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帝国除了在万历前期,因为张居正变法回光返照了十年,之后就持续滑向深渊。末代皇帝崇祯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国家,大势已不可为。因为从世界范围来看,千年巨变正在风起云涌,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已经席卷欧洲,并带向全世界,资本主义革命和工业革命,徐徐开启。中华帝国没有认知到这次巨变的历史意义,仍然陷入自身王朝更替的再一次轮回中。但是在世界的另一端,一个仅仅比万历皇帝小一岁的人,引爆了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叫莎士比亚。当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这些传教士,把西方的科学文化传入神奇的东方巨龙,万历、天启、崇祯,乃至清朝的顺治、康熙,这些皇帝津津有味的赏玩不已,但也丝毫没有意识到,乾坤即将倒转。正是这个时期开始,中华文明的衰落和欧美文明的兴起,同时发生。我们还是将宏大叙事置于一旁,继续聊我们的主线,皇权交替。他当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也是创造了一个历史纪录。之前成化、嘉靖都有长期不上朝的记录,但成化皇帝遥控指挥得不错,嘉靖皇帝更是帝王心术高手,万历就是真正的懒政怠政。万历的懒,让很多历史学家都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他在后宫躲着干什么。说好色吧,也没有大肆搜刮民女之类的恶行;说修道炼丹吧,也不见他宠信什么道士;说酗酒抽鸦片吧,人家还活了快六十岁;说琴棋书画吧,也没什么作品传下来。这个超级宅男实在太宅了,大家已经把古代能成瘾的东西都筛了一遍,那时候又没有抖音网游,真不知道他在后宫如何坚持三十年。但还有一个观点值得注意,就是万历皇帝的身体可能有残疾。万历自己发的一些诏书,总是以病痛给自己不上朝找理由。解放后,万历的定陵作为唯一一座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棺椁中的万历皇帝尸骨,也可以看出他右腿蜷缩,复原后右腿比左腿短。这说明史书记载的“腰痛脚软,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艰难”,并非完全是万历找的借口。无法以一种潇洒健康的姿态君临天下,敏感、自卑心理作祟,万历皇帝一些“变态”行为,也许就容易理解一些。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从大历史观,或者我们称经济史观的视角,来审视回光返照之后,明帝国衰亡的必然。《金瓶梅》从民间观察者视角,给我们展现了这一时期,经济繁荣与道德沦丧并存,富者与贫者的分化,揭示了封建王朝末路的景象。万历三大征挥霍完了张居正变法的积蓄,萨尔浒一战则打折了明帝国的脊梁。国内的情况,逐渐变得可怖,从皇室到官僚到商人到地主,大肆搜刮民间财富,贫者无立锥之地。 当时秉政的张居正认为皇帝大婚年龄太小,但急于抱孙子的太后还是坚持办完了这件大事。王皇后陪伴了万历皇帝四十二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后,最后是在三个月内,皇后和皇帝先后去世。王皇后是一生得到了万历皇帝应有的尊重,但并不是很宠爱她。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也是和“一后二妃”同时被选入宫的。但她没有斩获前三名,于是只留在慈宁宫当了个宫女,伺候万历的生母李太后。万历九年,在慈宁宫中,万历偶然遇到了王恭妃,偷偷临幸了她。一次中标,宫女就怀孕了。李太后看出王恭妃怀孕,细问之下,才知道儿子有这一番云雨。万历当时年龄还小,处于太后、大伴、师傅的夹击之下,所以还支支吾吾不敢承认。李太后主持下,王氏晋封恭妃,并成功生下皇长子朱常洛。造化弄人,就在王恭妃生下皇子时,万历又展开第二轮选美,这次册封了“九嫔”。九嫔之中,郑氏被封为淑嫔,并得到了万历的真正宠爱,一路晋升到皇贵妃,仅次于王皇后。从此郑氏宠冠后宫三十八年,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王恭妃不得宠,王皇后也不怎么得宠,郑贵妃则备受宠爱。王恭妃有长子朱常洛,郑贵妃则有三子朱常洵,于是后宫便形成了两派阵营。万历从清算了冯保、张居正之后,真正得到了皇帝的权力,这也是他权力意识觉醒在朝廷的表现。权力觉醒在后宫中的表现,就是他要按自己的意愿来册立太子。万历的心愿很清楚,就是立心爱的女人郑贵妃的儿子,三子朱常洵为太子,为此他们夫妻还在道观中盟誓。但外朝大臣们,则以“皇明祖训”中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为原则,坚决要求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大臣们的奏折雪片一般飞入宫中,都是指责郑贵妃干政,要求立长子为太子的。万历和他的祖父嘉靖不同,他有斗争之心,但没有钢铁般的意志,也没有争斗的能力。他对待朝臣们的请愿,只是不理不睬,采取了消极对抗的办法。经过漫长的拉锯之后,最终是以皇帝的妥协告终,朱常洛还是被立为皇太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