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会陈皮:找一款“好喝”的陈皮,很难吗??

 陈皮调研手记 2023-05-26 发布于广东

一读者问老李:自己曾买过一款觉得非常好喝的新会陈皮,但转头回购同一款的新会陈皮时,味道就变了呢?

老李不解,于是追问这位读者朋友一个问题:如何定义“好喝”?又如何定义“变味”?

读者说:喜欢甜的,有明显果香的,不喜欢有薄荷味的。因为其买过一次又甜又香的陈皮,所以一直想找回来这样一款口感的新会陈皮。这位读者此前又看了老李此前写的文章,说“薄荷香”的陈皮多是青皮和二红,所以认为要完全成熟的“大红皮”。

这位读者的遭遇非常具备代表性。一方面是买了很多新会陈皮都无法满足自己口味感觉,另一方面是不知道自己购买的新会陈皮究竟是不是新会的,最后就是越买越多,越吃越迷糊。

而老李认为,这位读者朋友一直在追求一款符合她口味的陈皮,而不是在追求“新会陈皮”的本身。

本文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分析当前消费者遇到的几个问题。

新会柑(2022年12月)

一、正宗新会陈皮的味道,并不能靠“自己是否喜欢”去判断

很多朋友是依据“口感第一”来购买陈皮,这个判断原则有没有错呢?其实在茶行业有一句话是“适口为珍”,意思就是“不管100还是10000一斤茶叶,你喜欢就好”,于是很多人就以这个原则来说服新会陈皮的买家入手。

说到“口味”,老李举个例子说说。

早前一位在东北的朋友老沈找到老李说想搞点“正宗的”新会陈皮。老沈早年来过广州经商的原因,他是东北人中鲜有的对新会陈皮有比较早和比较深刻认知的人。

2022年12月的新会陈皮(大红皮)

老李问老沈:你吃了也有不少的新会陈皮了,为什么现在才来问我要搞正宗的新会陈皮呢?

老沈说,本来他在自己城市与相熟的茶商在线下店采购,但吃的一个固定牌子的新会陈皮最近有网友说是“造假”的,从产地的非新会,到年份的非足够陈化等等,一切问题被相继爆出。所以老沈认为要换个牌子或者其他货源的新会陈皮试试,看看早前的“品牌”是不是正宗的。

这回算是老沈找对人了,老李收拾一些自己存的新会陈皮,给他邮了过去。

但问题也来了,老沈说自己存的新会陈皮,味道不够浓烈,跟早前被曝出造假的品牌新会陈皮有明显差别,主要是“太淡了”。

老李其实对此早有预计,因为身为东北人的老沈,他的口味是偏重,对于老李自己自然陈化的新会陈皮,和他自己吃的那个品牌的“工艺陈皮”相比,的确工艺陈皮在没有去酸、去辛涩的情况下,工艺皮的口感会十分刺激。

而这种工艺皮造就的“刺激口感”,就是老沈这样的“偏重口味”所喜欢的。

老李到此也不需要再解析自己陈皮是不是正宗,也不说老沈的口味是不是正确的,但从老沈对于口味的判断,就真的跟新会陈皮本身没有关系,那纯粹就是个人喜欢的问题。

这里也延伸谈谈,“工艺皮”之所大有市场,也是由于陈皮本身经过工艺造旧以后其味道会非常浓烈,特别北方市场消费者对口味的需求偏重时,其市场就可以接受“工艺皮”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依靠工艺皮发展起来的“品牌”,在北方的市场比南方大很多的原因。

2020年自然陈化的新会陈皮

二、消费者对“非标”的陈皮产品的感受“千差万别”

很多经营新会陈皮的商家都同时在经营着茶叶的,所以他们经营的办法和标准,都是跟随着茶叶而来。老李对茶并不熟悉,也研究不了什么所以然,看上一口茶叶是否好喝,就单纯是“适口为珍”的原则来决定是否复购。

而上面说的“口味”问题,就是很多商家在销售中不怎么去解析的一个环节,甚至有些商家虽然是在销售着新会陈皮,但对其渊源也所知不多。

例如,很多读者朋友跟老李说被一些相熟的茶商“骗”了,因为买到一些“品牌新会陈皮”都是工艺皮甚至假年份皮。其实啊,老李接触的这些商家大多数都是负责销货的,只对接品牌商,做渠道分销的事情,对新会陈皮的了解只能算“半斤八两”的,更多的茶商甚至连新会在哪里都不知道,因此很有可能并不是他们一心想卖给你“工艺陈皮”,而是对真的新会陈皮也毫无概念。

人为造假造旧的“工艺皮”

老李甚至跟很多茶商聊到新会陈皮时,都有一些“啼笑皆非”的观点,例如把茶叶里面常用产区产地的划分直接套到新会陈皮里面,在“核心区”和“非核心区”之间强行赋予“味道”的差异等等。

当前新会陈皮市场的“乱”,一方面是消费者很难脱离渠道商去了解到所谓正宗的知识,无法构建大众关于新会陈皮的知识体系,而大概的学习逻辑还是从电商的营销软文里面取得,甚至是商家为了卖货而赋予的“知识”。

另一方面就是目前缺乏学习标的物,特别是关于符合“新会种植、新会品种、新会陈化”三个标准的陈皮产品,消费者无法根据“正确”的教程去学习,去判断是否正宗,也导致当下只能凭自己的嘴巴说了算。

采收新会柑

三、遵循“新会品种、新会种植、新会陈化”原则

正宗的新会陈皮,老李认为需要遵循三个基本的原则,即“新会品种,新会种植,新会陈化”。

这个原则的重要性,无疑是构成了新会陈皮理论体系的基础。

新会品种。即新会柑(大红柑)的品种,其品种的特殊标志物“2-甲 胺 基-苯 甲 酸 甲 酯”,具备柔和的橘柑香,带有少许浆果香气,某种程度带有微弱的花香,能带来柔美且甜蜜的气息;在陈化氧化以后,还有木头和皮革的气味(樟香),而其他产地的陈皮,气味可能会更偏酸、辛,更刺激,又或者内含物少,更淡而无味。

新会大红柑

新会种植。即需要在新会地区的水、土、气候等条件下种植的新会柑(大红柑)。新会是西江、潭江、银洲湖出海口等三江汇流的特殊冲积平原,其水源有特殊的“咸淡水交汇”特性,加之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非常适合柑橘种植,而在特殊的水土条件下,其新会柑的标志物和其他物质含量比其他产地的较为丰富,也是形成后天越陈越香的“特殊香味”的物质基础。

新会河道

新会陈化。即在新会地区陈化3年以上,为正宗新会陈皮的一个基本条件。为什么需要在新会陈化而不是其他地方陈化呢?陈化是一个氧化和发酵的过程,而新会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特征适合陈皮陈化需要的湿度、温度和含水量的保证,所以前面3年的关键陈化期,按照传统是需要在新会完成的。当然,这里也不是说离开了新会就不能陈化,只是一个对陈皮陈化的本身而言,在新会地区气候下,可以得到相对优质的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