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度敏感是一种内耗,幸福的人生需要一些《钝感力》

 书巷 2023-05-25 发布于宁夏

“一个人谨小慎微,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应该宣告终结了。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形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渡边淳一《钝感力》

也许世间没有一本“完美”的书,正如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人。

这是一本备受争议的书,不过,书中提出的“钝感力”的观点比较新颖,也能带来一些启发,还是可以利用碎片时间翻一翻的。读者可以有选择性地去读,捕捉到书中对个人有价值的那部分就好。

至于内容的可取之处,取决于读者对这本书的期望值有多高。

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本书,可以结合《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一起读,前者提出现代人不要对日常生活过度敏感,人们需要一些“钝感力”获得平衡;后者则给出高敏感人群如何去平衡内心,化解焦虑,摆脱负面情绪,从而让生活更为和谐。

敏感不是罪过,敏感的人对世界保有一种好奇心和敏锐的视角,这类人心思细腻,善于观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但过度敏感,就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消耗。

人的精力不是消耗在这里,就是消耗在那里,内耗严重干扰人的情绪和判断,情绪状态不佳,注意力被琐碎过度分散,就没有“余力”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了。

敏感的同时,拥有一些“钝感力”,是一种人生智慧。

“钝感力”即“迟钝的力量”,但并不等于迟钝,它强调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评判标准):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今天的文章结合《钝感力》这本书,对自我进行了反思与总结,以下,共勉吧:)

01  对外界的声音保持一点“钝感”




你是否会因为别人无心的一句话,给自己对号入座,产生自我怀疑或情绪波动呢?

某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动态,其中有句话是:“研究书本的人就是在破麻袋上绣花……”

我马上就想到了乱翻书的自己:这个破麻袋上绣花的人应该就是我吧,我能翻出什么名堂呢?

又有一次,看到“我最讨厌不懂装懂的人了”。我下意识地又开始自我怀疑和反思:平时是不是太活跃了,太招摇了(因为我总是把自己写的东西分享出去,但我也清楚自己写得并不好,还有很多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可是说这句话的人与我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又怎会无端指向我呢,其实是自己的敏感心在作祟。别人也不一定就是在说我,况且也只是发发自己的感慨。敏感如我却自己对号入座,实在是有点庸人自扰了。

一个人的内心空间有限,如果连这些不相干的声音都“吸收”,那如何“消化”得了。

说到底,人之所以会被一些不相干的“声音”所困扰,根源在于内心的不自信、不强大。

《钝感力》一书中说:“一旦下了决心,就能够无视周围人的目光和流言蜚语,毅然决然地进行。即使听到别人的讽刺,也是一副“与我无关”的架势,大大方方地勇往直前。这种钝感力,正是人们向崭新的领域挑战时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你可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世界,但不必对一些声音过分“敏感”,适当保持“钝感”,心灵会更自由、轻盈。

做自己的事情,也让别人有说话的自由。

02  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保持一些“钝感”




面对当前社会中各种激烈的竞争,有时难免会有焦虑感,一想到“比我优秀的人都比我努力”,还有什么资格“摆烂”。

于是争分夺秒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知识储备不够,就疯狂地阅读充电,文笔不够好,就多写多练。

既然要做读书博主,就要持续深耕,不停地“加固”这条路,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这段时间,感觉自己其实有一些焦虑,对时间的焦虑,对文章的焦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阅读量也并不乐观。于是暗暗跟自己较劲。又深知自己做得不够好,疯狂“充电”。

《钝感力》一书中说“任何事情都是'过犹有所不及’,看得过于清晰,在精神卫生方面也有负面影响。”

每天乱翻书,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码字,眼睛反复发炎,正是应了“过犹不及”四个字。但我又没有办法让自己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就好像突然“断片”,手中的事情被突然割裂,我得再花时间去延续,心里反而别扭,索性就让眼睛多分担点,发着炎,倒也不痛不痒,没什么大碍。

今天突然意识到,这种过分紧张和对时间的担忧,其实源于内在缺乏一些“钝感力”,太过关注那些竞争和成功的案例过分追求“速成”,而忽略了成长的循序渐进规律。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一个读书博主的成长,需要信心、耐心,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自由职业做自媒体创作,算是一种小型的自主“创业”吧,其中的压力只有自己清楚。如遇“瓶颈期”,更需要强大的信念作为支撑。

先默默生长,再去追求结果吧。

固然每个圈子都很“卷”,竞争激烈是事实,拥有一些“钝感力”,是疲惫时的暂歇,是成长中的“缓冲”,是退一步的开阔天空,也是慢下来的厚积薄发。

03  在爱情和婚姻中,有点“钝感力”,会更容易感知幸福




关于这一点,其实和前面的两点也有关联。敏感体质的人,在任何关系中都会敏感。

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亲密关系始终都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在亲密关系中过度敏感,会令双方都会感到无所适从。拥有一些“钝感力”,会更容易感知幸福。

无论听了多少道理,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唯有投入到生活中,很多现实问题才会暴露出来,在经历中,人们终将获得觉悟与成长。

在两性关系中,想要长期维持双方的良好关系,不仅需要敏感,敏于了解对方的想法及需求,及时作出回应;同时也需要更有益的、能够原谅对方的钝感——“假如对任何事情都抱着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态度,锱铢必较,双方都会因此而窒息,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钝感力》一书中提到关于婚姻生活中的争吵:“争吵的原因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关键在于,在乎的人耿耿于怀,不在乎的人完全不把此事放在心上。那些天生聪慧、神经质的人很难钝感。他们对对方做的每一件事都极为在意,烦躁和不满不断升级。而在婚姻中,夫妻双方都不该在某些地方过于在意,应该更不拘小节一些才对。”

亲密关系一旦建立,彼此就会产生依赖,但过分在意,也会使人变得偏执。

好的关系不是互相掌控对方,而是在具备爱的力量的同时,彼此之间信任、包容,不因过分“计较”琐碎而迷失自我。

敏感中带着一些“钝感力”,就能为幸福加分。

04  拥有“钝感力”,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人们的烦恼,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内心,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杞人忧天……内心过于敏感和脆弱,情绪失衡,一些微小的影响力就容易见缝插针,“钝感力”能成为保护自己的盔甲,让你减少伤害和损耗。

如何拥有“钝感力”,其实可以作为一种自我暗示,在自己感到过分敏感、产生内耗的情况下,及时止损。

降低对他人的期待;远离别人的目光,学会自我审视;转移注意力,化情绪为动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从爱好中获取力量;注重内在建设。

如此,你会发现,幸福离你更近了些。

“钝感力”能够让你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学会坦白面对,默默成长起来,靠自己走出阴霾,迎来曙光。

温馨提示:这两本书在微信读书APP可找到电子版,喜欢纸质书,也可点击下方链接进行获取。
* end* 


作者:驿路笔记 | 读点书,码点字,做点喜欢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