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宋史 赵开传 李邴传 张致远传 吕本中传

 新用户4541Ay47 2023-05-26 发布于上海

赵开传

赵开字应祥,普州安居人。元符三年(1100)中进士及第。大观二年(1108),权辟颿正。由于举荐改变官秩,全家迁居京师,买田尉氏,同四方贤俊交游,因此洞察到天下利弊应当除去和施行的。像这样经过七年时间,慨然有变革除弊的志向。

宣和初年,任礼制局校正检阅官,数月后礼制局废罢,出知鄢陵县。宣和七年(1125),任讲议司检详官。赵开善长心计,自罢检详官后,任成都路转运判官,于是奏请罢免宣和六年所增上供认额纲布十万匹,减免下户输纳利州水脚钱的十分之三,又减免蒲江六所盐井在元符到宣和时所增加的盐额,排列其顺序,叫作“鼠尾账”,揭榜告示乡户所应当交纳的赋税的实际数目,使人人都能知道了解,乡村胥吏不得隐匿转寄。

曾经说:“财利之源应当出于一处,祖宗时天下财计尽归三司管理,各种利源各归漕司管理,因此官省而事理。合并废罢,漕司可以参究利害,而没有互相牵制阻碍的弊端。”并陈述榷茶、买马五大弊端,大概是说:“黎州买马,在嘉..时每年花费才二千一百余。自从设置榷茶机关以后,每年花费四千,并且需要护马士卒超过千人,还不够用,多费衣粮,这是一害。嘉..时以银绢买马,都有定价。现在有关官员狼狈为奸。不按时交归货物,只将空头支票交给当地少数民族民众,让他们等待货物,因此产生怨恨,必然导致边患发生,这是二害。当初设置榷茶机关,向转运司借贷本钱五十二万缗,向常平司借贷二十余万。自熙宁至今近六十年,原来所借贷的没有偿还一分钱,而每年借贷仍以当初数目为标准,这是三害。实行榷茶之初,预先分给茶户本钱,不久于数外改变增加和买,或者扣留分给茶户的本钱充当和买,茶户因此破产,而官买每年增加,茶叶质量日益泛杂,官茶既不能饮食,私贩茶叶随之公行,法令不能禁止,这是四害。过去天下太平之时,四川茶叶进入秦陇地区的十占八九,还怕积压难以出售。现在关、陇地区全遭战火焚毁,仍拘留旧额,究竟有什么用呢?茶兵官吏坐费衣粮,不免给州县摊派杂税,这是五害。请求依照嘉..的旧例,全部罢免榷茶,仍令转运司买马,那么五官并去,而边患不会发生。如认为榷茶不能急忙废罢,也应该并归转运司管理,痛下决心减免数额以减轻茶户负担,降价以优惠茶商,这样私自贩卖必然衰落,盗贼消弭平定,本钱既常在,而利息自足。”

朝廷感到赵开说得正确,即提升他为都大提举川、陕茶马事,让他推行。这是建炎二年的事情。于是大变茶马之法,官买官卖一齐废罢,参照政和二年东京都茶务所制定的条款,印制茶引,让茶商执引同茶户自相贸易。将成都过去的买卖茶场改为合同场买引所,仍在合同场设立茶市,交易者必经过茶市,茶引和茶必须相随一起。茶户十户或十五户为一保,并确定茶铺姓名,互相监督贩鬻的人,凡是买茶引,春季每斤为钱七十,夏季为五十,原来所交纳的市例头子钱仍依旧。茶经过的关口每斤征发一钱,住下征收一钱半。合同场监官员除了验引、秤茶、封记、发放等事务外,不得干预茶商、茶户交易事宜。

原来的制度买马达到三千匹转一官,这只是以所买的数目多少进行奖赏,往往有一任数次转官的情况。赵开上奏说“:谁奖赏必须以马匹到京实际验收的数目为准,有的马匹死在途中,应降黜不等。”到建炎四年(1130)冬,茶引收取利息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买马超过二万匹。

张浚以知枢密院身份宣抚川蜀,素知赵开善于理财,即承制任命赵开兼任宣抚处置使司随军专运使,专门总领四川财赋。赵开见到张浚说“:四川民众的财力已经耗尽了,一点也不能增加,只有榷货稍有赢余,而贪猾官吏将其据为己有,互相隐瞒藏匿。只有不顾忌怨恨,果断敢行,才能救济一时之急。”

张浚锐意兴复宋朝大业,对赵开委任不疑,于是大改酒法,从成都开始。首先罢免公使卖供给酒,在原来扑买坊场所设置隔槽,设官主持其事,曲和酿具官全部自买,听任酿酒户各以米到官场自酿,凡一石米交钱三千,加上头子杂用钱二十二。酿酒多少,只看纳钱的多少,不限制数目。次年,在四路遍行此法。又依照成都府法,在秦州设钱引务,兴州鼓铸铜钱,官卖银绢,听凭民众用钱引或铜钱购买。凡是民钱应交给官府的,听凭民用钱引折纳,官府支出也像这样。民众私自用钱引交易,在一千五百以上准许从便增高其值,只是不得削减。此法实行之后,民众感到十分方便。

当初,钱引两样通行的才二百五十余万,到这时添印到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也不嫌其多,价格也没有削减。

宣抚司缴获假引三十万,捉拿盗贼五十人,张浚准备听从有关部门的决定处死他们,赵开报告张浚说:“相君错了。引是假的,但加盖宣抚使印章就变成了真的。把这些人黥面而然后让他制造钱币,这是相君一天之内获得三十万钱,而又让五十人起死回生。”张浚认为很好,全部采纳了他的建议。

最后又改革盐法,其方法实际是根据大观时期东南、东北地区盐钞条例,设置合同场盐市,与茶法大体类似。盐引每一斤纳钱二十五,土产税及增添等共交纳九点四钱,所经过的关口每斤征收钱七分,住下征收一点五钱,如果用钱引折纳,另外交纳称提勘合钱共六十。变革榷法的开头,怨言四起,到这时赵开又计议变革盐法,言者遂上奏称改革不便于民,请求罢免以安定民众,并说“:如果说大臣建议请求,务全事体,必须改变制度,即请写信与张浚照会协商。”诏令这个奏章交给张浚,张浚不为所动。

当时张浚肩负重任,在秦川治理军队,经营两河地区,旬犒月赏,以求得到士卒拼死效力,费用不计其数,全部由赵开办理。赵开对经济十分熟悉,算无遗策,虽然开支费用不可数计,但仍有赢余。

吴..任四川宣抚副使,专门负责战守,对于财用的盈亏未曾过问,只是一切以军队需要催促办理,同赵开意趣不同。吴..多次以供给不继向朝廷投诉,赵开也自己弹劾年老疲惫,请求离任。朝廷没有允许,于是专门设置四川安抚制置大使的官职,任命席益担任。席益以前曾任执政,诏令他位在宣抚司之上,朝廷议论恐怕不妥,仍诏令张浚视察荆、襄、川、陕各部队。

绍兴六年(1136),朝廷废罢绵州宣抚司,吴..仍以宣抚身份负责军事,军队听凭吴..指挥,钱物则委任赵开管理。不久任命赵开为徽猷阁待制,加吴..两镇节度使。又降旨,都转运使不应同四路漕臣同系衔,成都、潼川两路漕臣与都转运使由于供应军需钱物延期受到牵连,各自贬官二秩。朝廷故意压制他们,让他们互相解除隔阂,办理军需补给。而赵开又同席益不和,抗疏请求将原来宣抚司每年的收入供应军队开支,不许其他机构分支挪用,又指责宣抚司截留都漕运司钱,到果、阆等州籴米不对。又说支付吴..军费用,绍兴四年总计为一千九百五十五点七万余缗,绍兴五年根据绍兴四年情况又增加了四百二十点五万余缗。四川现在公私俱困,四向无处取给,事情危急,实在十分让人担扰,请求准许以茶马司奉计到朝廷,畅所欲言。

朝廷既知赵开同吴..和席益不和,于是诏令赵开到朝廷,以李迨代替他。恰逢赵开生病没有成行,朝廷任命他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七年(1137),复职任右文殿修撰、都大主管川陕茶马。赵开已病,多次上奏请求辞职,诏令答应他的请求,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一年(1141)去世。

李邴传

李邴字汉老,济州任城县人。崇宁五年(1106)中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当时正值北方同金交战,酬赏功劳,每天数十百起,李邴拟制诏令没有留难。任给事中、同修国史兼直学士院,迁任翰林学士。曾参加宫内曲宴,徽宗令他做诗,高丽派使节入朝进贡,李邴作为陪伴,徽宗派宦官将李邴所做的诗词交给高丽使者观看,高丽使者请求记录下来拿回去。不久,被言者弹劾罢免,提举南京鸿庆宫。

钦宗即位,李邴任徽猷阁待制、知越州。过了很久,再次被罢免,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高宗即位,复任徽猷阁待制。过了一年,召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苗傅、刘正彦逼迫高宗退位,高宗示意李邴草拟诏令,李邴请求得到高宗亲笔书信然后才敢做。朱胜非请降诏赦免,李邴在都堂草拟。任翰林学士。当初,李邴见到苗傅,当面对他讲明叛逆顺服福祸的道理,并秘密劝说殿前司将领王元率领禁军攻击苗傅,王元唯唯诺诺不敢采纳,李邴即到政事堂向朱胜非报告,正好刘正彦及其党羽王世修也在这里,李邴又用大义责备他,人人都为李邴的安危担心,李邴义无返顾。当时御史中丞郑..又抗疏说高宗不应当改号,于是李邴、郑..被任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李邴和张守分别草拟百官章奏,三奏三答,以及太后手诏和高宗复位赦文,一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

四月,任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参知政事。高宗前往江宁,太后六宫前往豫章,命令李邴任资政殿学士、权知行台三省枢密院事。由于同吕颐浩意见不合,请求罢免,于是以本职提举杭州洞霄宫。不满一月,起知平江府。恰逢兄长李邺失守越州,受牵连落职。次年,即引用大赦例复职,又升为资政殿学士。

绍兴五年(1135),高宗下诏征询治国方略,李邴进呈战阵、守备、措画、绥怀各五件事项。

作战有利的有五点,就是出轻兵、务远略、储将帅、责成功、重赏格,大概意思是说“:关陕地区是进取之地,淮南地区是保固之地。关陕地区虽有利于进取,但如不在京东地区用兵以牵制分散敌人势力,那么敌人就能集中力量进攻我们。现在大将统率军队的不过数人,都被朝廷依恃作为根本,万一失利,将不能再用。偏将中如牛皋、王进、杨王圭、史康民都是京东地区人士,了解地形的险隘平坦,可各配属部队三五千人,或出淮阳,或出徐、泗,敌人将疲于奔命,这是不动而分散敌人陕西重兵的一种方法。关陕现在虽有两个宣抚,但其权还轻,非派遣大臣前去不可。吕颐浩气节高亮,李纲识见宏远,威名素著,希望在两人中选择一人使用他,必然会有成效以报答陛下。”又说“:陛下即位之初,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三人威名隐然成为大将,现在又有吴..、岳飞等人脱颖而出。希望诏令各大将,在所部中举荐智谋忠勇能够驾驭部众统领军队的各两三人,朝廷登记在册。遇到需要时,使他们各率一部,不隶属于大将,那么各位就会竞相贡献才智,都成为像岳飞、吴..那样的将领了。各大将爵位已经十分崇高,互相之间难以统一,自今以后用兵,只能授以成算,让他们各自为战罢了,切不要派遣重臣节制他们,以削减他们的权力分散他们的功劳。现在正值打退敌军之后,必须论功行赏,希望借此机会诏令有关部门预先制定奖赏的标准,就像所说的得到城池和得到敌军首领之类,从一命至节度使,都给予不同的奖励使同他们所立的功劳相当。”

所谓守备事宜有五项,就是固根本、习舟师、讲遗策、列长戍,大概意思是说:“江、浙地区为当今的根本所在,要保守此地就会失去进取之利,要进取就会伤害到保守根本。古代的名将,在内必实行屯田自给自足,在外必须因粮于敌以补助借给。果真能得到像祖逖那样以功名自任的将领,将淮南地区交付给他,让他自为进取事宜,而不至于虚内以事外。臣听说朝廷下令福建建造海船七百艘,必须按时造成,请求仿效古代制度,建立伏波、下濑、楼船之官,以教练水战,使亲信将领统率,自成一军,专门隶属于朝廷。无事时分散到沿江州郡,紧急时集中使用。臣估计敌人以后入寇,必接受今天失败的教训,先以一部从淮甸南下,进行筑屋耕种的计策,以牵制我军。然后从登州、莱州渡海窥伺吴、越,以出我左翼,以武昌渡江窥伺江、池,以出我右翼,一处不能支撑大事就去了。希望预先讲求左抵右挡的计策。兵形无穷,希望诏令沿江守将,凡是能够设奇误敌的,像吴人设立疑城之类,都预先措置谋划。现在长江天险,连绵数千里,守备不一,如果措施得当,就会用力少而收效大。希望在其中最要害的地方,屯驻军队若干人,由一将领统率,听从当地郡守指挥,次紧要的地方随之减少兵力,有事时由大将兼领。时间一长就会熟悉当地风土民情,紧急时能够使用,与临时派遣的军队不能相提并论。”

所谓措施谋画的方法有五项,就是亲大阅、补禁卫、讲军制、订使事、降敕榜,大概意思是说:“借秋冬之交,开辟广场,会合众将,选取士卒中才能武艺出众的给予爵赏。建炎以来,禁卫军兵力单薄,于是依赖五军以为重,臣常常感到寒心。希望选择忠实严格稳重的将领担任殿前司军统帅,弥补禁卫军缺额,让它隐然自成一军,那么驾驭众将,就像手臂指使手指一样了。现在各郡厢禁军士兵担任私人差役的,大郡二三千人,小郡也有数百人。臣希望讲求兵制,除了郡守兵将官从禁军中抽人差役外,其余的亻兼从衣粮让他们自己雇人役使。大概减少厢军的三分之二,而以节省的衣粮数目全部用来召募禁军。金朝自用兵南侵以来,没有不以和好为言,这决不能相信。但徽、钦二帝在其手中,不能断然拒绝,姑且用余力同它周旋。臣以为应专命一官员,如古代所谓的行人那样,或让左右司统领,应当派遣使者时,按照成法授予他,才能免除临时斟酌的烦劳,而朝廷得以专心治理军队了。刘豫僭叛,按理必须将他消灭,臣以为应降敕榜,明告刘豫僭逆的罪行,晓谕江北地区民众,这也就是兵家所说的伐谋伐交。”

所谓绥怀的方略有五项,就是宣德意、先振恤、通关津、选材能、务宽贷,大概意思是说:“山东豪杰结居山寨以自保,现在虽然过了不少年,势必有未被金军攻下的。希望召募有心计才干的人,秘密前往诏谕。淮北地区民众前来归顺,应令淮南州郡分发路引,派船济渡,根据情况派当地有关部门人员护送,不得拦阻。有官职的先注授差遣,没有官职而又贫困的人,命令沿江州郡用官府房舍安置他们,并根据情况给予三两个月的钱米,到他们能够自谋生计时为止。其中有才智可以任用的人,随其才能任用,不要只是给予爵秩就算了。凡是各将用兵入境,有敢于抗拒的,固然应当杀戮。但其中善良、老弱,都应从宽发落赦免,让他们有获得新生的希望。”朝廷没有回答。

李邴闲居十七年,在泉州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谥号“文敏”。著有《草堂集》一百卷。

张致远传

张致远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宣和三年(1121),中进士及第。宰相范宗尹向朝廷推荐他的才能,召他入对,擢升为枢密院计议官。建州贼寇范汝为投降之后,依然怀有反叛意图,但招安官员谢向、陆棠接受贼寇贿赂,暗中同贼寇相通。张致远请假回家,了解到这些情况,回朝后报告执政,请求铲除其根本,于是将谢向、陆棠及制置司属官施宜生逮捕交付监狱。诏令参知政事孟庾任福州宣抚使讨伐贼寇,韩世忠为副使,张致远任随军机宜文字。贼寇平定之后,张致远被任命为两浙转运判官,改任广东转运判官。招抚势力强大的盗贼曾衮等人,贼众全部投降。

绍兴四年(1134),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职务召张致远回朝。没有到任,又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江西将领胡世将请求增加和买折纳钱,张致远上疏说:“折纳绢钱本来是想稍微宽解民力,但如果比原来增加一半,这是想乘民众危急时加重征敛。”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金军同刘豫分路南下入侵,宰相赵鼎劝说高宗亲征,朝廷人士存在不少疑虑,报告赵鼎慎重处理。张致远入朝答对,独自赞成赵鼎的决定。迁任侍御史。他说“:聚集钱财供养军队,都是出自民众的力量,善于理财的人,应该巩固国家的根本。请求罢免福建榷盐,精心选拔三司使、副使等官员,将常平茶盐合并为一官,让他经常筹划,量入为出,先求节省开支,其次是经营管理。”诏令户部研究他的建议。

绍兴五年(1135),张致远任户部侍郎,进为吏部侍郎,不久又任户部侍郎。他说“:陛下要富国强兵,大有作为于天下,希望诏令大臣力求节省,明令禁止奢侈浪费,从宫中开始,从朝廷开始做起。官员数量能减少的就减少,官府机构可以合并的就合并。使各地州县不要妄用经费,将剩余部分上交监司;监司不要妄用,将剩余部分上交朝廷;朝廷不要铺张浪费,这样日积月累,只考虑军费需要,中兴大业就能达到。”被任命为给事中。

不久因事奉年迈的母亲请求外任,以显谟阁待制身份出知台州。朝廷因海上盗寇郑广没有平定,任命张致远改知福州。绍兴六年(1136)八月,郑广等人投降,张致远选留其中的四百人,置于营城之外,其余的遣回归业。又派郑广征讨其他州郡的盗贼,数月之后全部平定。

绍兴八年(1138)正月,朝廷再次任命张致远为给事中。出朝知广州。不久以显谟阁待制身份退休。绍兴十七年(1147)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张致远为人耿直磊落有学识,历任台省、侍从,言论谏议都卓然可观。赵鼎曾对宾客说:“自从我再次担任丞相,除政府外,随从属官如张致远、常同、胡寅、张九成、潘良贵、吕本忠、魏虹等人都有人望,他日操守当不会改变。”有识之士认为赵鼎能够识人。

吕本中传

吕本中字居仁,元..年间宰相吕公著的曾孙、吕好问的儿子。年幼时聪明敏悟,吕公著十分喜爱他。吕公著去世时,宣仁太后和哲宗亲临祭奠,众多孩童立于庭下,宣仁太后独自让吕本中进见,抚摸着他的头说“:孝于亲,忠于君,孩儿当以此自勉。”

祖父吕希哲从师于程颐,吕本中见闻都很熟悉。稍长,与杨时、游酢、尹火享交游,三人中或有疑异,吕本中未曾苟同。因吕公著遗表恩泽,被授予承务郎。绍圣年间,党争兴起,吕公著被追贬官,吕本中也受到牵连。

元符年间,任济阴主簿、秦州士曹掾,辟举为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1124),任枢密院编修官。靖康改元,迁任职方员外郎,因避父亲嫌疑奉祠。父亲去世,为之守丧,守丧完毕,召任祠部员外郎,因病请求离职。再直秘阁,主管崇道观。

绍兴六年(1136),召赴朝廷,特赐他进士出身,擢任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太监李琮失掉料历,高宗因为他是原王府旧人,不用保任特给他。吕本中说:“如果因异恩别给,不是所谓'宫中府中当为一体’。”高宗见命令被收回,很高兴,令宰臣对他说:“自今以后有什么意见,只管说。”

阶州草场监官苗亘因贪赃败露,诏令处以黥刑,吕本中上奏:“近来官吏犯法贪污,多被处以黥刑,但四方遥远,其中不免冤枉,怎么能够全部知道?以后觉察他是无辜,即使想平反,又怎么能做到呢?如果祖宗以来曾用此刑,那么绍圣权臣当政之时,士大夫死无遗类已经很久了。希望斟酌用常刑处罚,不要让奸臣以后世为藉口。”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绍兴七年(1137),高宗巡幸建康,吕本中上奏说:“当今的计策,必须先从事恢复故土的大业,求取人才,宽恤民隐,讲明法度,详审刑政,广开直言之路,使人人得以尽情上达。然后训练军队选拔将帅,增军上游,固守淮甸,使江南先有不能动摇之势,伺敌有隙,可一举而克。如果只有恢复大业的志向,而没有相应的对策,国家根本未强大,恐怕会产生其他祸患。现在江南、两浙地区赋税日益增加,乡里疲敝,倘若遭到水旱之灾,坏人起而发难,不知道朝廷怎样对付?近来臣僚中劝说兴师问罪讨伐金朝的,不可胜数,看他的言辞固然十分理直气壮,但考察实际却难以实行。大概进言的人,同朝廷的利害绝不相等,言论没有实现,事情没有成功,便脱身离去。朝廷设施失当,谁能承担责任?鸷鸟将要出击时,必先隐藏形迹,现在朝廷对于进取没有丝毫之实,所下诏命,已传到敌境,使敌人得以事先准备,这不是办法。”又上奏“:江左形势险要之地如九江、鄂渚、荆南各路,应当驻屯重兵,选派重臣。吴时说西陵、建平,是国家的藩篱门户,希望精择守将,以备紧急,那么江南自守之计就齐备了。”

太监郑谌退休时特命复出,得到掌管军队的官职。吕本中说“:陛下进临江浒,将有所作为,现在贤士大夫没有得到重用,隐藏山林的能人没有招至,反而用郑谌为统兵官,这是为什么?”命令于是作罢。吕本中以疾病请求奉祠,直龙图阁、知台州,没有到任,主管太平观。召任太常少卿。

绍兴八年(1138)二月,吕本中任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金派使者前来讲和,有关部门计议接待礼品,吕本中说:“使节前来,正当表示俭朴节约,客馆供应如果务求充裕欢悦,正好引发敌人侵我之心。况且成败大计,本不在此,关键在于我政治得失,兵财强弱,希望诏令有关部门让供应不要缺乏就行了。”

当初,吕本中同秦桧同做郎官,两人相交甚欢。秦桧担任丞相之后,私自引用官员,吕本中封还除目,秦桧指示他依照画字认可,吕本中最终没有听从。赵鼎一向主张元..学说,认为吕本中为吕公著后代,又为范冲推荐,所以深相知许。恰逢《哲宗实录》写成,赵鼎任仆射,吕本中草拟制书,其中有句说:“合晋、楚之成,不如尊王而贱霸;解散牛、李之党,不如明是而去非。”秦桧大怒,对高宗说:“吕本中接受赵鼎指使,看到和议不成,自为脱身之计。”指使御史萧振弹劾罢免他。提举太平观,去世。学者称呼他为东莱先生,赐谥号“文清”。

著有诗二十卷,深得黄庭坚、陈师道笔法,《春秋解》十一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流传于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