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0北京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汇编:物态变化(填空题)(教师版)
2023-05-26 | 阅:  转:  |  分享 
  
2020北京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汇编:物态变化(填空题)一.填空题(共12小题)1.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云雾缭
绕”的效果。这种雾气的产生过程是:干冰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   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使空气中的   液化
形成小水滴。2.小蓓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
蓓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请你根据这些资料判断,该实
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3.(1)图1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是   cm。(2)图2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4.(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1)如图1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如图3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5.(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甲的温度/℃3540454954586367…乙的
温度/℃4446484848484950…(1)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是   ;(选填“海波”或“蜡”)(2)在t=6mi
n时,乙物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如图所示,可以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是   (选填序号)(4)在探究
固体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规律时,如果记录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6.(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纸的着火点约
183℃,酒精灯火焰温度约400℃,吹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约60℃。如图所示,用纸锅装些水。若用吹风机吹出的热风给纸锅加热,水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若将纸锅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在水沸腾时,纸锅   (选填“会”或“不会”)燃烧。7.(2020秋?西城
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低于0℃。这时观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会发现白霜。白霜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它在形成过程中要   热量。向
冰块中加盐的目的是   (填“降低”或“升高”)冰的熔点。8.(2020秋?海淀区期中)取一支较大的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液态乙
醚(乙醚RDEV是一种化学药品)。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如图所示。向外拉活塞,注射器中的液态乙醚“消失”(看不到了
),这是由于液态乙醚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再往里推活塞,又可以看见注射器中有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注射器内看不到的乙醚
蒸气发生了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   的方法能使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9.(2020秋?海淀
区期中)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甲、乙、丙、丁四个试管中的物质的熔化过程进行研究,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同一
坐标纸上画出四种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试管   中的物质是非晶体;试管   和   中的物质可能是
同一种物质(均选填“甲”、“乙”、“丙”或“丁”)。10.(2020秋?海淀区期中)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用滴管向玻璃板
上分别滴加相同质量的水,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过程,探究影响玻璃板上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其中甲图所示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
水的   是否有关。乙、丙两图的实验中都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水的质量和水的   。11.(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温度计玻璃泡中
的测温物质有的是水银,有的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和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所示。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   
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12.(2010?平谷区二模)图所示,温度
计的示数是   ℃。2020北京初二物理上学期期中汇编:物态变化(填空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2小题)1.【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
化、升华。【解答】解: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云雾缭绕”的效果。这种雾气的产生过程是:干冰迅速升华为气
态,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故答案为:升华;吸收;水蒸气。【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
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分析】晶体熔化的
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解答】解: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所以碘会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形成碘蒸气,不能说明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故答案为:不能。【点评】深入理解熔点和沸点的含义,可解答此题。3.【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
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
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
。【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铅笔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6.50cm对齐,所以铅笔的长度为L=6.50cm;(2)由图知:在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
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温度计液柱液面在0℃以上,说明温度高于0℃,为32℃。故答案为:(1)6.50;
(2)32。【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和温度计的分度值和读数,在物理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4.【分析】(1)温度计读数时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液柱指示的位置读数;读数时,要分清零上
还是零下;(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1.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1.
0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的温度计是体温计,分度值是0.1℃,液柱指示在37℃
后面第3个小格上,因此读数为37.3℃;(2)图中温度计的液柱位置在零摄氏度以下,分度值为1℃,故其示数为﹣13℃;(3)图中刻度
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起始端对应的刻度为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为2.60cm,则物体的长度为:2.60cm。故答案为:(1
)37.3;(2)﹣13;(3)2.60。【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5.【分析】(1)蜡是非晶体,而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进行判断;(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不断吸热,晶体
温度不变,晶体全部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就会升高。找出关键的温度点,可判断每一时间段物质所处的状态;(3)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化温
度,并且在熔化前和熔化完成后吸热温度升高;(4)熔化过程时间短而记录温度时间长的话会不能准确反映熔化的特点。【解答】解:(1)由表
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在加热过程中,其温度不断升高,所以甲应是非晶体蜡;乙的温度达到48℃后保持不变,所以乙是晶体海波;(2)海波是晶
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在t=6min时,海波已经熔化完成,所以海波此时应是液态;(3)晶体在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温度达到熔
点并继续吸热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熔化完成后继续吸热温度再次升高,故可以描述晶体熔化的图象是C;(4)如果固体的质量比较
小,则熔化时间比较短,如果记录时间间隔比较长时,不能准确反映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故答案为:(1)蜡;(2)液;(3)
C;(4)不能准确反映出这种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
程中的区别。6.【分析】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液体沸腾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能够不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点是100℃,吹风机吹出的热风温度约60℃,用吹风机吹出的热风给纸锅加热,达不到水的沸点,所以
水不会沸腾;酒精灯火焰温度约500℃,且纸的燃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不再升高,所以在纸锅里装一些水,放在火上加
热,过一会儿发现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故答案为:不会;不会。【点评】本题是对于沸点和燃点的考查,看似神奇的现象,用我们的物理知
识来分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原理。7.【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晶体中有杂质可以降低晶体的熔
点。【解答】解:易拉罐中液体温度很低,所以易拉罐本身温度也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易拉罐,由气态直接凝华成为固态的白霜,
同时会放出热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低于0℃,所以实验中加盐的目的是降低冰的熔点。故答
案为:凝华;放出;降低。【点评】分析物态变化现象时,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来判断。8.【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的方法有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解答】解:液态乙醚“消失”,是乙醚由液态汽化为气
态,再往里推活塞,又可以看见注射器中有液态的乙醚,是乙醚蒸气又液化为液态,这一实验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的方法能使物质由
气态变为液态。故答案为:汽化;液化;压缩体积。【点评】知道液化汽化概念,理解液化的两个方法,可解答此题。9.【分析】要解决此题,需
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同时要掌握熔点的概念。【解答】解:(1)从图中可以
看出乙、丙、丁在熔化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故三种物质都属于晶体,甲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2)同种晶体的熔
点或凝固点是相同的,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乙和丙的熔点相同,故它们有可能是同一物体;故答案为:甲;乙;丙。【点评】此题主要通过图象考查
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同时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同一种物体的熔点相同。10.【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
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探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解答】解:甲图
: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水,水上方的空气流速一定,将一块玻璃板上的水摊开,增大表面积,观
察两块玻璃板上的水蒸发快慢,因此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乙图:两玻璃板上分别滴有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上方的空气流速
一定的水,其中一块玻璃板加热,因此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温度的关系。丙图:两玻璃板上分别滴有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温度相同的水,使其
中一块玻璃板上的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加快,因此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因此,乙、丙两图的实验中都需要控制不变的量
是水的质量和水的表面积。故答案为:表面积;表面积。【点评】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和分析,是解
答本题的关键。11.【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解答】解:此时水的沸点是100℃,高于酒精的沸点,100℃时,酒精
是气态,水银是液态,所以采用水银温度计。故答案为:水银。【点评】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一定要使被测温度在液体温度计工作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之间,否则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12.【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解答】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20”在“10”的上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14℃。故答案为:14。【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 / 2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