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的权力觉醒意识(万历-泰昌)

 历史的精神世界 2023-05-26 发布于北京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万历不战不和,不死不灭。


1

 
小万历长大了,权力意识觉醒。


万历觉醒在朝政的表现,是清算冯保、张居正,在后宫的表现,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立太子。
 
万历要立心爱的女人郑贵妃的儿子,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但外朝大臣们,坚决要求册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君臣之间就此展开长达十四年的拉锯,寸步不让。
 
经过漫长的拉锯之后,最终是以皇帝的妥协告终,朱常洛还是被立为皇太子。

这次立国本之争,后宫中的李太后也参与了。
 
她同病相怜的心结,同情宫女出身的王恭妃,看不惯被儿子宠上天的郑贵妃。
 
在李太后和外朝大臣的共同努力下,才迫使万历皇帝妥协了。
 
但王恭妃母子就倒霉了,万历不敢拿母亲撒气,所以只能拿王恭妃母子撒气。
 
王恭妃好容易晋升了皇贵妃,却直接被打入冷宫,饱受虐待,最后双目失明。
 
朱常洛虽然被立为太子,但在父亲的冷眼,郑贵妃的明枪暗箭之下,也只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幸亏贤惠的王皇后暗中保护,数次帮助太子化险为夷。
 
就连王皇后也因此而被万历所冷落,虽然一直和皇帝同室而居,又有皇后的尊号,但境遇远不及受宠的郑贵妃。

 




2

郑贵妃一直受宠,一直没有消除废长立幼之心。
 

王皇后及朝臣们虽然努力保护皇太子朱常洛,但也是每天都面临明枪暗箭。
 
万历皇帝则浑浑噩噩的在后宫混日子,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降不死。
 
万历四十年之后,皇帝年事已高,储位争夺渐趋平稳,但仍暗藏杀机。
 
有官员进言,郑贵妃和朱常洵母子要谋害皇太子,万历便令福王朱常洵就藩。
 
朱常洵磨磨蹭蹭到了河南之后,万历皇帝赏赐巨万,福王富可敌国。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明代藩王制度。
 
朱元璋创立的藩王制度,最早是器重自己的儿子们,但朱棣篡位后,开始严防藩王干政。
 
到了宣宗朝之后,藩王的护卫基本都被收缴完毕,藩王政策逐渐演变成“养猪政策”
 
到明代中后期,对藩王的管制更严格,禁止二王相见、禁止宗室与勋贵联姻、禁止宗室出仕、禁止宗室来京朝觐奏事、禁止藩王私自出城,推出等等政策。
 
当然随着老朱家子孙枝繁叶茂,供养藩王也成为最终财政崩溃的一个重要因素。
 
万历年间,宗室人口达到十五万多人,宗藩支出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
 
像福王这种待遇,一个藩王顶几十上百个普通宗室。却也有很多贫苦宗室,因为政策管制不能正常工作,国家也拖欠粮饷,连饭都吃不上。甚至有的宗室实在饿极了,主动妄议朝政,到监狱里吃饭去了。
 
连宗室藩王都如此贫富分化,社会上的贫富分化程度可见一斑。
 
朝野上下都知道,只要福王就藩,离开京城,基本就不能再掀起波澜。万历再宠这个儿子,也只能是多赏资财而已。
 
万历四十三年的“挺击案”,也侧面反映出夺嫡之争尚未平息。
 
在大白天,一个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闯入太子的慈庆宫,打伤多人,一直打到太子门前,才被内侍们抓获。事发后审问,张差供出了宦官庞保、刘成,这两个宦官恰恰是郑贵妃的亲信。
 
最后是万历抹稀泥了事,除了将张差处死,暗中将庞保、刘成灭口,让郑贵妃跪拜太子道歉,太子也选择了谅解。
 
挺击案本身并不复杂,但最终办成了悬案,草草收场,也颇能反映万历晚年的心境。

3

万历皇帝五十八岁病逝,太子朱常洛终于登上皇位,改元泰昌。
 
泰昌帝登基后身体健康,并没有患病的征兆。

但仅仅十天后,新皇帝就一病不起。

新皇帝为什么仅仅十天就把身体搞垮,大概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是终于不用提心吊胆,高度紧绷的精神放松了。毕竟战战兢兢的做了二十年太子,青年都熬成中年,幸运的登上了皇位。
 
第二个是纵欲过度。郑贵妃以退为进,主动讨好新皇帝,选取八位美女奉献给泰昌帝。泰昌帝放松了警惕,在红粉攻势下迅速沦陷。
 
泰昌帝病中,又发生了“红丸案”。
 
郑贵妃指使亲信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通利药”,就是泻药。一昼夜泰昌帝连泻数十次,身体虚脱,病情恶化。
 
又熬了十来天,眼见快不行了,泰昌帝还召集重臣来到病榻前,让皇太子出来相见,有托孤意味。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奉献,就是红丸。
 
泰昌帝和内阁首辅方从哲,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于是就服下了红丸。一丸服下,感觉不错,下午又服了第二丸。
 
然后很快就不行了,第二天凌晨泰昌帝驾崩。
 
泰昌帝死了之后,又发生了“移宫案”。围绕泰昌帝的妃子李选侍,是否移出乾清宫,朝中又是一番争夺。
 
这三案被称为“明末三大疑案”,背景复杂,疑点重重,迁延很广。

我们这里限于篇幅,就不具体展开,有机会可以写一篇番外。
 
三案都与短命的泰昌帝有关,熬了几十年,登上皇位一个月就撒手人寰,堪称史上最不幸的皇帝。
 
但泰昌帝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还是立即采取一些正确的政策,起用了一批良臣。如果泰昌帝能够继续执政,对于明帝国来说是个最后的机遇。
 
历史不容假设,泰昌帝毕竟还是一命呜呼。皇长子朱由校继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大势便不可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