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童锦华/喜看稻菽千重浪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5-26 发布于湖南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读《袁隆平传》有感


作者:童锦华

怀着无限的虔诚和敬仰阅读完了《袁隆平传》,我的内心除了震撼还是震撼。袁隆平先生就是上帝派来的神农氏,是拯救全中国农民甚至是全世界农民的天使。他是那么的执着坚毅,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种子,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是那么的朴实无华,穿着的廉价的地摊货登上了国际舞台,再华丽的着装在他面前也会黯然失色;他是那么的风流倜傥,把高雅的小提琴拉得行云流水;他又是那么的感情丰富,那篇《妈妈,我想您了》让人潸然泪下;他还是那么的童心未泯,任凭小猫在他身上跳来跳去。在袁隆平先生的身上,我读到了持之以恒,不断创新;读到了赤胆忠心,心念苍生;读到了无悔付出,朴实真诚。尽管先生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却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心中,更活在我的父亲心中。

我的父亲,一个种了四十几年田的的农民,前年,他却失业了。他实在是因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不得不离开他的一亩三分田。于是,他烦躁,他无所事事,他坐立不安。是呀,一个在田里耕耘了半辈子的农民,怎么能轻易地离开他的战场呢!

父亲本是一名教师,由于超生,父亲就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文弱的父亲不再用一支粉笔来支撑我们一家八口人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一根长长的扁担,他的希望就在我们家的八亩田上。尽管父亲兢兢业业,没日没夜地操劳,但是收来的稻谷交上公粮以后就所剩无几,我们只得用红薯来充饥。为了能使一亩田的产量高一些,父母带着我们四处去买秧苗。有一次,我用自行车拖着一袋秧,由于路上沙子很厚,下坡时,我撞在一辆停在路边的货车上,差点命丧黄泉。那种为粮而奔波的记忆,刻骨铭心。即使现在,仍能在梦里情景再现。父母经常下到田里,比试比试稻苗的高度,掂量掂量稻穗的重量,比较比较谷粒的大小,尝试尝试稻浆的味道。到了双抢或秋收时,田野里,金黄一片,风一起,层层稻浪,煞是壮观。我们一家收割稻子,就像打仗一样,既分工,又合作,既紧张,又兴奋。每一项工作,都有条不紊,井然有序。杂交水稻的种植,使稻谷的产量更高了,我们家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有富余。父亲围着那一袋袋、那一堆堆的稻谷转来转去,间或停下来,用他那粗糙的手掌轻轻地抚摸着抚摸着,就像抚摸着他自己的孩子。这些粮食,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肚子,还让我们有了受教育的机会,眼睛里尽是笑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父母就靠着那些粮食换来的钱,让我们六个孩子都受到了教育,甚至是比我们村里的同龄人更多更好的的教育。

现在,父亲经常坐在台阶上,看满眼绿油油的田野,闻阵阵风捎来的清香,读袁隆平先生的书籍。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他把对袁降平先生的崇高的敬意,都融在对这些书的爱不释手中。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敬爱的袁隆平先生,尽管您已离我们而去,但您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一定会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们的饭碗一定会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手中。那颗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会在遥远深邃的宇宙中,深情地看着我们伟大的的祖国,无论是北国,还是南疆,无论是沿海,还是西北,所有的稻田里,都是一片金黄。地球上其他的国家,亦是如此。

作者简介

童锦华,岳阳县职业中专教师。

图片 :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