乡的杂花野草,试图通过对这些生灵的描绘,寄托自己的精神和理想。

文章图片13

如她创作的《皓野早雪》,传统山水画散点透视的运用,让境界开阔了,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儿时常见的村野自然景象,加以理想化的表现,让家乡获得宁静的美,素朴的美。而这一理想化的表现,则是对花花草草得到坚韧、顽强的生命本质的彻悟,是对大自然的由衷的礼赞。

文章图片14

不可想象,张俊的画永远是那些花草,那些纯洁的鸭鹅吗?

让关心她的人放心的是,她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颗亲近自然的爱心,一双足以表现心中之美的双手。

淮河边上走来的张俊,但愿她的创作,有淮河那样的滚滚动力,给人不断惊喜。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