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年,考古人员在河南偃师商代遗址内,发现了100多个排列整

 紫霞照我 2023-05-25 发布于陕西
2019年,考古人员在河南偃师商代遗址内,发现了100多个排列整齐的奇怪圆坑,每个圆坑中间都有一个“十”字形结构,看上去像是某种夯土基槽,每个圆坑都经过夯实,夯土残存厚度约为0.4米,直径在10米上下,且表面留有许多柱洞,从地层年代判断,圆坑所处年代应属于二里头文化(夏朝)晚期或商代早期,距今大约3600年。
 
那么,这些奇怪的圆坑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从结构和坑内的状况来看,可以排除墓葬和祭祀坑的可能,考古人员认为,它们应属于某种圆形建筑的基址,具体是什么建筑呢?
 
事实上,在此之前,考古人员在偃师商城遗址的另外两个区域(编号II区和III区)发现了类似的建筑群,只不过它们并非圆坑,而是方形坑,同样如网格一般排列,密集有序,数量同样惊人,都在100座上下,所处环境也很相似:都有院墙环绕,使用时间近百年,有修补和重建的痕迹,里面几乎找不到生活垃圾,可见并非居住区,推测应该是某种戒备森严的都城禁地。
 
商朝人到底在这些或方或圆的建筑群里藏了什么?由于遗址破坏严重,除了柱洞和夯土地基以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人们很难找到确切答案。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商朝的武备库,但从建筑群的规模来看,这个观点似乎很难成立,毕竟,商朝人再怎么好战,也应该用不到如此多的兵器吧?因此更多人猜测,它们应该是食物仓储区,方形的属于粮仓,圆形则是盐仓——因为此前考古人员在山西东下冯商城遗址中,发现相似的圆坑建筑遗迹,并从土壤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钠离子。
 
乍一看,这个推测挺合理,可当人们对这些建筑的容量做了一个简单的估算后,却又惊呼不可能!
 
先看两个方形坑建筑群,以单体建筑平均长20米、宽5米、高3米(按照后世粮仓的高度,实际可能更高,3米只是保守估计)来算,200座方形建筑的容积为6万平方米,可储存7万多吨的粮食,而在3600年前的商代,一个大型城市的人口总量最多不过6万人,如果按照一人平均一年吃掉300斤粮食算,7万多吨的粮食够全城百姓吃上七八年,在那个凭借粗陋石器耕种的上古时代,人们真的能储存下这么多的粮食吗?
 
再来看圆坑建筑群,如果是用来储盐,结果更惊人:按照直径10米、高3米的建筑容积计算,100座仓库能储盐约5万吨,假设圆坑中间的十字形基槽是两面相交的隔墙,去掉这些隔墙的空间后,再假设每个盐仓只填满一半左右,食盐的总储存量至少也能达到2万吨!这是什么概念?
 
现代人一人一年平均摄入盐量约为2公斤,古代盐产量低,古人尤其是普通百姓不可能这么奢侈,若按照一人1公斤的量算,2万吨的盐足够2000万人吃上一年!2000万人口又是什么概念?举个例子,按照史学家估计,西周立国200多年,人口也不过1000多万,且不说商代早期能不能达到这个数字,即使达到,真的能生产出这么多的食盐吗?更何况这还只是偃师商城一处,没算上其他城市的(比如前面提到的东下冯商城)。
 
更匪夷所思的还有一点:无论是商代晚期的殷墟,还是后来的西周与东周时期,都未发现如此规模的仓储遗址,直到秦汉大一统时期的洛阳,才出现了与此规模相当的粮仓。如果偃师商城发现的这几个奇怪建筑群,真的是作为粮仓使用,这就意味着,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偃师商城的粮仓规模都未被超越!如果这个猜测真的成立,这就说明,商代早期的中央集权程度与国家掌控力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甚至已经具备了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气象,可惜的是,不知是何原因,这一气象并未延续下去,到了商代中期以后就渐渐消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