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讲到我院的花坛中有不少紫花地丁,上周我看到时也开着花。 紫花地丁是路边及田野旁常见的中草药,《本草易读》记载:“处处有之。二三月生,多布麦田中。叶似柳而微细,开紫花,结小角”。通常的花果期在4月中下旬至9月。 紫花地丁是堇菜科植物, 别名有堇菜、箭头草,地丁、独行虎,地丁草,宝剑草,犁头草,紫地丁、兔耳草等。其全草入药,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备用,也可生用。 紫花地丁味苦、辛,性寒。归经为心、肝经。 据《滇南本草》记载:“紫花地丁,即丁蒿,一名地丁。今处处有,苗覆地,有五色,紫花者多用入药。气味苦、辛,性寒。无毒。破血。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痔漏,疔肿瘰瘤,无名肿毒恶疮,服之,点无灰酒下”。《本草纲目》载:“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 ,无名肿毒,恶疮”。《本草易读》也记载:“治一切痈疽、瘰疬、恶疮”。 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作用,临床常用来治疗疮疡、痈肿、疔疮、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等疾病。我院的院内制剂丁半合剂,其成分就是紫花地丁和半枝莲,常用于治疗各类感染、疮疡、肿痛等病。 紫花地丁简称地丁草,蒲公英也叫黄花地丁,两药均有叫地丁的。这两种地丁草均能清热解毒而疗疮肿,在治疗疮痈肿毒时,两药也经常同用。但紫花地丁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且解蛇毒;蒲公英消肿散结之力较大,宜治乳痈,应用范围较广泛。 现代研究表明,紫花地丁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有人还从全草中分离出一种在体外试验中具有高活性抗I型艾滋病毒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为10000~15000的磺化多聚糖。另外,紫花地丁还具有利胆、利尿和轻泻等作用; 入煎剂的常用量为15~30g。外用鲜品量适当增大,可用至60g,捣烂后敷疮痈局部患处。 使用时需要注意,紫花地丁性寒,对于脾胃虚寒的人群应忌用,此外,对于经期的女性也应谨慎。 单方及验方: ①疔疮肿毒,取汁内服,杵捣烂外敷。(《本草易读》) 另:将鲜紫花地丁100g捣碎成泥调米泔水过滤,将滤液分早、中、晚三次内服。药渣外敷患处,每日1剂,连服3~6天。 ②瘰疬、疮疔、发背诸肿,同蒺藜末,油合敷。(《本草易读》) ③一切恶疮,以罐盛,烧烟熏之,出黄水尽,愈。(《本草易读》) ④稻芒粘咽,嚼咽之。(《本草易读》)另: ⑤毒蛇咬伤:把鲜紫花地丁100g捣碎,用米泔水500g调取汁内服,用量每次服50~100ml,其渣加雄黄3g捣匀外敷,每天换药1次,疗程5~10天。 ⑥痈疽恶疮,同苍耳叶捣,酒下。(《本草易读》) ⑦治淋巴结核:紫花地丁15克,夏枯草12克,元参9克,大贝母9克,牡蛎15克。水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⑧治阑尾炎: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克,连翘、赤芍各15克,黄柏9克。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⑨治黄疸内热:紫花地丁末,酒服6克。(《乾坤秘韫》) ⑩治前列腺炎:紫花地丁、紫参、车前草各15克,海金沙30克。煎汤,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数日。(苏医《中草药手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