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孝若版《张謇》上

 贝叶闲持 2023-05-25 发布于江苏

那天走过曾经的苏州医学院门口,现在已挂了苏州中学的牌子,创办医院院张謇雕像还立在门口正中的位置没有被移走。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追求自己价值的利益最大化,企业家更是。张謇他凭借一己之力,创办了20多家实业和370多所学校。他把企业创收全部用于地方建设和慈善事业,他自己却没有从企业拿过一分钱,往往还举债做实业,1926年去世之际,还欠下大量债务。

同一时期,他的团队还有费孝通的父亲等,把张謇的方法推广到各地。我们在后来的费孝通的身上也同样看到了他乡镇建设张謇的影子。

张謇虽有一妻四妾,但却直到46岁才得了张孝若这一个儿子,因此对其寄予厚望。张孝若从6岁起,先由日本人森田政子担任家教,8岁入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并由名士张景云课读,15岁入青岛大学中学部,后又进入上海震旦大学。

在父亲去世以后,张孝若开始接管主持父亲在南通的各项事业,先后任大生纱厂董事长、大达轮船公司总经理、淮南盐垦公司常务董事长、私立南通大学南通学院校长、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南通师范学校校长等。

可惜,在事业正辉煌的时候,他被仆人枪杀。而关于枪杀的原因,原因成谜,网上所传最多的是被杜月笙所杀。他的家人也都三缄其口,才导致他死因成谜。

我后来看到过一本南通的作家写沈寿传时写到了这段。因为本书虽是传记却写着纪实文学。更显扑朔迷离。

看上图,张大公子风度翩翩,特别有女人缘。比如说沈寿的女儿也吵着闹着也嫁给了这位张大公子。沈寿不能生养,就过继了哥哥的一个女儿。跟着沈寿在南通的时候,那时张孝若也已结婚,张謇做主,就把她许配给了自己的干儿子。沈寿的女儿自然看不上,天天跟在这位“孝若哥哥”的后面。终于生米煮成熟饭,双方父母只能成就了这段婚姻。

枪杀他的仆人是名退伍军人。有个漂亮的妻子。有一次来看老公正好遇上老公不在张孝若在,两人对上了眼。这件事,不止张孝若的妻子知道,他的母亲也知道。只是老年得子太过纵容。被仆人发现后,枪杀了张孝若。死时年仅37岁。

这个版本似乎也有道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把本书搜出来看看。

张孝若这本写他父亲的传记,用的是白话文,也不难读。儿子写父亲,总有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角度。我拣几段百度上没有的记录一下。

身世

张謇张氏,原本是常熟县人士。因元代末年躲避兵乱来到南通。祖上世代务农,大字不识。一直到他张謇的父亲才识字读书。

张謇为父亲妾氏金夫人所生。这里还有个典故。张謇的爷爷虽然不认识字,但为人及其讲义气。他在通州金沙这个地方,遇到了一姓吴的开瓷器店的小店主。店主没有儿子,便招了张謇的爷爷为婿,说定以后生了儿子要兼祧他们吴氏的。

不料说,婚后几年,这爷爷太能生,生多了娃又不想连累吴氏,便搬家到了西亭。吴氏也搬家到了海门。有情有义的爷爷,每月便让张謇的父亲走70里去看这个老丈人。

后来,吴姓老人去世,只剩下老岳母孤单一人。后来听说族辈中有个金氏,很贤孝,她便帮张謇的父亲娶了过来。一边可以侍候她,,一边珍重申明,将来生儿子是要兼祧他们吴氏的。

张謇的父亲原有一房正妻,兴化葛氏,生老大和老五。金氏生二三四。所以,张謇出生于1853年,时姓吴,名起元。

科考

张謇(吴起元)天分高,从小读书就很好。到了可以考试的时候遇见了麻烦事。过去科考,最初一步叫“小考”,也不是谁都能考的。大凡一个人,他的三代没有做过学官,或者没有进过学,那么他就不能随便考。

如果要考,就要同族中有资格的人,或者禀生做担保。同时怕生弊端,再由同县禀生连环出保。这样,就滋生了很多利益链。张謇那时候小,没出过远门见过世面。

张謇读书好,很多人都要来给他做保,一不想,被一张姓人利用,改了祖籍,这时他改叫张育才。张謇不负众望,果然考上了。为了得归本籍,他前后历经同治7年到12年的五年时间,历经艰苦。

张謇在30岁前后,已经名气很大了。主考官一为选拔人才而来,二来希望将来功成名就的人,能收在自己名下。他们为了录取张謇,也是绞尽脑汁。

光绪15年(1889年),张謇37岁,考会试,主考官为欣赏他的潘祖荫,又是对笔迹,又是看内容,想找出张謇的卷子,结果误中了无锡的孙叔和,潘公“懊丧的了不得”

第二年的会试,主考官为云南高蔚光,结果又错认了张謇的卷子,误推了陶世风做了会元。

到光绪18年时,翁同和一再交代不要再错过张謇,要细心校阅。众人一找再找,还是错过,错退了常州刘可毅。很欣赏张謇的翁同和,当时便急得掉下了眼泪。也是离奇曲折的一件事。

所以,张謇考中状元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光绪20年,慈禧60大寿,恩科会试,张謇于殿试中取得状元。那年主考官为翁同和和李鸿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