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义县战斗剧社驻禅房头旧址

 段建国99 2023-05-26 发布于山西

1938年2月,孝义县城失守后,县政府和牺盟会收容了10余名逃难儿童,在牺盟协助员冯全英组织下成立了“孝义牺盟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民运工作,运用演讲、教歌等形式动员民众参军、支前,组织妇女做军鞋,成为县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有力助手。

5月,队员增加,改称“文娱宣传队”。这支专门运用文艺形式开展抗战宣传的娃娃兵深受工农兵的欢迎。傅立民县长特别喜爱、特别关怀这些孩子。为了提高他们的宣传水平和工作能力,傅县长又把他们亲自送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去学习、排练了两个多月。

8月4日从一一五师学习归来后,正式命名为“孝义县战斗剧社”,并从一一五师请来了年轻、热情、精通业务的沈以任政治指挥员。在禅房头,师领导机关和战斗剧社每天派人来上课,负责讲戏剧表演和导演课的是刘漠同志,负责讲音乐课教歌的是杨作铭同志,教舞蹈的是小牛同志,讲政治课的是王一夫同志。

”剧团除了对表演、舞蹈、音乐等专业技能进行了学习,还要进行政治学习。战斗剧社的主要任务就是配合武装力量开展演出活动,对抗日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宣传攻势。

这个剧社在孝义战斗了一年多时间,1939年5月合并到了晋绥《七月剧社》,很多人后来都成长为全国知名的专门艺术人才。

该剧社驻扎禅房头期间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改编旧戏、编演新剧。”二是刷写抗日标语,画连环画,组织活报、双簧、小品、快板剧、街头剧等演出活动。

山西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戏剧团体,初期一般是向八路军剧团学习,再正式开始活动的。如 1938 年 10 月,牺盟会洪赵中心区戏剧工作者施林杉等人组建的吕梁抗战剧社 (后改吕梁剧社),就是先向驻孝义县禅房头村的战斗剧社学习后,才独立开展演出活动的(转载自施林杉回忆录)。

文章图片1

战斗剧社青年队在申家庄演出后合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