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53人遇难且领导含冤入狱,美日如何坑中国?中国的反击令人鼓掌

 冬不拉拉 2023-05-26 发布于新疆

在蓝鲸系列钻井平台出现之前,我国被美日坑惨了,150名优秀人才遇难,领导含冤不白。2019年,我国一雪前耻,建造了一艘让全球轰动的巨无霸钻井平台——“蓝鲸2号”。

通过这艘平台,我国开采了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解决了让众多科技大国苦恼的可燃冰开采问题,先进程度遥遥领先于世界。

文章图片1

我国曾在油气开采的历史上,有过两次损失极为惨重的大事故,这才痛定思痛,有了一雪前耻的“蓝鲸2号”。

全球工业大变革后,石油摇身一变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各国掀起了一股到海洋勘探油气资源的浪潮,中国也不例外。

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发展才刚刚起步,并不像他国一样,具备属于自己的海上钻井平台和海上石油勘探的技术。

导致我国不得不向国外寻求帮助,但却被美日两国坑惨了。美日两国究竟做了什么?而我国又是如何一雪前耻的?

文章图片2

中国自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以火箭般的速度飞升,石油需求量大幅度提升。

为了更好地发展,只能加大石油量补给,可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我国储备量不足以撑起高速的发展,这也成为了一项难题。

但这个难题并没有困扰我们太久,勘察队经过勘察发现我国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文章图片3

只不过,机遇和难题往往相伴相生,我国刚成立不久,并没有如他国般有着属于自己的资源以及技术来开采海洋石油。

基于这个原因,我国决定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来进行海洋石油开采。

很快,基于自身经济条件的考量,我国从日本手里引进了一艘钻井平台,并改名为“渤海二号”。

这艘船于1968年降世,它是一台自升式钻井,大型特殊的飞船平台,被日本使用好几年后被我国购买。

文章图片4

在购回的最初几年,“渤海二号”作业十分成功,在渤海湾为我国开发了大量油田。

本来事情到这里都没什么问题,但意外往往就在不经意间。

1979年11月,“渤海二号”在渤海湾完成钻井作业后,收到指令前往新的工作区域继续开展开采任务。

为了接下来的迁移和新作业的开展,石油勘探局开展了一次会议,最终一致决定通过拖船来迁移平台。

文章图片5

25日,“渤海二号”如往常一般正常运作,但这时海面上刮起了七、八级的大风,对于常年在海上工作的人员来说见怪不怪,于是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再者说,这艘钻井平台是从国外进口的,以它的构造来说,抗风能力是极强的,至少可以抵御十二级台风。

因此执行拖船任务的人员并没有停下手,而是继续工作。随着时间推移,大风并没有变小,反而越变越强烈,整个大海都在舞动。

一阵阵的巨浪疯狂击打着船只,整个船体变得摇摇晃晃,许多器材设备受到强烈的冲击。

文章图片6

大量海水涌上来,淹至泵房的配电盘上,引发短路起火,配电盘被彻底烧坏,排水装置也被摧毁,涌进船舱内的海水没办法排出。

石油工人们当即聚在一起,共同排水,但大海并没有手下留情。

随后一阵强烈的大风拂过,海水一瞬间大肆涌进船舱,舱内积水逐渐增多,船体开始倾斜下沉众人纷纷坠入冰冷的海底中。

事发后,只成功营救了两名石油工人,剩余的72名工人全部遇难。

文章图片7

这场事故引起全球轰动,社会舆论铺天盖地地袭来,不少人一致认为,此次事故是中方的责任,那个年代,国外技术先进众所周知,不可能是设备问题。

甚至还有人阴阳怪气地嘲讽,既然不会使用着先进的设备,就不该再浪费人民的血汗钱以及使用国家有限的外汇去进口。

还有人甚至说,我们可以向外购买石油,不要再继续自己进行开采工作了,以免这样的大型事故再次发生。

类似这样的别有用心的丧气言论席卷全国。为了查明真相,还死难者一个公道,我国很快成立调查组,搞清楚事情的原委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文章图片8

后经调查表明,这是一场因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

按照规定,如若海上出现六级以上且还有增加趋势的大风,需停止一切工作,开始撤离返航,但“渤海二号”在遇大风时还继续执行拖船作业,这明显是不符合规定的。

且“渤海二号”的工作人员任由一些按规需卸载的装备在船只上,也没有排出压载水,这使得压载水堆积且船体重心偏高,最终导致船体沉入海底。

随后,经国务院讨论决定,免去石油部负责人的职务,对主管相关工业的副总理记过;对事故直接当事人进行追责。

文章图片9

处罚结果一出,备受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很多专家表示调查结果不太完全,请求打捞“渤海二号”,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

后经打捞,模拟事故技术等一系列操作后发现,这起事故并不算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而是它本身存在设计缺陷。

“渤海二号”通风筒没有配备密封装置,并且基地处理应做高设计,也并未达到要求,使得平台遭遇强风大浪时,海水由通风筒涌进,导致船舱被淹没。

另外,日本在出售这艘船只的时候,隐瞒了大量修补的事实。

文章图片10

许多二次修补通风筒的母扣和公扣没有用第一次建造时的型号,导致遇风浪时,三分之一的通风筒被快速打掉,海水快速涌入,侧翻沉入海底。

这样的结果不禁让人唏嘘,72名优秀石油工人牺牲,在真相大白前,还要被扣上操作不当导致翻船的帽子,没办法享受烈士待遇。

高层领导面临的严重处罚,虽然后续重新翻案审批,但他们也已经遭受的苦难和被毁的仕途无法挽救。

此后,我国也放弃了从国外进口设备的念头,选择一起合作开采石油,这样不仅可以积攒先进设备的操作经验,也不会在设备上栽跟头。

文章图片11

但让中国想不到的是,这也是一个大坑。

1982年9月,我国选择了在勘测、开采方面,都有着高超技术和丰富经验石油公司阿科接触,双方相谈甚欢,很快就签署了合作协议。

为了更快进行作业,获取更多的油气资源,阿科公司便带着租借的“爪哇海”号前往我国莺歌海区域。

这艘“爪哇海”号于1974年诞生,总长达1200多米,工作水深305米,钻井深度7620米;最重要的是它号称拥有100节的抗风能力。

文章图片12

爪哇海号有着硕果累累的战绩,曾进行过多项钻井作业,共打下100多口井,后被誉为“海上钻井王者”。

“爪哇海”号很快抵达我国南海区域,在这里的表现十分出色,战果也十分丰厚,它来到南海打的第二口井——莺歌海崖13-1大气田,收获了极其丰富的天然气流,

于是“爪哇海”号继续前往下一个目标海域,打算拿下第三口井,不断创造辉煌。而意外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10月,在“爪哇海”号不远处的中沙群岛的东北方向海域上,一个台风正在生成,并且有可能逼近正在钻井作业的莺歌海域。

文章图片13

与“爪哇海”号签订气象服务的公司,意识到危险降临,赶忙向“爪哇海”号发出台风警报,要求他们尽早撤离,规避这次台风。

接下来的几天内,气象台不断向阿科公司发送台风预警,共达四十多次,还有连续不断的电文以及紧急电话。

可阿科公司的钻井总监并不信任我国的气象台,曾不屑地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场强风罢了。

而“爪哇海”号设计可以抵御15级的大风,这种海上情况以往也曾遇到过,并不需要过多在意。

文章图片14

因此,“爪哇海”号于21日至25日这四天里,继续在莺歌海域正常作业,并没有进行迁移和疏散非必要工作人员的工作。

阿科公司的自大、固执最终害惨了大家。

25日晚,台风经过“爪哇海”号的作业区域时,风力已达到12级,巨浪滔天,以势如破竹之势向毫无助力的“爪哇海”号袭来。

如此强大的风力,早已超出“爪哇海”号的承受范围,钻井船整个侧翻,淹没入海中,船上的81名工作人员也和爪哇海号一样,顷刻间消失在大海上。

最后的时刻来得十分突然,以至于没有人来得及像外界求救,当然,也就没有人知道他们当时到底遭遇了什么。

文章图片15

最终只给中国与阿科公司基地留下最后一句传信“作业区风力越来越大,钻井船摇摆越来越大,已要求全体人员船上救生衣”。

“爪哇海”号失踪,再次引起全球轰动,我国迅速派遣舰船以及飞机前往遇难海域进行搜救。

随后发现海面上除了残留的零碎物品,并没有看到任何相关工作人员,这代表着“爪哇海”号已整体沉入海底。

直到1984年1月23日,我国才开始停止了对“爪哇海”号的搜救,相关调查工作也只能暂停。在历时三个月的营救行动中,并未发现幸存者,甚至连遗体的踪迹都没有。

文章图片16

这场原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却因负责人的固执自大引发了这样惨烈的悲剧,81名优秀工作者的牺牲以及国家的几亿损失,都让人痛心不已。

以上的两大事故,让我国得到了教训,依赖他国并不是长远以及高明的政策,只有靠自己,自主研发才能真正开发国内海域丰富的油气资源。

自此,我国立志要自己研制出一款安全性高,效率也高的钻井平台。

随后,我国自建了渤海一、三、五等以单数命名的钻井船只,在收获经验和基础后,还引进国外钻井船只,加以学习和研究。

文章图片17

数十年过去,我国研发钻井平台的实力得到提升,2011年,我国建造了第一艘深水钻井平台“981”。

它是一艘半潜式钻井平台,并且从之前的钻井深度500米飙升到3000米。

2012年,“981”在南海正式进行钻井作业,收获了3000亿吨的资源。这丰硕的战果和成就,让中国正式加入到世界钻井平台的队伍中去。

与此同时,我国勘察队发现南海北部区域有着极为丰厚的可燃冰资源。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与水结合的固体化合物,含有大量的甲烷,燃烧速度快,并且其产生的能量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好几倍。

文章图片18

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人类头痛不已的空气污染问题。

还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可燃冰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普遍需求的重要自然能源,有着难以估算的发展前景和价值。

于是我国加大马力,从2013年开始,斥巨资建造新一代钻井平台,创造更为完善的开采设备,以保证更好地开发可燃冰。

2017年,我国成功建造出全新的钻井平台,并以海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为其命名,编号是1号。

文章图片19

5月,“蓝鲸1号”圆满完成采取可燃冰试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雄厚的实力。

可燃冰开采极其困难,藏在海底深处,同时极易挥发,这让很多科技大国头疼。这个问题在“蓝鲸1号”开采试验圆满成功后被攻破,我国掌握了可燃冰开采的全部技术。

即便取得了如此丰厚的战果,我国仍坚持创新理念,于2019年,创建了一个加强版的钻井平台——“蓝鲸2号”。

随后开展了试验作业,成功突破了之前的可燃冰开采产量,实现了新突破。

文章图片20

我国的不认输、艰苦学习、独立自主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造就了我国荣获国际强国的称号,打破 “国外先进”的固有形象,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脊梁和韧性,带领国家高质量发展,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身为这样强大的祖国的子民,我们要把这伟大的创新、奋斗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不断谱写新篇章。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