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觉蟾的江湖行丨《江湖消亡史·枪声四起》

 东篱悦读 2023-05-26 发布于云南

           图源:“紫焰小说”微博

最是危急关头,更显情义无价。

所以,武侠小说里最令人热血澎湃之处,往往是个人生死存亡之际、民族水深火热之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一搏。

赵晨光《江湖消亡史》便是如此。

第一部“北平暗夜”故事设定为民国十几年,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各方势力角逐,在这样的背景下,拳市卖命的小云南、一腔孤勇的云里七、实业救国的韩凤亭……格外令人动容。

新近出版的第二部“枪声四起”,故事时间提前到1909至1915年间,贯穿全书的“革命党”或爱国人士将“为国为民”抒写得淋漓尽致。

 图源:“紫焰小说”微博

作者精心塑造的主角罗觉蟾颇具典型性。

他本名觉罗禅·溥岑,大清皇室后裔,身上流着一半爱新觉罗家族的血,享尽锦衣玉食享用,阅遍名物古玩,看足红颜佳丽……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

如果他就这样过一辈子,即便大清没了,也是个标准的遗老遗少。

可他偏偏“遇人不淑”,结交的多半都是一些矢志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人。

自然,这位“十三少”也注定要被他们改变。

作者构思精巧,全书七篇,每篇写一年、一地之事,组合成一部“罗觉蟾江湖行”——这些故事最初发表于《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也有考虑单篇相对独立的因素。

顺便提一句,跟随罗觉蟾的脚步,百年前几大城市的风物、美食如在眼前,亦是一番享受。

 图源:“紫焰小说”微博

罗觉蟾一路走来,一路觉醒。

《心如铁》,北京。

他从刺杀摄政王的亲戚吴青箱那里,看到了那本叫做《警世钟》的小册子,尽管他为吴青箱复仇更多是出于亲族之情、朋友之义,但心头已经开始产生了疑问——

“这些革命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风波乐》,广州。

他再次出手杀了“自家人”捕头单信,对方临死前问他“革命有什么好?”

有什么好呢?往日的热闹、奢靡的繁华,他也舍不得,“可我认识的这些革命党,一个个都是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儿的,他们把自己的命拼出去,换一样东西。我琢磨着,这样东西,总该也是值得的吧……”

于是,他做了一个很有象征性的举动:捡起地上的刀,割下了自己的辫子。

这是一个皇族,同自己的世界彻底决裂。

 图源:“紫焰小说”微博

接着到了《惊鸿客》,那是1911年的汉口——众所周知,这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故事里的罗觉蟾,正是为革命党运送炸弹的人。

这一次,他真真实实见到了“革命”的好处:

“革命有什么好?多少人问我这句话,别的我不说,武昌的枪声一响,两个家平安保住了,这就够了。”

《聂神通》,1912年,上海,他替聂季卿刺杀何良贞。

《海上花》,1913年,星洲(新加坡),他见南洋富商为革命倾其所有。

《彼岸书》,1914年,纽约,他称苦苦寻求“中央太平洋铁路事件”真相的美国人吉克为侠者。

《待从头》,1915年,北京,他巧施妙计助蔡锷成功脱困。

 图源:“紫焰小说”微博

罗觉蟾其实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

“他身上流着一半爱新觉罗的血,结交的却是革命党的朋友;他帮革命党做了许多大事,自己却无论如何也不肯入革命党。”

他可以不顾性命,却不需要一个身份。

——或许,他骨子里还是不愿站入另一个阵营吧?

他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因为他始终明白,“你是中国人,你便避不开国事!”

史书里没有罗觉蟾,但历史的沟壑里填满了许许多多“罗觉蟾”。

2023.5.26
前文回顾:暗夜·晨光丨《江湖消亡史·北平暗夜》

两部一起看更过瘾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