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气海俞(近取,腰、痔)、大肠俞(近取,腰、痢、秘),单椎痛(俞穴、子母),14椎下直针,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八髎穴,以上为近取穴,用于腰、阴部、妇科,会阳穴,膀胱经第二排(3寸)加强作用,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刺血,灸百壮无所不疗)、神堂穴、噫嘻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 01 — 气海俞、大肠俞 取穴:肚脐正后方14椎外开1.5寸是肾俞穴,15椎下旁开1.5寸为气海俞,16椎下外开1.5寸为大肠俞。 气海俞近取穴:腰痛、痔疮。 大肠俞:主要用于经络疼痛区域辩证。近取穴腰痛,大肠的问题:便秘、下痢都可以治疗。 单椎痛的治疗方法:病例:病人内科什么病都没有,就十三椎下痛,灸旁开1.5寸(三焦俞)就好。加重治疗,可以在三焦经子穴下针,治疗当椎之痛。又例如,脾脏、四肢、关节什么都很好,第十一椎痛(旁开1.5为脾俞穴),可能就是椎关节痛,下脾俞穴加脾经子穴商丘,下针后会感觉十一椎很热。因为,在脾俞下针,就是告诉身体,我要治疗第十一椎,气血需要集中在此点,要帮他治疗,下子穴后,气血就会聚到十一椎。 02 — 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 取穴:第十七椎下外开1.5寸为关元俞,第十八椎下外开1.5寸小肠俞,第十九椎下外开1.5寸膀胱俞,第二十椎下外开1.5寸中膂俞,第二十一椎下外开1.5寸白环俞(21椎接近尾椎骨,尾椎骨为三角形,尾椎骨上面凸起就是21椎)。
关元俞:治疗妇科、腰痛,下针。近取穴子宫肿瘤等。 直针:第14椎(肾俞)以下,通通下直针进取,不需要在内侧0.5寸斜刺向外。隔姜灸也可以。 小肠俞:近取穴(腰痛、痔疮)+小肠有关病。 膀胱俞:近取穴(腰痛、小便失禁、妇科)+膀胱问题。 中膂穴:针灸皆可,肾虚、消渴、大小便、腰痛、赤带白带都可以。 十女有带(白带):闷在家里,足不出户,就会白带多。 白环俞:靠近阴部,治疗疝气、大小便、腰背酸痛、白带,通通可治疗。 03 — 八髎穴 全身最小的穴道,8个点。 取穴:督脉、膀胱经(1.5寸)之间,约距离督脉0.75寸。上髎在督脉(第十八椎)与小肠俞中间。次髎在督脉(第十九椎)与膀胱俞中间。中髎穴位于督脉(第二十椎)与中膂俞中间。下髎穴位于督脉(第二十一椎)与白环俞中间。 上髎: (1)只有绿豆那么大,下针后有个骨洞,用1.5寸针,左右碰到骨洞进洞后再下5分。 (2)统治所有的腰痛,用的比较多,不孕可灸上髎,阴部的病可以治。 (3)八髎统归上髎管。 次髎:睾丸痛、阴茎痛,近取穴。腰以下到足之间腿麻,可下次髎,妇人赤白带。八髎位置接近,近取穴都常用。 中髎:妇人绝子不孕、白带很多。八髎治症雷同。 下髎: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大肠癌,大便和血混在一起,可以下髎治。 八髎治症综述:大便血,下髎。不孕,上髎、中髎灸。临床上,都差不多。 04 — 会阳穴 取穴:尾椎骨上下中点旁开1寸为会阳穴。用的较少。 治症跟八髎差不多,知道是膀胱经的穴道,方便根据经络确定病的来源。 05 — 膀胱经第二排 膀胱经第二排:会阳之后,膀胱经继续向下。但上背膀胱经有2条,一条是距离督脉1.5(两指)寸向下,一条是距离督脉3寸(四指)向下走。3寸的穴道对1.5寸的穴道起到加强作用,俞穴为主,3寸的穴道为辅,可以一起针、灸。 06 — 附分穴、魄户穴 .取穴:第二椎下外开3寸为附分穴(外开1.5寸为风门)。第三椎下(身柱)外开3寸为魄户穴(外开1.5寸为肺俞穴,肺藏魄)。
治症:魄户是跟着肺俞来的,肺的问题,同样可在魄户治疗,针灸皆可。 07 — 膏肓穴 取穴:第五椎分3份,上三分之一处,旁开3寸为膏肓(gao huang,病入膏肓的膏肓),膀胱经里最重要的穴道,无所不疗。 穴位很难找:肩胛骨要打开,平时膏肓是躲在肩胛骨里的,要病人反作椅子包着枕头。 膏肓痛: (1)除治症之外,膏肓痛常见。情报人(FBI)员一般有膏肓痛,工作很卖力,抓人很紧张,出力,伤到后没感觉,回家睡一觉很痛,像螺丝刀钻进去一样痛。 (2)膏肓痛治疗方法:放血,此穴下针的效果到不了,灸也不用。放血:三棱针放血,火罐吸出来,马上就好了。其他会郄疗法等等都不管用。 (3)剧烈拉扯,拉扯力量很大,伤到膏肓,唯一的方法就是放血。 (4)膏肓处放了一根动脉,是造人的时候的疏忽,应该放静脉,动脉很浅表,所以容易拉扯伤到。 治症:无所不疗,可以灸100-500壮。灸完会嘴巴燥渴、嘴唇干裂,胸腔里气很旺,这时,再灸少腹,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往下导,再灸足三里导到脚上。热最终导到脚上才管用,脚热不会得癌症、心脏病、中风。灸膏肓时,肚子里会咕咕叫,水在跑,这就是灸对了。 起死回生妙穴。病重不知道怎么治的时候,就灸膏肓。灸完一定要灸足三里。不然嘴唇裂掉,讲话声音像有沙子摩擦,干了。 08 — 神堂穴、噫嘻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 1.神堂穴:第五椎下旁开3寸为神堂(旁开1.5心俞穴),辅助心病的大穴。 2.噫嘻穴:第六椎下旁开3寸为噫嘻穴(旁开1.5寸为督俞穴),血癌时辅助督俞穴,针或灸。病人说“噫嘻”二字,这个脉会跳起来。 3.膈关穴:第七椎下旁开3寸为膈关穴(旁开1.5寸为膈俞穴),治症类似,小便黄、大便不好。 4.魂门穴:第九椎下旁开3寸为魂门穴(旁开1.5寸为肝俞穴),肝藏魂,辅助肝俞穴。 5.阳纲穴:第十椎下旁开3寸为阳纲穴(旁开1.5寸为胆俞穴)。 6.意舍穴:第11椎下旁开3寸为意舍穴(旁开1.5寸为脾俞穴),脾藏意。意志、意念脾脏在管。主治腹满虚胀,因为脾主少腹,大便滑泻是因为脾藏湿,湿会渗入大肠洞泄。脾主黄色,如果脾虚,黄色营养不能被脾吸收,就会在小便中排出。呕吐消渴,因为脾在中焦。身热目黄。意舍穴辅助脾俞穴。 7.胃仓穴:第12椎下旁开3寸为胃仓穴(旁开1.5寸为胃俞穴)。辅助胃。 |
|
来自: 新用户96916878 > 《针灸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