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寸功的第 114 期分享 原文 佛言。除须发。为沙门。受道法。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弊者。爱与欲也。 修行为何除须发? 相信很多人会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佛家和尚一定要剃头?也可能时间久了大家“见怪不怪”。但其实,出家修行之人,剃除须发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古时候印度出家修行的人都称为沙门。他们出家修行都会除去胡须和头发,以立志断除烦恼,重新开始。这也就是改头换面以此来常提醒自己。其实也是莫大的决心。从这一刻起,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修行以至觉悟。寻找解脱痛苦之道。 我们经常听说“剃除三千烦恼丝”。然而并非“除须发”便就是去除了烦恼,烦恼很难去除,所以佛教四弘誓愿其中之一是:烦恼无尽誓愿断。 在这里跟大家普及一下佛家的四弘誓愿: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四佛道无上誓愿证 所说的“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是说出家就已断了烦恼,而恰恰只是开始,而断发则是一个决心开始的标志,表示从此踏上了断烦恼的修行之路。 如何看待无尽烦恼? 从这之中,我们可以受到很多的启发。我们很多人经常会被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忧愁烦恼所包围,痛苦不堪,烦躁不安。一件事一件事的接踵而至,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的解决,仿佛没有终点。于是活在了一圈又一圈的轮回之中。其实这就是人生。 我们只要明白这人生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解决的过程,我们就能开始接受它,一旦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可以把心安住在当下,一旦我们把心安住在当下,我们就能够安宁下来,平静下来。生活不会等着我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才开始,恰恰是在我们尚在准备的时候便已经开始了。 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轮回是迷信,就是说前世今生。其实我觉得,姑且不谈前世今生,即便今生今世也会有很多次的轮回。就我们生活中而言,一件件的事情,一种种情绪接连不断,循环不停,问题一个接着一个,事情一件接着一件。而情绪呢?痛苦之后是欢笑,欢笑之后又是痛苦。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循环往复。当我们能够明白这些,站在迷宫之上看迷宫,站在情绪之外看情绪,就能够平心静气地去观察它,这就是所谓的观照。能够观照,对于我们就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解脱于轮回了。 告别过去,把握当下 我们发现,出家人一般都以法号行于世间,不再以俗姓,以表示其对于过去种种的断绝。与尘缘的了断,等于是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人世间》这部电视剧中结尾处有一个场景很触动我,那就是冯华成出家为僧与女儿有缘见了一面,当时的他已是普照法师,一句“当年的冯华成”便足以证明他已将过去的种种全部放下,不再执着纠结于过去的自我。这对于我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不能总抱着过去不放,现在的种种需要我们用心去面对,努力去解决,好好去珍惜,而不是把这大好年华全部用在了追忆、沉迷等等当中。 《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往事随风飘散不会再回来,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假设昨日是前生,那我们今生难道就因为前生所做因果就不再奋斗吗?显然是不能的! 因此,除须发,则是对于过去的告别,不论其贫穷还是富有,落魄还是辉煌,义无反顾。为沙门,则是对于当下的把握,秉持正道,勤于修行。 好啦,本期就先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