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专题19 人物传记篇-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主题训练
2023-05-25 | 阅:  转:  |  分享 
  
课外文言文专题训练之人物传记篇一、郑板桥传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
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辄:就)  B. 值岁荒,人相食(值:遇到) C. 或阻之(或:有的人)  D. 上有谴(谴:派遣)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
句,限断三处。  曾 任 范 县 令 爱 民 如 子 室 无 贿 赂 案 无 留 牍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余辄
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译: ②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译: 4. 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 5. 结
合选文说说郑板桥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的原因。  二、王羲之传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
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①棐(fěi)几:用榧
木做的几案。棐,通“榧”,树木名。②真草:楷书、草书。③蕺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④老姥(mǔ):老年妇女。⑤王右军:指王羲之。1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曾经)  B. 各为五字 (写) C. 姥初有愠色 (生气
,发怒)  D. 但言是王右军书(但是)2. 选出与“人竞买之”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B.晏
婴,齐之习辞者也 C. 持六角竹扇卖之  D.久之,目似瞑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
净因书之真草相半。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译: ②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译: 5
.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三、杨万里传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
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③。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
。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④之日也。侂胄专僭⑤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
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
子,落笔而逝。出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胄:南宋大臣。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
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孝宗当初爱惜杨万里的才干,因韩佗胄的谗言而未重用杨
万里。B.韩胄“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曾想要笼络杨万里。C.“官可弃,记不作可”,表现了杨万里是个很有气节的人。D杨万里最终因
奸臣当道,忧愤国事而死。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由此不见用(看见)  B. 属万里为之记(同“嘱”
,嘱托,嘱咐) C. 许以掖垣 (答应)  D. 遽言侂胄用兵事(立即,赶快)2. 下列句中“之”与“属万里为之记”中“之”意义用
法相同一项是( ) A.齐之习辞者也  B.乃记之而去  C.久之,目似瞑  D.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 3. 请用“/”给下面
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尝筑南园。 译: ②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译: 5.文中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
的品质? 四、顾恺之传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
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
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给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
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已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注释】①丹
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给:欺骗。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善丹青(好像)  B. 若
云兴霞蔚(好像) C. 恒自梢至根(常常)  D.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流传、传说)2. 下列句中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
家》) 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尊助》)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已也甚以
珍之。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  译: ②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译: 5.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的原因是什么? 五、范蠡传 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
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
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
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蠡事越王勾践(侍奉)  B. 竟灭吴(终于) C. 勾践以霸(“已”,已经)  
D. 间行以去(中间)2.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物喜 B.可以一战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策之不以其道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4. 把
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译: ②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译: 5.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
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 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
。 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 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六、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
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
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
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
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
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
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
。”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
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
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
 B.白益傲放 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 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 系:捆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以命之衡 罔不因势象形 B.以所业投贺知章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遂荐于玄宗 皆
以美于徐公 D.白长笑而去 朝而往,暮而归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4. 把下
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译: ②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译: 5. 下列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
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
李白的死罪。  七、山涛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
:后遏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日:“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
成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日:“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
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日:“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
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
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曰:“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
,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
告退,不许。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
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
如初。(《晋书?山涛传》)1.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开建未遂 遂:完成  B.后以年衰疾笃,
上疏告退 笃:深重  C.国之安危,恒必由之 恒:一定  D.或谮之于帝 谮:劝告 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 译: ②槛车送廷
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译: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①少有器量,介然不群
②废长立少,违礼不祥 ③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 ④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
之 ⑤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 ⑥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涛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想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B.
山涛虽然入仕较晚,但素有众望,因此深得司马氏政权统治者的尊崇,晋帝还以太子的立选问题征求过山涛的意见。  C.山涛在朝廷任职期间。
以选贤任能为己任。尽管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从而招人非议,但仍不失为一位好官。  D.山涛既有文韬,又有武略。皇帝到宣武
场讲习武事还让有病的山涛跟随。皇帝与卢钦谈论用兵之本时,山涛也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可见山涛还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八、蒙恬列传蒙恬
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
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① ,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
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
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
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
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②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已也,因有贼心,迺③与丞相李斯、公子
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二世④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
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
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
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
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
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注释】①戎狄:泛指我国西部、北部少数民族。②雅:平素,一向。③迺
:同“乃”。④二世:胡亥。(选自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授予官职)  B.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带领、率领 ) C.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侥幸)  D.君之过多
矣,而卿弟毅有大罪(过失)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收河南,筑长城  B.而亲近蒙
毅,位至上卿  C.高即私事公子胡亥  D.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起临洮属之
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译:
②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译: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秦始皇授给他上卿的官职。 B.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
法经办的。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就赦免了赵高。从此赵高与蒙毅结下了怨仇。 C.全文以概括简练的笔法,客观地记述了蒙氏兄弟
的事迹。使蒙氏的忠信与赵高的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D.本传篇末批判了蒙恬在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的情况下,迎合始皇心
意,大规模修筑长城,而不顾百姓疾苦。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 九、樊哙传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
,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
。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
,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
,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
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①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
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
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
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
,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注释】①“霍人”,县名,治所在今山西繁峙县北。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无有闭关事 谢:告诉 B.暴师霸上 暴:显露 C.顾独与一宦者
绝乎 顾:难道 D.而即军中斩哙 即:立刻 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
一宦者绝乎?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译: ②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
赵王之属。 译: 4.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樊哙勇猛的一组是( ) ①乃持铁盾入营 ②臣死且不辞
,岂特卮酒乎 ③世世勿绝,食舞阳 ④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A.①
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
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
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
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相国的身份
率兵攻打。 十、王勃传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
,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
,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
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
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
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
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
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
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
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选自《新唐书·列传·文
艺上》,有删节)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擿其失 擿:挑出错误。  B.勃戏为文檄
英王鸡 檄:用檄文声讨。  C.勃往省,渡海溺水 省:探视,问候。  D.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 抵:抵偿。 2. 请用“/”给下
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
功,赋诗见情。 译: ②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译: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子是(
)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
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
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
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
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鸡,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
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十一、终军传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
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
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
盐铁,郡有余臧,正二国废,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
诎。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军为谒者,使行郡国,建节东出关,关吏识之,曰:“此使者乃前弃繻生也。”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
,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
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④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诏问画吉凶之状,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
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
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有删节)【注】①制:帝王的命令。②繻:xū,古时出入关卡的凭
证,用帛制成。③传:zhuàn,凭证。④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徐偃使行风俗 行:巡察 B.臣宜被坚执锐 被:披、穿 C.不足以亢一方之任 亢:对抗 D.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羁:
束缚 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  ①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译: ②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译: 4.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
现终军志向的一项是 ①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②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③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④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⑤军遂往说
越王,越王听许 ⑥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②③⑤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军年少时以口才好、知识广博而闻名,正因为他通晓《春秋》,才能发现徐偃解经的破绽,同时他的能言善辩
在驳斥徐偃狡辩时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B.徐偃出使外国时,假托皇帝的命令,独断专行,事发后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终军审理此案,接连诘
问,使徐偃理屈词穷,最终承认自己有罪该死。 C.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过去没有什么功劳,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
当好使者的助手,出谋划策,趋吉避凶。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可是由于南越宰相吕嘉不愿意归顺汉朝,出
动军队杀害南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不幸遇难。 十二、东方朔传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
观外家之语。期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①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
。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时会聚
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③,共难之曰:“苏泰、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
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
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
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
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至老,朔且死时,谏
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
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①人主:即武帝。②汙:亦作“污”,弄脏。③论议:
议事。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 怀:揣在怀里 B.数召至前谈语,人主
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 C.宫殿之中可以避世全身 全:保全 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难 2. 请用“/”给
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
者,若等安能及之哉!”译: ②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 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直接表现东方
朔博学和佯狂的一组是(  ) 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 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③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汙
 ④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⑤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⑥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A.②③⑤ B.①③④ C.②⑤
⑥ D.①④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
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
,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疯子”,连和他同等级别的
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疯子”。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
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十三、李贺小传(李商隐)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
之事尤备。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
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
,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
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
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下榻叩头言:“阿母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
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有烟气,闻行车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
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
,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
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长吉之奇甚尽      状:描述,描绘 B.语长吉之事尤备 备:戒备、小心 C.恒从小奚奴,骑距驴    从:跟从
,使动用法 D.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  造作:编造,虚构 2.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四处。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
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译: ②又岂世所谓才而
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 译: 4.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贺之“奇”的一组是(   ) ①长吉细瘦,通眉,长
指爪 ②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③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 ④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⑤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云当召长吉 ⑥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写诗时先苦心推敲,反复吟咏,然后则挥笔而就,最早为大诗人韩
愈所了解。 B.晚饭后,李贺的女仆将他白天写的诗补充完整,就放在另外的袋子里,就不再翻看。 C.李贺常往来于京、洛之间,所写的诗随
意乱丢,所以他的朋友沈子明家里仅存四卷。 D.李商隐对李贺的文学才华非常钦佩,同时对他的英年早逝和不为时人所重感到叹惋。 课外文言
文专题训练之人物传记篇(参考答案)一、郑板桥传 1.D (谴:谴责、责备、降罪) 2.曾 任 范 县 令/ 爱 民 如 子/ 室
无 贿 赂 /案 无 留 牍3.(1)郑公空闲的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2)(郑燮)后来被调任到
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4.因为上头没有命令下来,郑板桥擅自开仓放粮会遭高层次上头的责罚,他们认为郑板桥不应该这样做,
所以阻止。5.郑板桥是一个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参考译文】 郑燮,号板桥,清朝乾隆
元年科举得中进士,擅长画竹和兰花。曾经在范县担任县令,爱民如子。为官清廉,不受贿赂,兢兢业业,案件处理得很快,没有积压。郑公空闲的
时间经常和文人们喝酒颂诗,有时到了忘记自己是长官的地步。(郑燮)后来被调任到潍县作官,恰逢荒年,百姓饥饿得吃人。郑燮打开官仓发放粮
食来赈济灾民,有人阻止(他)。郑燮说:“这都什么时候了,要是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能活命?上级降罪,我来承担(开仓济民的后果)
。”于是打开官仓赈济灾民,上万人得以活命。任命到期的时候,潍县的百姓沿路送他。 二、王羲之传1.D(但:只要)2.C(“人竞买之”
中“之”是代词,指扇子;A项,“之”是动词,到;B项,“之”是助词,的;C项,“之”是代词,指六角竹扇;D项,“之”是助词,无实在
意义)3.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4.①(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了。②王羲之的
书法被世人看重,就像以上这些例子。5.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
其言”,因此“人竞买之”。【参考译文】 王羲之曾经去学生的家里,看见棐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楷书、草书各写一半
。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怒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
,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了。”老妇按
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就像以上这些例子。三
、杨万里传1.A(见:被)2.B(均为代词;A,“的”;C,不译;D,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3.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
语/由此不见用。4.①韩侂胄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②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
他。5.事情:(1)杨万里不为韩胄南园作记;(2)杨万里因韩侘胄“专僭日益甚”忧愤成疾;(3)杨万里因韩佗胄“用兵事”恸器失声而死
。品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参考译文】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
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韩侂胄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
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韩侂胄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
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
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
,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四、顾恺之传 1.A
(尤:特别)2.A(均译为“的”;B,宾语前置,不译;C,动词,去,到;D,代词)3.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已也/甚以珍之。4
.①顾恺之特别擅长绘面,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②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追求就一定能获得。5.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的原
因是顾恺之的画绝。【参考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气。人们问他会稽山川的模样形态,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朦胧,仿佛云燕霞蔚。”顾恺之每每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人佳境。”顾恺之特别擅长绘面
,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已经绘出裴楷肖像,在面颊上加上三根
毛,观看的人感觉模样形态特别美。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追求就一定能获得。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本身的,
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顾恺之很高兴,拿叶子来遮蔽自己,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视那片叶子。因而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五、范蠡传 1.D(间:悄悄)2.C(“以尊周室”的“以”是连词,翻译成“来”。而四个选项的“以”的意义分别为:
A因为;B凭借;C来;D用。)3.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4.①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②
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 5.B(A项概括了文章的内容;B、C、D三项主要是对文章局部的理解,对照原文,不难发现B项的理
解与原文“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不符。)【参考译文】 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
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
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范蠡乘船飘海到
了齐国,更名改姓,在海边耕作,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
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
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自称陶朱公。六、李白传1.C (辟:招聘) 2.D (A于是/顺着;B拿/来
;C向/比;D均表修饰)3.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4.(1)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
舍。(2)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5.D (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
)【参考译文】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
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横溢。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又客居任城,与孔巢
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
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
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于是向玄宗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
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任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
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皇帝每次想要给李白官做,贵妃总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
、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
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
:“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
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
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
上,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牵连被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
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
放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
里。 七、山涛传1.D(谮:攻击或诬陷)2.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3.①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下就能太平
了。②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4.D(①讲山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卓然不群。③讲山涛处世的老练) 5.
B(A.“隐居山林,不问世事”应为“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C.“工作上的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失误”不合原意,选人上的失误有
晋帝干预的因素。D.与卢钦论用兵之本的是山涛,“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准确。)【参考译文】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
。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他和嵇康、吕安等人
很要好,后来又遇到阮籍,就结交成竹林贤士,情投意合。嵇康后来犯了罪,临被杀前,对他儿子嵇绍说:“有山涛在,你就不会成为孤儿了。”山
涛年四十,才做了郡主薄。被荐举为孝廉,州里提拔他为河南从事。咸熙初年,山涛被封为相国左长史。当时山涛在故里素负重望,晋帝就叫太子前
往问候。司马昭把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平时也看重司马攸,曾对裴秀说:“大将军(司马师)开创基业还未完成,我不过是接承其后罢了,所
以要立司马攸,将来好归功于兄长;你看如何?”裴秀认为不能这样做,司马昭又问山涛,山涛回答:“废弃年纪大的而立年纪小的,不但不合礼制
,而且也不祥。国家的安危,一定要依古制。”于是,太子的位置才确定下来。太子亲自去拜谢山涛。羊祜执政时,当时有人想加害裴秀,山涛坚决
地保护了他。因此,不合朝廷权臣的心意,被外放做了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 山涛两次担任选拔人才的吏部官员十余年中,每有一个职位空缺,
他就先拟好几个人,看皇帝意中倾向谁,他再公开启奏,任凭皇帝挑选。所以有时皇帝所用的人,并不是最佳推荐者,一般人不了解内情,还以为山
涛凭自己好恶任意选人。有人把这事在皇帝面前作为攻击山涛的借口,所以皇帝亲手给山涛写信告诫他:“任人唯才,不要因为疏远贫寒而遗漏,天
下就能太平了。”山涛仍旧我行我素,一年之后,人们的闲话才平息下去。山涛在朝担任要职,晚年正好是后戚专权时期,他不想让杨氏掌权,多次
规劝皇帝,皇帝心中也明白,但却不能改正。他以年衰病重为由多次上表苦苦请求退位,皇帝又不准许。皇帝曾在宣武场讲习武事,山涛有病,让他
乘车跟随。他就和卢钦谈论用兵之本,认为不应该废除州郡的军备,议论很精确。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治今山东平原北)令,贪污枉法,贿
赂公卿,以求好名声。也送给山涛丝一百斤,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橱顶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
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追究。山涛拿出丝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当初的印封还完好。八、蒙恬列传1.C (幸:宠爱)2.B (亲
密而接近,河南:河南省,行政区域;黄河以南的土地。私事:个人的事;私下侍奉。法治: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依照法令惩处)3.起临洮属之辽
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4.①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对刑狱法令精通,就提拔他,让他担任了中车府令。②
蒙恬沉重地叹息说:“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没有过错却被处死呢?” 5.A (张冠李戴。“官至上卿”的是蒙骜。“位至上卿”的是蒙毅。
蒙恬只是“拜为内史”。)【参考译文】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来到秦国侍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蒙骜的儿子叫蒙武
,蒙武的儿子叫蒙恬。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蒙武担任秦国的列将,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蒙恬由于出身将门
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始皇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
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根据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慑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
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因而亲近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就陪着始皇同坐一辆车子,回到朝廷就侍奉在国君跟前。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
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秦王听说赵
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
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
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蒙毅的念头。
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二世皇帝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
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
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因为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
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大凡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而死,希望陛
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地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使者说:“我接受诏令对将军施以刑法,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听。”蒙恬沉重地叹息说:“
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竟然没有过错就处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说:“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
,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太史公说: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
,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
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 九、樊哙传1.D (即:到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3.(1)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就危险了。(2
)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 4.A (③是说樊哙的待遇高;⑥是高帝的命令)5.B (
“面对项羽的威胁”的概括于文无据) 【参考译文】 樊哙是沛县的人。以杀狗为职业,高祖做沛公时,让樊哙做他的舍人。项羽在戏下,想要攻
打沛公。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通过项伯来见项羽,告诉项羽没有闭关的事情。喝酒到中间的时候,亚父谋划想要杀掉沛公。樊哙守在营账外,听说情
况危急,就持着铁盾进入营帐。项羽说:“壮士。”于是赏赐给樊哙卮酒彘肩。樊哙饮酒之后,拔剑切肉吃,全吃完了。项羽说:“能再喝洒吗?”
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推辞,难道只怕一杯酒吗!沛公先入关稳定咸阳,在霸上暴露军队,就是为了等待大王。大王今天到了,却听信小人的谗言,
和沛公之间有了嫌隙,臣担心天下民心涣散,不再信任大王。”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
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项羽死了以后,汉王做了皇帝,因为樊哙坚守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攻打韩信
,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或叫“剖竹”。封建时代的帝王在建国之后,就会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任命将、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
,文臣武将各执其一,作为信守的约证,叫做“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以将军的身份跟从高祖到代地攻打韩信。从霍人以往
到云中,与绛侯共同安定了这些地方,增加封邑到一千五百户。趁机攻击陈豯与曼丘臣军,在襄国作战,攻破柏人,稳定清河、常山总共二十七个县
,摧毁了东垣,升为左丞相。樊哙娶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子,所以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起初黥布反叛的时候,高祖曾经病得很
严重,讨厌见人,躺在宫中,给守门的太监下诏不能让群臣进宫。群臣都不敢进入。十多天后,樊哙于是打开宫门径直闯入,大臣跟随他一起进入。
皇上独自枕着一个宦官躺着。樊哙流着泪说:“起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安定天下,是多么地壮烈呀!如今天下已定,又是多么地衰颓呀!况且
陛下病重,大臣都很担心,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难道要独自一人和一个宦官一起过到最后吗?况且陛下看不见赵高的事情吗?”高帝笑着坐了起
来。后来卢绾反叛,高帝让樊哙以相国的身份攻击燕国。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
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高帝听说了以后非常生气,于是就让陈平载着绛侯前去代替樊哙,到军中斩杀了樊哙。陈平畏惧吕后,抓捕樊哙到了长
安。到了以后高祖却已经驾崩,吕后释放了樊哙,让樊哙恢复了官爵与封邑。孝惠六年,樊哙去逝,谥号是武侯。十、王勃传1.D (抵:犯。
抵罪:犯罪)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1)王勃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
达自己的心情。(2)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了曹达。4.A (④⑥分别是都督、崔融与张说等人以王勃的评论;③是沛王
的举动,间接表现王勃的文才)5.D (“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否公允不能从催融与张说等人的评语中看出,其中,杨、卢、骆等人的文采远不
及王的说法也不合原意) 【参考译文】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时就擅长写文章,九岁时得到颜师古作注的《汉书》,读后便写了《指瑕
》一文来指摘其中的错误。麟德初年,刘祥道巡察关内,王勃上书自荐,刘祥道(极为欣赏)便向朝廷上表,(王勃)在对策中成绩优异。未及成年
,便被授予朝散郎,屡次向朝廷进献颂文。沛王听说了他的名声,便征召他担任自己的署府修撰,评定编次《平台秘略》一书。书完成后,沛王非常
爱惜器重他。当时,诸王都喜爱斗鸡,王勃便开玩笑,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文章。高宗看到后大怒:“这是想要挑拨诸王们的关系。”把他斥退
出府。王勃被废黜后,客居剑南一带,曾经登上葛愦山远眺,感慨叹息不已,怀想诸葛亮的功业,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后来听说虢州多药草,就
请求补任虢州参军。因恃才傲物,被同僚们嫉恨。官奴曹达犯罪,躲在王勃的住所,王勃害怕事情泄露,就杀掉了曹达。事情后来被发觉,按律当诛
,恰逢遇赦仅免除了官职。勃父福畤,担任雍州司功参军,也因王勃的原因,被贬交趾县令。王勃前往探视,渡海溺水,惊悸过度,回来后不久死去
,终年二十九岁。当初(省亲时),王勃取道经过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提前就让其女婿写好了序文准备在宴席上向宾客们夸耀,
于是拿出纸笔一一邀请在座的客人们写序,没人敢当,到了王勃面前,他爽快应允而没有推辞。都督很生气,起身换衣服去休息,派下属等候了的文
章写好(一句)就向自己报告。报告几次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让人感到惊奇,于是惊讶地说:“真是一位天才啊!”便请他完整地写成,最后非常
高兴地结束宴席。王勃写文章,并非开始时就进行精心构思深思熟虑,先磨上数升墨,然后酣畅地饮酒,拉过被子盖上脸就睡,睡醒了,拿过笔一挥
而就,一个字也不需要改动,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王勃是打了“腹稿”,他尤其喜欢著书。当初,王勃祖父王通,就是隋朝末斯白牛溪的一位教授,其
门人众多。曾经从汉历魏到晋作书一百二十篇,来续写古《尚书》,后来丢失了序文,仅留下名录而没有书(内容)的有十篇,王勃补写了缺失亡逸
的,最后定稿二十五篇。常说(会医术的)人的子女不可能不懂医术,当时长安曹安有秘术,王勃跟他学与他交往,完全学到他的精髓。曾经读《易
经》,晚上做梦仿佛有人告诉说:“《易经》中有太极,你认真思考一下吧。”醒后就写下了《易发挥》数篇,写到《晋卦》时,恰逢生病就停止了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借文章齐名,天下人称他们为“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论王勃等人时说:“王勃的文章气势宏大
奔入,不是一般人所能赶得上的,杨炯、卢照邻还尚可以企及。”十一、终军传1.C (亢:担当)2.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
之任/窃不胜愤懑。3.(1)你却用使国家安定、万民生存作为借口,这是为什么?(2)终军于是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从并答应了他,请
求将全国归属汉朝。4.A(②反驳徐偃之言④皇上对终军的肯定⑤终军劝说越王及结果)5.B (最终承认自己有罪该死错) 【参考译文】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阉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
,召见了终军,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终军告别大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元鼎年
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巡视风俗。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固煮盐铸铁。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弹动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
,按法是死罪。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皇
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
,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栩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什么道理?再说
盐铁,各郡均有储蓄,你让二国煮盐铸铁,国家不值得当作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又反问徐偃说:“胶东南近琅琊,北
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竟然假
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顺从百姓心愿,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须加以严惩的。”徐偃理屈辞穷,承认有罪该死。皇上认为他的反驳很好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终军问:“要这干什么?”官吏说:“作为返回
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来合符的。”终军说:“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丢下符信离开。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
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皇上很高兴。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
,领取了五年的俸禄。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
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彀,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针对单于出谋划策,趋吉避凶。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
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大夫。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
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终军主动请求说:“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
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南越王与汉使臣都被害。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为他
“终童”。十二、东方朔传1.B (说:通“悦”,高兴)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3.(1)武帝听到后,说:“假
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2)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
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4.B(②是说汉武帝左右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是别人的评价,不是东方朔的表现。⑤是他对隐居和为官的
看法。⑥是说博士先生们听了东方朔的申辩后都无话回答了,不是直接表现。)5.C (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疯子”)【参考译文】汉武帝
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
,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
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
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为官处事没有
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
,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趴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
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
方朔说:“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
,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
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们到临终时,他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十三、李贺小传(李商隐)1.B (备:完备,全面)2.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3.(1)见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肝才停下来啊!(2)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奇才,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4.C(②介绍李贺交游的情况,⑥说明李贺的寿命及曾任官职;①③④⑤分别从形象、行为、创作、传说等方面说明李贺的“奇异”之处)5.B (不是由女仆补充完整,而是由李贺自己补充整理)【参考译文】 京兆杜牧给李贺的诗集作序,描绘李长吉的奇特之处很是详尽,世上流传李贺的这些事迹。李长吉的嫁入王家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完备。 李长吉身材纤瘦,双眉几乎相连,手指很长,能苦吟诗,能快速书写。最先他被昌黎人韩愈所了解。与长吉一起交游的人,以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这些人最为密切。长吉每天早上出去与他们一同出游,从不曾先确立题目然后再写诗,如同他人那样凑合成篇,把符合作诗的规范放在心里。他常常带着一个小书童,骑着弱驴,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锦帛制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写下来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来,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诗稿,见所写的稿子很多,就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才罢休啊!”说完就点灯,送上饭给长吉吃。长吉让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铺好纸,把那些诗稿补成完整的诗,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吊丧的日子,他全都这样做,过后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参元、杨敬之等经常过来从囊中取出诗稿抄好带走。长吉常常独自骑驴来往于京城长安和洛阳之间,所到之处有时写了作品,也随意丢弃,所以沈子明家的仅是所保存下来的李贺的诗作只有四卷罢了。 李长吉快要死的时候,忽然在大白天里看见一个穿着红色丝帛衣服的人驾着红色的苍龙,拿着一块木板,上面写着远古的篆体字或石鼓文,说是召唤长吉,长吉全都不认识,忽然下床来磕头说:“我母亲老了,而且生着病,我不愿意去啊。”红衣人笑着说:“天帝刚刚建成一座白玉楼,马上召你去为楼写记。天上的生活还算快乐,并不痛苦啊!”长吉独自哭泣,旁边的人都看见了。一会儿,长吉气绝。他平时所住的房屋的窗子里,有烟气,袅袅向上空升腾,还听到行车的声音和微微的奏乐声。长吉的母亲赶紧制止他人的哭声,等了如同煮熟五斗小米那么长时间,长吉最终死了。嫁入王家的姐姐不是那种编造、虚构故事来描述长吉的人,她所见到的确实像这样。 唉!天空碧蓝而又高远,天上确实有天帝吗?天帝确实有林苑园圃、宫殿房屋、亭观楼阁这些东西吗?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上天这么高远,天帝这么尊贵,(天上)也应该有文学才华超过这个世上的人物啊,为什么唯独对长吉眷顾而使他不长寿呢?唉,又难道是世上所说的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不仅仅地上少,就是天上也不多吗?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太常,当时的人也多排挤诽谤他。又难道是有才华而且奇异的人,天帝特别重视他,而世人反倒不重视吗?又难道是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