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性结肠炎伴腺瘤性息肉脾肾二虚湿热证案(朱秉宜主诊)

 史仁杰大夫 2023-05-26 发布于江苏

 叶某某,男,40岁,销售员。

      初诊(2008年9月1日):患者近二年来大便日行2-3次,轻度糊状,伴左下腹隐痛,肠鸣,未见脓血便,纳差,尿频。今年5月我院纤维结肠镜: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病检:管状腺瘤,局部腺体轻-中度异型增生。目前大便日行2-3次,轻度糊状,伴左下腹隐痛,肠鸣漉漉,腰膝酸软,未见脓血便,纳差,尿频。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中医诊断为泄泻(慢性结肠炎),证属脾肾两虚,湿热留滞。脾虚失于健运,故大便溏薄,日行3次,而有肠鸣。湿浊阻滞大肠气血,气机失利,故见腹痛明显,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腰膝酸软,尿频为肾阳亏虚。大肠息肉乃《内经》所谓“肠覃”一类,非湿热之气不能生,总有湿热为崇。治宜健脾补肾兼清化湿热。

      处方:

    制附片10g  桂枝10g 党参15g 白术10g 白芍10g 川连3g 木香10g 淡吴萸3g 茯苓10g 焦楂曲各10g 青陈皮各5g 枳壳10g 焦苡仁15g 乌梅10g  玄胡索10g  甘草3g

十四剂,每日一剂煎服。

     二诊(2008915日):药后大便软或糊状,腹痛得减,仍有肠鸣,怕冷喜热饮,尿清,苔白。治守原法,稍加强温补之力。

     制附片5g 肉桂2g  黄芪15g   党参15g炒白术10g 白芍15g   川连3g   木香10g   淡吴萸3g 青、陈皮各5g  仙灵脾10g 补骨脂10g 枳壳10g  玄胡索10g  炮姜3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三诊(2008928日):大便日1-2次,溏便占多,腹痛肠鸣,减而未空。

     制附片5g 肉桂2g   黄芪15g    党参15g   炒白术10g  白芍15g     川连3g   木香10g    淡吴萸3g  仙灵脾10g 补骨脂10g   茯苓10g   陈皮5g  肉豆蔻10g 玄胡索10g   炮姜3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四诊(20081013日):前诊后大便日一次为多,糊状,腹痛轻微,胃脘作胀偶作,纳香,苔薄。此蕴结于血分中的湿热清除,肠道气血得以疏通。

     原方去吴茱萸,加青皮5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五诊(20081027日):大便先干后软,日1-2次,排便时肛门痛,未见便血,腹痛减而未尽,胃脘作胀,嗳气,纳香,口干,尿利,苔薄白。经温补肾阳后,虚寒症减,但脾胃虚弱尤存。

     慢结脾胃虚弱方去苡仁、枳壳、加仙灵脾10g,玄胡索10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六诊(20081110日):近期便溏,日2-3次,肠鸣,小腹隐痛,纳香,尿利,未见脓血便,苔薄。

     制附片5g 肉桂2g 黄芪15g 党参15g 炒白术10g 白芍15g 防风10g  川连3g木香10g 青、陈皮各5g  茯苓10g 仙灵脾10g 补骨脂10g  炮姜3g 徐长卿10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七诊(20081128日):便溏1-3次,肠鸣明显,小腹隐痛有减。

      1110日原方去炮姜,徐长卿 加山萸肉10g,泽泻10g,山药10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复查肠镜。

    八诊(20081222日):1220日肠镜:活检:(乙状结肠)轻中度慢性炎,目前,大便软或糊状,日一次为多,仍有肠鸣,小腹隐痛间作,胃脘饱胀改善,苔薄。

附片5g 肉桂2g   黄芪15g   党参15g 炒白术10g  白芍15g  川连3g    木香10g 郁金10g    陈皮5g   炒青皮5g  山药10g 茯苓10g    补骨脂10g  仙灵脾10g   泽泻10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九诊(200915日):药后大便日行一次,软便占多,但排出不畅,腹痛明显改善,仍有肠鸣,屁多,胃脘作胀得减,纳香,尿利。原方去行气健脾,加健脾燥湿和胃之剂调治。

     原方去郁金、补骨脂,加法半夏10g

    十四剂 煎服,每日一剂。

    通过四个月的调治,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显著。

     按:慢性结肠炎属以腹痛、黏液便、腹泻或便秘为主要临床特征,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一类。《内经》云“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素问玄机原病式》“凡病湿者,多自热生”目前肛肠科临床常将慢性结肠炎称为“泄泻”。本病腹泻,为肾阳虚,命门火衰,不能蒸发脾胃阳气所致。故不仅有脾胃功能的障碍,更有肾阳不足的症状。因“肾主二阴”,故久泻能损肾阳。此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便溏及便次多因脾虚失于健运所致,亦有因湿热阻滞所致者,本例是脾肾两虚夹有湿热之证。有息肉一类亦属湿热为患。本例治疗须考虑为脾肾两虚,不能单用温燥的健脾药物,要改用温补脾肾兼清化湿热,待肾阳振足,湿热袪除,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再予补益脾胃调治,增加调气消导和胃之品,疏通脾胃气机,使其升降有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