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翻译必备手册】 本周,我们共读《三体》英文版The Three-Body Problem第二十九章“地球三体运动”The Earth-Trisolaris Movement。 地球叛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内部又有怎样的派别和分支?本章又有哪些翻译策略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一起来看本期好书共读吧! 地球三体叛军多为知识分子和政要精英,他们对人类文明感到彻底绝望,决定背叛自己的物种。 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对三体组织的宣传扩大持保守态度,并未进行有效打击,这为三体叛军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窗口期。 三体叛军内部派别复杂,主要分为三支: 降临派是最本原最纯粹的一派,对外星文明的效忠更多出于对人类本性的绝望和仇恨,而非对前者的认同; 拯救派本质上是一个对更高等异种文明产生美好幻想的宗教团体,将三体文明奉为他们的“主”,并通过《三体》游戏招募新鲜血液。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解决物理上的三体问题,三体世界就能与地球和谐共存; 幸存派在三体运动发展后期出现,人数急剧增长,许多成员希望通过为三体叛军卖命,换取后代在终极战争中存活的机会。 其中,降临派视拯救派为地球三体运动的重大威胁,两大派别间矛盾尖锐,难以弥合。 这三股不同的力量推动地球三体运动迅速发展,燃起燎原之势…… 抓要义 妙译中国文化特色词 ✦ 案例一中,“那一套”属于俗语,可以指自成体系的某种言论、带有鲜明特征的行为模式、处事的态度方法等等。此处指三体组织为了扩大自身规模所发布的宣传言论,而proclamations点明了这种宣传性质,符合语境。 同时,“胡言乱语”的译法通过nonsense体现了这一成语“乱说话”的基本含义,通俗易懂,又用spew表现了各国家部门对三体组织的不屑态度,形象生动。 案例二中,加粗部分的本义是貌似强大的组织并非无孔不入,用以强调三体叛军内部派别复杂、凝聚力低。“铁板”的意象对外国读者来说较为陌生,因此译者脱去表达的外壳,精准捕捉其中的要义“人心不齐”,译为not of a single mind。 翻译中国特色表达时,往往难以“形”“意”兼得,因此不必一味纠结于“形”,而应抓住核心“意”义,思考对应语境下合适的英文表达,保证译文的信息合理自然,而不因“形”害“意”。 抓语境 琢磨原文推敲选词 ✦ 案例三中“本原”指根源、根由,原文用这个词强调降临派始终坚持三体叛军成立的初心:借助外星力量消灭人类,他们对此有宗教般的狂热,甚至因为其他派别不够纯粹而与之对立。 译文保留这层宗教意味,用fundamentalist(原教旨主义者)这一宗教词汇突显降临派恪守最初信仰的特征。 案例四中“传教”即传播推广某个宗教。此处指三体组织希望通过《三体》游戏引导合适的玩家认识ETO的理念,加入这个类宗教组织。 三体组织吸纳人才壮大自身的目的性较强,如果将这个词译成promote显得力度不足,而译者选择proselytize,强调了ETO劝诱玩家加入组织的目的,进一步渲染这个组织的宗教性质。 两组案例中加粗部分都带有宗教意味,译文通过合理的选词进行了解读和强调,使信息和情感传递更加清晰有力。 抓住语言差异 转换语言逻辑 ✦ 两种语言就像两套餐具,使用目的虽然相似,但操作方法各成一套模式。中文和英文的语言逻辑就是“两套模式”,译者要敏锐意识到这一点,才能在两种语言中切换自如而不让两者“打架”。 案例五第一句的表达生动形象、富有张力,但其主谓搭配放在英文中却不合逻辑,一个文明不能感受到吸引力,人类才行 (A civilization can’t feel the attraction of another civilization, but only human can)。 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紧紧跟着中文的搭配去翻,译文难免会给英文读者带来困惑,阻碍流畅阅读。 此外,“不太恰当的比喻”是一种相对的谦虚表达,指这个比喻虽有小瑕疵,但能基本说明眼下情况。如果按字面译为inappropriate会过度强调瑕疵,弱化比喻的合理性,而译成imperfect更能强调“瑕不掩瑜”的性质。 译文巧妙地转换了原文逻辑,避免了原文照搬至英文可能存在的语言不通和逻辑偏离问题,给英语读者带来流畅的阅读体验。 汪淼监听了审问者和叶文洁的对话,得知三体世界还向地球发送了两个质子,这将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又有哪些翻译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学习?我们将在下一期好书共读中揭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