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不确定的世界,至少可以成为一个确定的自己

 书巷 2023-05-25 发布于宁夏

十月的西北小镇,下了几场秋雨,气温骤降。街上已经有人提前穿起了冬衣。

傍晚时分,空气里透着丝丝凉意。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陆续睡去,蛐蛐儿则成为夜里的“主角儿”,开启它们的“演唱会”。

在家乡这边,蟋蟀(又名“促织”,俗名“蛐蛐”)十分常见。白天它们躲在草丛里,一到夜里,就开始了鸣唱,因此,又被称作“夜鸣虫”。

秋天,蛐蛐的叫声明显比夏天微弱了许多,温和,平静,声声慢。夏天则是此起彼伏、略显聒噪的。像极了人的心态,由浮躁慢慢转为宁静。

生命越往前走,余下的时光就越短暂。叶子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被风吹落的叶子,渐次多了起来。叶子的一生,是安安静静走完的,从初春生长,到秋天开始落下“帷幕”,冬天则永远归于沉寂。

叶子的一生是短暂的,其成长轨迹却是看得见的。

人的一生是相对漫长,成长却是缓慢的,每个人生阶段,生命都在经历着不断打破“旧我”、重塑“新我”的过程,这其中,很关键的一点,便是认知的改变。

我们的认知,一方面是从生活经验中习得而来,另一方面来自书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促使自己去反思和提升。

我们需要不断打破固有思维、刷新认知,为了去应对人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也为了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八九月份,接连读了一些文学类的作品,最近开始尝试读一些有关“认知提升”“思维拓展”类的书。

利用碎片时间读完《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这本书的作者是“请辩”公众号的创始人“蔡叔”(蔡垒磊)。

相比之下,文学类作品我总喜欢慢慢读、划线、记录想法,最好有个固定的时间段能够沉浸式阅读,以保证前后的连贯性;观点类书则较为碎片化,也带一些功利性,想要从中捕获到一些有效信息,帮助自己思考,不断拓宽思维的边界。

《认知突围》一书中具有一定启发性,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及周围的世界。

蔡叔提到,人生中与“认知”息息相关的六件事:第一,重新认识自己;第二,重新认识知识;第三,重新认识金钱;第四,重新认识时间;第五,重新认识关系;第六,重新认识人生。层层递进,由自我向外围逐渐延展。

“认知是所有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如内在逻辑是混乱的、是错的,外在的行为就是不可靠的,用蔡叔的原话来说,就是“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

认知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也影响决策行为及结果。

如果囿于固有的认知水平、停留在过去的思维状态,人生就被限制了,一同被限制的,还有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就“重新认识自我”这一点而言,其实我们很多人并不了解自己,我们对自我的认知是片面的。但这一点是根本,是前提。

如果没有自我,或自我是弱小的、混乱的,重心不稳的,那么在自我之上建立起来的一切也是不牢固的。

一个自卑的人,比较不容易抓住机遇,该勇往直前的时候选择了退缩,该放手一搏的时候选择了放弃,甚至当人生的机遇近在眼前时,却因不够自信而不敢尝试。

认为自己“不够好”,成为挡住机缘的一道屏障,将自己限定在“可能”的边缘。

反观职场上,那些大胆、自信、开朗的人,总是更易于受到青睐,因为别人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希望。

自卑,容易给人留下“能力不强”的初步印象。如果一个人自己先否定了自己,等于告诉别人“我不行”,那别人就更没有理由选择相信了。

关注点过分聚焦于“不够好”,而忽视了“怎么办”。对自我缺乏足够清晰的认知,过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甚至放大了缺点,优点便自动被边缘化。

自卑者无需全盘否定自己,重要的是成长。

只有当弱小的那部分自己慢慢成长起来,变强,实力得到提升之后,心态也会随之转变,自信会慢慢建立起来。

而转变自卑的心态,前提就是改变认知。

要相信每个人都是优缺点并存的,且能够通过努力尝试和反复练习,不断改进、提升时,将注意力集中于“如何去改变”,而不是“我不够好”,在“如何去进取、提升”方面不断发力。

放下每一次对自卑的强化,去行动,会逐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经常告诉自己:“我可以”“我能够做得更好”……

在不确定的世界,至少可以成为一个确定的自己。

者:素履 | 90后编辑、自由撰稿人。

公众号:驿路笔记 | 羁旅一程,步履匆匆,那些读过的书、成长的印迹,那些在风中低语的灵感碎片,我小心收藏,慢慢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