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章 机械运动-【口袋书】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思维导图+背诵手册)
2023-05-25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 机械运动【思维导图】【口袋知识】★知识点一:长度与长度测量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
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1km=103m、1m=103mm、1mm=103μm、1μm=103nm;1m=10dm=100cm。2.长度测量:长度的测量是
最基本的测量。(1)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2)正确使
用刻度尺a.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
损。如图(1)所示。图(1)刻度尺b. 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度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
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c.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
面垂直。d.读数时,要注意区分大格和小格的数目,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图所示,上图准确值是3cm,估读值是0.2c
m,所以该物体的长度为3.2cm;下图准确值是3.1cm,估读值是0.05cm,被测物体的长度为3.15cm。e. 记录数据要由数
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3.长度的估测长度的估测应学会选择自己身边的事物作为标准,如:食指的宽度约为1cm,个人
身高约为1.65m,课桌的长度大约为80cm等。常见物体长度如下: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
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等等。★知识点二:时间与时间的测量时间
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1h=60min=3
600s(1h=60min)。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3.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知识点三:国际单位制1.单位:是用来比较某个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2
.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单位。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
际单位制为基础的,物理学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制。★知识点四: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
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
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2.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精密度,测量环境变化和人为因素。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
精密测量仪器和改进测量方法。★知识点五:参照物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
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
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叫参
照物。选取参照物并不一定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该物体不动。3.除研究对象本身外其他任何物体
都可以选作参照物。一般情况下,我们默认选地面为参照物。参照物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不同。假如我们坐在飞驰的火车上,以身边
的同伴为参照物我们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知识点六:运动的相对性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同一个物体运动还
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分析(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
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2)静止是相对的:通常所说的静止,只是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某一特定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3)物体的运动状
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而,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
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准确地描述3.运动分类(根据运动路线):曲线运动、直线运动。★知识点七:速度1.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一个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了S的路程,这个物体的运动速度为:(时间t用表示,路程用S表示,速度v用表示)。2.速度单位:速
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单位(m)和时间单位(s)组成,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速度的常用单位还有km/h(1m/s=
3.6km/h)。3.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一种
理想状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意义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存在的。为了简化问题,便于研究,我们将某些运动,如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运动的
汽车,在平直轨道上以某一速度行驶的列车等,都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特点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
都不变;②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
与其时间成正比。4.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属于变速直线运
动)。5.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上)运动快慢,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
概念。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2)平均速度的公式:。式中,“s”是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时间,“v”是这段时间内(或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3)由于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通过不同的路程(或在
不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知识点八:运动图像1.路程图像: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纵坐
标表示路程(s),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如果是图像是一条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直线
的倾斜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由图可以看出甲比乙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长,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的速度大,乙的速度小
。2.速度图像: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叫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纵坐标表示速度(v),横坐标表示时间(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变
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甲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是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
越来越大(加速运动),丙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小(减速运动)。★知识点九:平均速度测量一、实验内容: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内容二、实验器材:皮尺(卷尺)、停表若干、根据实验内容确定其他器材。三、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步骤。四、实验表格:根据实验内容画出实验表格。五、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表格和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六、实验报告: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