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作文:厚植核心素养,扣合立德树人

 老刘tdrhg 2023-05-26 发布于山西
高考作文:厚植核心素养,扣合立德树人

厚植核心素养 扣合立德树人

陈永辉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卷、全国新高考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总体上,此次高考作文命题以材料作文为主,命题把握时代脉搏,厚植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基本内涵,立人为本,以德为先。

加强写作能力的考查,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植根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注重关键能力培养,对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注重教考衔接,遵循教育规律,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作文命题助力美劳体教育,精心撷取素材,科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育人理念,践行“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命题理念。

高考作文:厚植核心素养,扣合立德树人

一、命题分析

2021年高考作文命题虽然异彩纷呈,但在体现辩证思维、矛盾分析的根本观念上高度一致,几乎所有的命题意图都集中在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上(个别试题例外)。作文命题难度合理平稳,选用材料亲切平实,写作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作文命题贴近考生现实生活及认知实际,在增长知识见识、注重能力考查、凸显应用导向、突出情境设计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价值引领,建构精神品质

高考评价体系始终坚持价值为引领,确保立德树人在高考中的落实力度与效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真实落地,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维度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建构学生由内而外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如高考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以“追求理想”为核心话题,以扬雄的比喻为引导语,引导考生思考“自身发展”这一人生命题。该作文命题以写作任务为驱动,引导考生去思考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实现理想,从而在自我反省中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此道作文题就以“追求理想”作为写作的切入点,将价值引领巧妙融入写作任务中,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党史入题,升华人生境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些都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也为当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精神养分。作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引导考生懂得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在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续写新时代篇章。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此道作文题为当代中国青年的德行修养正本清源、指明方向,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勉励考生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北京卷作文“论生逢其时”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背景,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在一起,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天津卷作文题“纪念日”以富有意义的时间点为切口,让考生体味岁月的厚重、初心的可贵,激扬奋斗精神。

(三)材料多元,彰显思维素养

2021年高考作文题普遍呈现出较浓厚的思辨色彩,突出事物间的辩证关系,涵盖了学科核心素养与思维认知,注重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彰显学生思维素养,激励学生关注过去、思考当下,行稳致远,启迪学生拓展思维。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拘泥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学生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培养。如浙江卷对于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非常明确,“得与失”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辩证角度,这个从辨识、选择再到讲清楚、说明白的过程就是对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彰显。天津卷中对“纪念日”这一符号化隐喻内涵的把握,有助于考生更全面地看待题目,联系的宏大时代背景也表现出知识迁移的能力,使得小我与大国的思辨关系极具现实意义,辩证思维在本题写作中若能应用得当,将成为高分作文的思维方式。

(四)文化浸润,注重古今融合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作文命题凭借高考这个高聚焦平台,通过取材和设计,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在引导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了“以文化人”的目标。

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智慧启示”,此作文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全国新高考卷作文描红“人”的漫画材料,意在引导考生对材料寓意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站在当代青年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材料,体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正确态度,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上海卷作文题“时间的沉淀”引导考生沉寂内心,凝聚力量,汲取智慧,科学思考,探寻真谛。

(五)思考生活,培育理想信念

高考作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让考生结合自身发展,结合国家与人民、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认真思考关于理想价值的追求问题,让青年学生明确理想的基础、方法、途径、目标及其关系,这也是紧紧围绕当代中国“铸什么魂”“育什么人”“如何铸魂育人”的时代命题,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北京卷作文第二题“这,才是成熟的模样”,核心词是“成熟”,成熟并不是单指自身年龄的成熟,还有自身心理的成熟,即自己的心智。此道作文题要重点通过人物的具体行为表现、思想认识,更好地写出“成熟的模样”,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育人方面的引领作用,引导考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时代结合起来,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备考启示

研究高考作文命题对中学作文教学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考生在考场上能够准确审题、明晰概念、严谨论证、传神刻画,都是平时千锤百炼的结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具备高考意识,主动在教学中渗透高考要求,从课堂教学出发,进行知识技能迁移。

作文预测在情境设计上要考虑当年的社会政治熱点,在立意上要坚守几个常考的点:使命和担当、立德树人、学习成长、传统文化、绿色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思辨等。回看高考考过的作文题,这个大势从未改变。依照这个范围进行素材积累,更容易对接考场写作的需要。在具体内容上,近年来高考作文大多以青年为主体,要求以考生代表的青年作为观察者、思考者、行动者,体现时代意识和参与意识,抒真情、写真话。

(一)关注热点,提升思想高度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命题的根本宗旨,作文材料常常紧扣社会热点:或直接取材,如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中的“可为与有为”;或巧妙呼应,如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呼应当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在作文备考中,教师要厚植核心素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育学生“放眼观世界”的情怀,使学生在拓宽自己眼界的同时,关注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作文即做人”,而且只有真正懂得如何“做人”,才有助于写出优秀的文章。

在作文备考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水平为根本,注重人文情怀的熏陶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把“做人”放在首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社会热点事件,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还可以将一些在社会上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交给学生评论,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评判某些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也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

(二)注重审题,把准写作焦点

审题是考生写作的第一关,审题就是为了明确题目的要求,了解命题者出题的意图。只有准确审清题意,才能恰当合理表达。作文复习备考,审题立意是作文的关键技能。所谓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等,明确作文题目“要我说什么”,在这个范围内,“我要说什么”是丰富多彩的,更是有高下的。

从2021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看,命题者在试题设计上既设置了显性引导,也设置了隐性要求。很多考生在审题时往往只注意到显性引导,而忽视了隐性要求,导致立意出现偏差,写作失分严重。高考作文题与高三学生的语文水平相匹配,平时若不“博学切问”,无一定学识积累,便会有审题障碍,难以写好作文。

(三)强化思维,形成思辨意识

从2021年高考作文题看,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因此强化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是作文备考的关键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发展不同类型的思维特点,促进思维品质均衡发展。从写作训练的角度说,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类作文片段,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写议论类、辩论类或评论类作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备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设置教学目标和写作任务,注重写作过程指导,使写作训练取得实效。

(四)明确文体,提升表达能力

2021年高考作文题的写作中基本都有“明确文体”的要求,即考生无论采用何种文体写作,都要有明确的文体规范。同时,也不能因为没有要求使用实用类文体写作,就忽视对演讲、书信、发言稿等实用类文体的训练。每一种文体的表达特点既有其差异性,又有其一致性要求。大多作文题都偏向于采用议论文体阐述思考和见解。因此怎样表达才能更清楚明确、更充实严密、更生动感人,就成为区分考生作文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尺。

在作文备考中,教师依然要强调文体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要在形式上让学生掌握文体特征和格式规范,更要在内容上训练学生如何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见解,在表达的逻辑性、严密性和生动性方面下功夫。在作文备考中应淡化形式,突出关键写作能力培养。

(五)语言表达,扮靓作文“颜值”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元素,文章内容的丰富离不开语言魅力。“语言是语文的本体”,语言表达用词要准确、清晰、得体、规范。高考作文的语言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手艺的裁缝,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得体的、漂亮的外衣。冰心说:“没有好的表达工具,无论多么美好的思想感情,也是表达得不好或表达得不完全的。”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成为文章的魅力所在。

总而言之,思想认识水平和思维品质是学生写作文的内在根基,审题立意和语言表达是学生作文水平的外在表现,只有既注重学生写作的“内功”,又训练学生写作的外在“招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走上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正确之道。

高考作文备考应该淡化形式,突出关键写作能力的培养:语言追求准确、得体、有文采和有特色;思维兼顾感性和理性、严谨和开放;审美关注写作内容和形式;文化追求继承和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框架,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线索,分项训练加综合训练,练就作文基本功和考场写作特定能力,从而轻松应对高考作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