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在脾、在胃、在肺、在肾、在关节,张仲景这些祛湿的方子要收好

 新用户47127036 2023-05-26 发布于四川

湿为阴邪,具有重浊、粘滞、阻遏气机、趋下的特点,有湿的地方,不仅损伤人体的阳气,还会伤及人体的阴位,即我们的脏腑。今天咱们就讲讲湿在脾、在胃、在肺、在肾、在关节的问题,以及医圣张仲景的治疗经方。

湿邪在脾,白术茯苓厚朴汤

湿分内湿和外湿,外湿多源于环境,而内湿多因脾虚而生。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者情志失调,都有可能导致脾气虚,致其运化水湿功能不足,就会导致人体内湿气的产生。

当湿滞留脾脏时,就会表现出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胸闷气短等症状。白术茯苓厚朴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安神的作用,既燥中焦湿,又利下焦湿,特别适合湿邪较更的人。

湿邪在胃,理中汤

湿邪滞留胃腑时,主要表现为口苦口臭,胃胀、不消化,腹胀腹痛、大便黏腻等。 理中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具有益气健脾、温中散寒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症,能改善腹痛、泻下清稀、畏寒肢冷、口不渴或腹满食少的问题。

湿邪在肺,小青龙汤

肺部湿气重,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经常咳嗽,而且痰多,严重的会伴有咳嗽胸痛、气促、面色青白的症状。小青龙汤也是出自《伤寒论》,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等肺疾。

湿邪在肾,五苓散

湿邪滞留肾脏时,主要表现膀胱的气化失常,如小便淋漓不尽、尿少、夜尿多;不能化气行水,故全身水肿、腹部胀满;阳虚不能温煦肢体,故腰酸背痛;心阳受阻故精神萎靡等。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的方剂,由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等功效。

湿邪在关节,甘草附子汤

湿邪留在关节,常表现为关节的肿胀、麻木、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不移等。甘草附子汤同样出自《伤寒论》,桂枝、白术、附子同用,兼走表里,助阳温经,祛湿利关节,甘草和中缓急,使猛烈之药和缓的发挥作用。这个经方因此有暖肌补中,益精益气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病,骨节疼痛、掣痛不得屈伸,或身体微有肿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