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芾罕见的大字行书真迹,让他可以和王羲之叫板,是启功的“心头宝”

 墨品书法网 2023-05-25 发布于北京

开元九年,唐玄宗见到上千只象征着亲人友爱的鶺鴒鸟在天空盘集,写下了他唯一的一件传世书法作品《鶺鴒颂》;后来此作几经递藏,现在被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当中。

在台北故宫,其实不止一件《鶺鴒颂》,还有一件是北宋米芾所写的大字行书《鶺鴒颂》,二者交相争辉。若是论在书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那米芾的《鶺鴒颂》显然是要胜过唐玄宗的版本的。

我们都知道,米芾是“二王”的忠实信徒,但是要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才能算是自成一派,称得上是真正的书法家,这件《鶺鴒颂》就是米芾在王羲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最有力的见证。

当然,任何的创新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完成的,米芾的书法从传承谱序上来说,还是属于王书的范畴,并且他是书法史上学王最像的一位书法家之一。

我们都认为,米芾作字是很率意的,毕竟他的书风一贯是风樯阵马、八面出锋式的迅疾跌宕;其实对待书法米芾是非常严谨的,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集古字”。

其次就是创新的部分。王羲之处在魏晋时期,当时人们所用的都是矮桌,习惯盘地而坐;写字也是将书册枕在一边手腕上,另一手悬腕写字,这决定了王羲之是不会写大字的

王羲之的作品单字大小一般不超过两公分,并且结构都是内紧外松,放大来看会失势;而米芾的《鶺鴒颂》单字大小在四五厘米,结字“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并且行笔迅疾,通篇都是无拘无束,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用笔;既展现了自己风樯阵马的书法风格,又体现了王羲之书法严谨的法度和丰富的变化。

仅凭这一件《鶺鴒颂》,米芾就足以和王羲之叫板。

也许从今天来看,大字书法作品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在北宋,能写这样的大字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黄庭坚,一个是米芾,这也是他们能位列“宋四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启功先生非常喜欢这件《鶺鴒颂》,他曾评价这件作品:“千载鹡鸰留胜迹,有姿无媚见新裁。

并且启功先生鉴定这件作品必然是真迹,因为如此流畅的用笔和自然的墨色变化,双钩廓填是无法实现的

米芾的书法本就是采用不断的笔锋换面,以更加夸张的方式来表现王书的用笔、结构的精髓,所以很多人会将他作为靠近王羲之的阶梯。

《鶺鴒颂》弥补了王书无大字的遗憾,作为米芾罕见的大字行书真迹,更方便我们研究他的用笔痕迹,也很值得收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