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破天惊 闯王之谜

 激扬文字 2023-05-26 发布于四川

众所周知,闯王李自成死于湖北九宫山。但金庸却在小说《雪山飞狐》中石破天惊地提出闯王其实另有归宿。这是小说家言还是确有其事?

金庸博闻强记,他的小说向来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不会信口开河。闯王之死到底真相如何?个中秘密,不妨容我道来。

1644年,是明崇祯十七年,也是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顺朝永昌元年。是年闯军攻破北京,达到军事巅峰。但李自成得意未久,因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交恶,吴转与满清联手。山海关一役,闯王首尝败绩,形势随即急转直下。很快退守陕西,却因猜忌妄杀股肱之臣李岩,自毁长城,致军心震荡。隔年正月潼关失守,遂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先后转战至邓州、襄阳、武昌等地,一路损兵折将。

在清军英亲王阿济格统帅的八旗精锐追击下,闯军仓促退至湖北通城九宫山。疲惫的闯王亲率轻骑20余人登山探路,偶遇当地乡兵,猝然之下竟不敌而死。当乡民意识到李自成的身份后,惊骇不已,于是悄悄掩埋了尸体。但闯王之死还是传至军中,悲愤交集的闯军报复性地扫荡了九宫山一带。血雨腥风之后,一位程姓乡绅到南昌向阿济格报告了此事,并交出了大顺朝的金印、龙袍等证物。阿济格大喜过望,旋即上报清廷。他报功心切,并未亲往查验尸体。毕竟时值盛夏,尸体容易腐烂,而物证明确,造不得假,自认没有身冒酷暑往返奔波的必要了。世上从此没有了闯王的名号。

李自成败退路线

七年后,深谷幽静的湖南石门县夹山村忽然来了一位西北口音的和尚,住在已经废弃的灵泉寺。他法号奉天玉,在此收徒念经,开荒种地,化缘修寺。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们见他虔诚向佛,纷纷被他感化,捐钱捐物以助他修寺。石门县不大,很快连知县也知道了,循着消息寻访至此,交流之下发现禅师谈吐不凡,他在讲解佛法之外,对大致天下形势小至县里的事务都颇有见地,不禁深为折服,于是带头捐款。此后几任知县也都多有造访,跟他谈禅说道。

转眼到了康熙年间,时任知县何璘也同样跟奉天玉禅师相交匪浅。但大和尚渐已老迈,参禅打坐之外,就总是倚立山头,默然望向北方。曾经伟岸的身躯,已有些佝偻。瘦削的脸庞,尽显沧桑。这时候他的徒弟野拂总是悄悄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却也不去打扰他。野拂的眼中同样怅然湿润,他知道师父在想什么。不久,大和尚圆寂了。

三年后,何璘从一位老儒口中偶然得知,奉天玉很可能就是闯王李自成。因为“奉天”二字不像普通出家人的名号。李自成曾自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而“奉天玉”去掉一点就是“奉天王”,岂非同名?何璘吃惊不小,在寺中取出禅师画像,再对比史书中对李自成相貌的描述“高颧深颔,鸱目曷鼻”,果然很相符。看来李自成在九宫山只是诈死,他这么多年都是以和尚的身份隐身于夹山。

想到自己曾与朝廷对头有过交往,如果上头追究下来,不堪设想……虑及此,何璘冷汗涔涔。思前想后,他唤来自己的心腹下人,如此这般交代了一番。

不久后,和尚墓碑上的“奉天玉”三字被人抹去。这件事从此无人提及。

夹山灵泉寺

三百多年后,人们从地方志《澧州志林》发现了线索,并在野拂的墓碑上看到了“战吴王于桂州,追闯王于澧水”的字句,推断野拂当是闯王曾经的部属,他追随闯王出家是为了保护、照顾他。这进一步印证了奉天玉就是闯王李自成。

一生波澜壮阔金戈铁马的闯王,就这样悄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行文至此,笔者不禁在想,在来到夹山寺之前的几年里,李自成在干什么?也许他仍然心有不甘,也许仍想力挽狂澜。自己在风起云涌间推翻了明朝,却未能阻止满清入关,他可曾懊悔过自己与吴三桂交恶的草率自矜?追随自己的部属们不断的倒下,血染沙场。如若李岩不死,局势是否仍可以收拾?风云变幻,在满清、南明、大西等各方势力的倾轧下,他的部众被不断地打散,他的雄心也一点点消退。眼见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忽然有一天,他醒悟了这世间的争斗不过是幻化一场,于是转身投向佛门……

在佛灯氤氲中,李自成是否真的放下了一切?自己戎马一生,号为“闯王”,原本起兵也不过是为了帮助食不果腹的穷苦百姓。而在他修禅念佛时清朝社会已然渐趋稳定,底层民众也再次能够饱腹。这时的他是否就此释然,而看淡了个人荣辱?

奉天玉大和尚之墓

正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写透了王朝更替的沉重: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