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初二(下)期中数学(教师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19北京一六一中学初二(下)期中数 学班级姓名学号考生须知本试卷共4页,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由主卷和附加卷组成,主卷部分满分100
分,附加卷部分满分20分。试卷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在答题纸上,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
纸交回。第I卷(主卷部分,共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时A.B.
C.D.2.下列各组数中,以它们为边长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4,5,6B.11,12,13C.2,3,4D.8,15,17
3.平行四边形ABCD中,若∠B=2∠A,则∠C的度数为A.120°B.60°C.30°D.15°4.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则
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A.8B.4C.8D.165.若A(1,),B(2,)两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是A.B.C.D.
无法确定6.如图,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C=4,BD=6,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A.16B.24C.D
.87.如图,正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在BD上,且BE=CD,则∠BEC的度数为A.22.5°B.60
°C.67.5°D.75°8.如图,分别沿长方形纸片ABCD和正方形纸片EFGH的对角线AC、EG剪开,拼成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K
LMN,若中间空白部分四边形OPQR恰好是正方形,且平行四边形KLMN的面积为50,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为A.24B.25C.2
6D.27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24分)9.化简的结果是。10.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点间的距离,
在池塘的一侧选取点O,分别取OA,OB的中点M,N,测得MN=32m,则A,B两点间的距离是m.11.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4,5
,那么最长边上的中线长等于。12.如图,一棵大树在离地面9米高的B处断裂,树顶A落在离树底部C点12米处,则大树断裂之前的高度为米
。13.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4cm,∠AOD=120°,则BC的长为。14.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的
图象如图,请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k值,k=。15.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E,F,P分别是AB,BC,AC上的动点,PE+P
F的最小值等于。16.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将锐角三角形纸片ABC(BC>A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边AB,AC,CA
上的点D,E,F使得四边形DECF恰好为菱形小明的折叠方法如下:如图AC边向BC边折叠,使AC边落在BC边上,得到折痕交AB于D;
C点向AB边折叠,使C点与D点重合,得到折痕交BC边于E,交AC边于F。老师说:“小明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明这样折叠得到菱形的
依据是。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4分,本题共12分)17.计算(1)(2)×(3)四、解答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其中2
3小题4分,24小题6分,其它每小题5分,本题共40分)18.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
E=DF,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19.如图,凹四边形ABCD中,CD⊥AD,AD=8,CD=6,AB=26,BC=24求
凹四边形ABCD的面积. 20.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请依据以下思路完成画图,并保留画图痕迹:第一步:(计算)尝试
满足=,使其中a,b都为正整数,你取的正整数a=,b=;第二步:(画长为的线段)以第一步中你所取的正整数a,b为两条直角边长画Rt
△OFF,使O为原点,点E落在数轴的正半轴上,∠OEF=90°,则斜边OF的长即为.请在下面的数轴上画图:(第二步不要求尺规作图,
不要求写画法)第三步:(画表示的点)在下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M,并描述第三步的画图步骤:。21.己知,如图所示,折叠矩形的一边A
D,使点p落在BC边的点F处,如果AB=8,BC=10.(1)求FC的长;(2)求EC的长. 2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
函数y=k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0,1)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交于点A(3,-2)(1)求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一次函数表达
式;(2)若点C是y轴上一点,且BC=BA,P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 23.如图,六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AB是其中
一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请在大长方形中完成下列画图,要求:①仅用无刻度直尺,②保留必要的画图痕迹.(1)在图(1)中画一个45°角,
使点A或点B是这个角的顶点,且AB为这个角的一边;(2)在图(2)中利用所学特殊四边形的知识,画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4.我们
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为边AB
、BC、CD、DA的中点,则中点四边形EFGH是形:(2)如图2,点P是四边形ABCD内一点,且满足PA=PB,PC=PD,∠AP
B=∠CPD,点E、F、G、H分别为边AB、BC、CD、DA的中点,试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3)若改变(2)中的条
件,使∠APB=∠CPD=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的形状是形。2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的坐标为
(,),点N的坐标为(,),且≠,≠,以MN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
(1)己知点A(2,0),B(0,2),则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面积为;(2)若点C(1,2),点D在直线y=5上,以CD为边
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解析式。第II卷(附加卷部分,共20分)填空题(本题6分)1.如图,OP=1,过P作P⊥OP且P
,根据勾股定理,得O=,再过作⊥O且,得O;又过作⊥O且,得O=2;O=;依此继续,得O=O(n为自然数,且n>0)二、解答题(本
题共14分,2小题6分,3小题8分)2.如图1,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压扁为边长为1的菱形ABCD,在菱形ABCD中,∠A的大
小为a,面积记为S.请补全下表:α30°45°60°90°120°135°150°S1填空:由(1)可以发现单位正方形在压扁的过程
中,菱形的面积随着∠A大小的变化而变化,不防把单位菱形的面积S记为S(α)。例如当α=30°时,S=S(30°)=;当α=135°
时,S=S(135°)=,由上表可以得到S(60°)=S(°);S(150°)=S(°),···,由此可以归纳出S(180°-α)
=S()。(3)两块相同的等腰立角三角板按图2的方式放置,AD=,∠AOB=α,试探究图中两个带阴影的三角形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
由(注:可以利用((2)中的结论)。3.己知如图1,正方形ABCD, C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CFE=90°, CF=EF,
连接CE,AE,AC,点G是AE的中点,连接FG.(1)用等式表示线段BF与FG的数量关系是.(2)若将△CEF绕顶点C旋转,使得
点F恰好在线段AC上,并且点E在线段AC的上方,点G仍是AE的中点,连接FG,DF.①在图2中依据题意补全图形;②求证:DF=FG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分析】结合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
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求解即可.【解答】解:A、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正确;B、=3,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
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D、=3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解答本题
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分析】根据勾股定理
的逆定理,只需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长边的平方即可.【解答】解:A、∵42+52=41≠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
不符合题意;B、∵112+122=265≠13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22+32=13≠42,∴不能构
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82+152=289=172,∴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
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3.【分析】先根据平
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B=180°,∠A=∠C,再由∠B=2∠A可求出∠A的度数,进而可求出∠C的度数.【解答】解:∵四边形A
BCD是平行四边形,∴∠A+∠B=180°,∠A=∠C,∵∠B=2∠A,∴∠A+2∠A=180°,∴∠A=∠C=60°.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列
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4,∴这个正方形的面积=×4×4=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
,熟记利用对角线求面积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5.【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结合点A、B的横坐标,求出y1、y2的值,二
者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1,y1),B(2,y2)两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1?y1=1,2?y2=1,
解得:y1=1,y2=,∵1>,∴y1>y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求出y1、y2的值.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结合点的横坐标,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求出点的纵坐标是关键.6.【分析】根据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性质,可以求得BO=OD,AO=OC,在Rt△AOD中,根据勾股定理
可以求得AB的长,即可求得菱形ABCD的周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BO=OD=AC=2,AO=OC=BD=3,A
C⊥BD,∴AB==,∴菱形的周长为4.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的运用,考查了菱形各边长相等的性质,本题
中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到BC=CD,∠DBC=45°,证出BE=BC,根据三角形的内
角和定理求出∠BEC=∠BCE=67.5°即可.【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C=CD,∠DBC=45°,∵BE=CD
,∴BE=BC,∴∠BEC=∠BCE=(180°﹣45°)÷2=67.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
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证出BE=BC是解决问题的关键.8.【分析】如图,设PM=PL=NR=KR=
a,正方形ORQP的边长为b,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设PM=PL=NR=KR=a,正方形ORQP的边长为b.由题
意:a2+b2+(a+b)(a﹣b)=50,∴a2=25,∴正方形EFGH的面积=a2=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图形的拼剪
,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
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本题共24分)9.【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直接写出结果即可.【解答】解:=3,故
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正的平方根,难度不大.10.【分析】根据M、N是OA、OB的中
点,即MN是△OAB的中位线,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即可求解.【解答】解:∵M、N
是OA、OB的中点,即MN是△OAB的中位线,∴MN=AB,∴AB=2MN=2×32=64(m).故答案为:64.【点评】本题考查
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应用,正确理解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出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斜
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解答】解:∵32+42=25=52,∴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5=2.5.故答案为:2.5.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出是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12.【分析】根据
大树折断部分、下部、地面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BC=9,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AB==15米.所以大树的高度是15+9=24米.故答案为:24.【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记9,12,15这组勾股
数,计算的时候较快.13.【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可得OA=OB,再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AOB=60°,然后判断出
△AOB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OA,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在矩形ABCD中,OA=O
B=AC=×4=2cm,∵∠AOD=120°,∴∠AOB=180°﹣120°=60°,∴△AOB是等边三角形,∴AB=OA=2cm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C===2cm.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本题主要
利用了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14.【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y=的性质: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
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得答案.【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k>0,∴k=3,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
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双曲线;(2)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3)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15.【分析】过点P作MN∥AD交AB于点M,交CD于点N,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MN⊥A
B,且PM≤PE、PN≤PF,由此即可得出AD≤PE+PF,再由正方形的面积为2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过点P作MN∥AD交AB
于点M,交CD于点N,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MN⊥AB,∴PM≤PE(当PE⊥AB时取等号),PN≤PF(当PF⊥
BC时取等号),∴MN=AD=PM+PN≤PE+PF,∵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AD=.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
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找出AD≤PE+PF.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根据正方形的性质找出PE+PF最小时,三点的位
置关系是关键.16.【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到CD和EF互相垂直且平分,结合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证得
结论.【解答】解:如图,连接DF、DE.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F,且OD=OC,OE=OF.则四边形DECF恰为菱形.故答案是
:CD和EF是四边形DECF对角线,而CD和EF互相垂直且平分(答案不唯一).【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总结:①菱形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②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③对角线互相垂直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12分,本题共12分)17.【分
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2)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3)利
用平方差公式和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解答】解:(1)原式=2+3﹣﹣5=﹣2;(2)原式=2×÷=2××3×=8;(3)原式=
=+2.【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
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四、解答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其中23小题4分,24小题
6分,其它每小题5分,本题共40分)18.【分析】连接对角线AC交对角线BD于点O,运用OA=OC,OE=OF,即可判定四边形AE
CF是平行四边形;【解答】证明:连接对角线AC交对角线BD于点O.∵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点E,
F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BE=DF,∴OB﹣BE=OD﹣DF,即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
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和菱形的性质,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知识找出线段之间的关系.19.【分析】连接AC,在Rt△ACD中,AD=8,
CD=6,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在△ABC中,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ABC为直角三角形,利用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差求图形的面积.
【解答】解:连接AC,在Rt△ACD中,AD=8,CD=6,∴AC===10,在△ABC中,∵AC2+BC2=102+242=26
2=AB2,∴△ABC为直角三角形;∴图形面积为:S△ABC﹣S△ACD=×10×24﹣×6×8=96.【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
及其逆定理的运用,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关键是得到△ABC为直角三角形.20.【分析】第一步:利用实数的运算可确定a和b的值;第二步:
4对应的点为E点,过点E作数轴的垂线,再截取EF=2,然后连接OF,则OF=;第三步:如图,在数轴的正半轴上截取OM=OF即可.【
解答】解:第一步:a=4,b=2;第二步:如图,OF为所作;第三步:如图,以原点为圆心,OF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M,则点M
为所作.故答案为4,2;以原点为圆心,OF为半径画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M,则点M为所作.【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
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
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21.【分析】(1)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F=AD=10,DE=EF,在Rt△ABF中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F=6,则FC=4;(2)设EC=x,则DE=EF=8﹣x,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42=(8
﹣x)2,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DC=AB=8,AD=BC=10,∠B=∠D=∠C=90°,
∵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AF=AD=10,DE=EF,在Rt△ABF中,BF=BF===6,∴FC=BC﹣
BF=4;(2)设EC=x,则DE=8﹣x,EF=8﹣x,在Rt△EFC中,∵EC2+FC2=EF2,∴x2+42=(8﹣x)2,
解得x=3∴EC的长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折叠变换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形根据翻折的性质得到一些相等的线段,然后灵活运
用勾股定理进行解答.22.【分析】(1)依据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0,1),与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交于点A(
3,﹣2),即可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和一次函数表达式;(2)由A(3,﹣2),B(0,1)可得,AB==3,即可得到BC=3,再
根据BO=1,可得CO=3+1或3﹣1,即可得出点C的坐标.【解答】解:(1)∵双曲线y= 过A(3,﹣2),将A(3,﹣2)代入
y=,解得:m=﹣6.∴所求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点A(3,﹣2),点B(0,1)在直线y=kx+b上,∴﹣2=3k+b,
b=1,∴k=﹣1,∴所求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x+1.(2)由A(3,﹣2),B(0,1)可得,AB==3,∴BC=3,又∵BO
=1,∴CO=3+1或3﹣1,∴C(0,3+1 )或 C(0,1﹣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
解析式和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3.【分析】(1)利用矩形的性质作出等腰直角三
角形ABC和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从而得到45°的角;(2)先通过连接矩形的对角线得到AB的中点M,再利用(1)中的作法作正方形得
到AB的对边的中点N,则MN垂直平分AB.【解答】解:(1)如图1,∠ABC=45°,∠DAB=45°;(2)如图2,MN为所作.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复杂作图是在五种基本作图的基础上进行作图,一般是结合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方法.决此类题目的
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也考查了矩形的性质.24.【分析】(1)如
图1中,连接BD,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只要证明EH∥FG,EH=FG即可.(2)四边形EFGH是菱形.先证明△APC≌△BPD,得
到AC=BD,再证明EF=FG即可.(3)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只要证明∠EHG=90°,利用△APC≌△BPD,得∠ACP=∠
BDP,即可证明∠COD=∠CPD=9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明.【解答】(1)证明:如图1中,连接BD.∵点E,H分别为边
AB,DA的中点,∴EH∥BD,EH=BD,∵点F,G分别为边BC,CD的中点,∴FG∥BD,FG=BD,∴EH∥FG,EH=GF
,∴中点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EFGH是菱形.证明:如图2中,连接AC,BD.∵∠APB=∠CPD,∴∠APB+
∠APD=∠CPD+∠APD即∠APC=∠BPD,在△APC和△BPD中,,∴△APC≌△BPD,∴AC=BD∵点E,F,G分别为
边AB,BC,CD的中点,∴EF=AC,FG=BD,∵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是菱形.(3)四边形EFGH是正
方形.证明:如图2中,设AC与BD交于点O.AC与PD交于点M,AC与EH交于点N.∵△APC≌△BPD,∴∠ACP=∠BDP,∵
∠DMO=∠CMP,∴∠COD=∠CPD=90°,∵EH∥BD,AC∥HG,∴∠EHG=∠ENO=∠BOC=∠DOC=90°,∵四
边形EFGH是菱形,∴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正
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5.【分析】(1)根据定义建
立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由勾股定理求边长AB=4,由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2)先确定直线CD与直线y=5的夹角是45°,得D
(4,5)或(﹣2,5),易得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1或y=﹣x+3;【解答】解:(1)如图1∵点A(2,0),B(0,2)
,∴OA=2,OB=2,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4,∵四边形ABCD是菱形,∴OA=OC=2,OB=OD=2∴A
C=4,BD=4∴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面积==8,故答案为:8;(2)如图2,∵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直线CD
与直线y=5的夹角是45°,过点C作CE⊥DE于E,∴D(4,5)或(﹣2,5),设直线CD解析式为y=kx+b,由题意可得 或解
得: 或∴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1或y=﹣x+3;【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
求解析式,点P,Q的“坐标菱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四、填空题(本题6分)26.【分析】首先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P4,再由OP1,OP2,OP3的长度找到规律进而求出OP2019的长.【解答】解:由勾股定理得:OP1==;得
OP2==;得OP3===2;OP4==;依此类推可得OPn=,∴OP2019===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
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由已知数据找到规律.五、解答题(本题共14分,2小题6分,3小题8分)27.【分析】(1)过D作DE⊥AB于
点E,当α=45°时,可求得DE,从而可求得菱形的面积S,同理可求当α=60°时S的值,当α=120°时,过D作DF⊥AB交BA的
延长线于点F,则可求得DF,可求得S的值,同理当α=135°时S的值;(2)根据表中所计算出的S的值,可得出答案;(3)将△ABO
沿AB翻折得到菱形AEBO,将△CDO沿CD翻折得到菱形OCFD.利用(2)中的结论,可求得△AOB和△COD的面积,从而可求得结
论.【解答】解:(1)当α=45°时,如图1,过D作DE⊥AB于点E,则DE=AD=,∴S=AB?DE=,同理当α=60°时S=,
当α=120°时,如图2,过D作DF⊥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F,则∠DAE=60°,∴DF=AD=,∴S=AB?DF=,同理当α
=150°时,可求得S=,故表中依次填写:;;;;(2)由(1)可知S(60°)=S(120°),S(150°)=S(30°),∴
S(180°﹣α)=S(α)故答案为:120;30;α;(3)两个带阴影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证明:如图3将△ABO沿AB翻折得到菱形
AMBO,将△CDO沿CD翻折得到菱形OCND.∵∠AOD=∠COB=90°,∴∠COD+∠AOB=180°,∴S△AOB=S菱形
AMBO=S(α)S△CDO=S菱形OCND=S(180°﹣α)由(2)中结论S(α)=S(180°﹣α)∴S△AOB=S△CDO
.【点评】本题为四边形的综合应用,涉及知识点有菱形的性质和面积、解直角三角形及转化思想等.在(1)中求得菱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在(
2)中利用好(1)中的结论即可,在(3)中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菱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基础,难度不大.28.【分析
】(1)先判断出△AGB≌△CGB,得到∠GBF=45°,再判断出△EFG≌△CFG,得到∠GFB=45°,从而得到△BGF为等腰
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2)①画图2即可;②如图2,连接BF、BG,证明△ADF≌△ABF得DF=BF,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AG=EG=BG=FG,由圆的定义可知:点A、F、E、B在以点G为圆心,AG长为半径的圆上,∠BGF=2∠BAC=90°,所以△B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结论.【解答】解:(1)BF=FG,理由是:如图1,连接BG,CG,∵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C=90°,∠ACB=45°,AB=BC,∵EF⊥BC,FE=FC,∴∠CFE=90°,∠ECF=45°,∴∠ACE=90°,∵点G是AE的中点,∴EG=CG=AG,∵BG=BG,∴△AGB≌△CGB(SSS),∴∠ABG=∠CBG=∠ABC=45°,∵EG=CG,EF=CF,FG=FG,∴△EFG≌△CFG(SSS),∴∠EFG=∠CFG=(360°﹣∠BFE)=(360°﹣90°)=135°,∵∠BFE=90°,∴∠BFG=45°,∴△B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F=FG.故答案为:BF=FG;(2)①如图2所示,②如图2,连接BF、B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ABC=∠BAD=90°,AC平分∠BAD,∴∠BAC=∠DAC=45°,∵AF=AF,∴△ADF≌△ABF(SAS),∴DF=BF,∵EF⊥AC,∠ABC=90°,点G是AE的中点,∴AG=EG=BG=FG,∴点A、F、E、B在以点G为圆心,AG长为半径的圆上,∵=,∠BAC=45°,∴∠BGF=2∠BAC=90°,∴△BG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F=FG,∴DF=FG.【点评】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的性质,判断△BG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难点.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