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宸英,明末清初书法家、史学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浙江慈溪人。 姜宸英擅书法,与笪重光、汪士鉴、何焯并称为“康熙四家”。 姜宸英20岁赴科场,70岁钦点探花,科举这条路走了整整半个世纪。然而,高中探花仅二年,就因顺天乡试案被牵连,自杀狱中。 姜宸英的书法初学董其昌,但没有局限于董氏,他认为“华亭书派轻薄,模仿顿失古意”。姜宸英为跳出董书樊篱,改变董书弥漫的清初书坛作了不懈努力。 姜宸英的书法,上溯唐宋,推崇、宗法魏晋,以古为尚,起点很高,且由隶入楷,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馆阁之毒。从当时的书家群体来看,姜宸英与汪士鋐、何焯、陈奕禧有“清初四大家”之誉。 姜宸英平生喜读书,经史子集无不精研,文名亦重当时,与朱彝尊、严绳孙并称“江南三布衣”,《清史稿》赞其“工文辞,闳博雅健。屡踬于有司,而名达禁中”。 康熙十九年,姜宸英出现“逆袭”,直接以布衣荐入明史馆任纂修官,分撰刑法志,开创有清以来“布衣修史”的先河。这样来看,姜宸英亦属于“跨界人才”。 姜宸英也能诗词,如《赠陆翼王征君》《偶题有讽》《杂咏》等诗,〔临江仙〕《秋柳》、〔蝶恋花〕等词,或抒愁怀,或感身世,颇有寄托,著有 著有《湛园集》《苇间集》 。 1、《惜花》 姜宸英〔清代〕 一春强半是春愁,浅白长红付乱流。 剩有垂杨吹不断,丝丝绾恨上高楼。 2、《临江仙秋柳》 姜宸英〔清代〕 过尽蜂忙蜂闹也,而今几许凄凉。 画眉人去不成妆。五更知有恨,碧月冷于霜。 记得小楼曾系马,惹他飞絮轻狂。 可能闲处不思量。寒鸦三两点,寂寞又斜阳。 3、《宜亭》 姜宸英〔清代〕 不知秋远近,水色涨平芜。 晒岸多渔网,浮舟半竹庐。 桥欹眠折苇,槛倒坐间凫。 落日宜亭上,寥寥吾辈俱。 4、《晓望有怀》 姜宸英〔清代〕 霭霭深秋日,萧萧明远村。 一帆悬树杪,白舍绕云根。 节令依辰至,高僧越陌存。 羁棲多夕露,沾袂不胜繁。 5、《西山夜作》 姜宸英〔清代〕 西窗犹夜气,天宇自归鸿。 怪鸟啼山黑,残灯影树红。 到家思渺渺,做客信匆匆。 白露寒生夕,萧条万壑风。 6、《西湖竹枝词四首·其三》 姜宸英〔清代〕 为官莫上古杭州,行贾莫向西湖游。 一片湖光三十里,叫人何处不淹留! 7、《西湖竹枝词后六首·其一》 姜宸英〔清代〕 孤屿青青处士家,新年春發舊年花。 可憐落尽疏斜影,一半荒亭倚暮霞。 8、《积雨》 姜宸英〔清代〕 积雨阴阴麦秀寒,定知春尽卷帘看。 魂棲芳树连天没,恨寄登楼入夜难。 横笛暗吹闻雁过,征衣不卷听鸡残。 明朝欲别仍何处,方忆浮生泪未干。 9、《郊居雨后即事》 姜宸英〔清代〕 农家喜雨种苗天,雨过晴开绿满川。 布谷年年啼社后,桃花处处出溪边。 月中候水村歌发,树里敲门野语传。 为爱山居多逸兴,一春懒漫废诗篇。 10、《感怀》 姜宸英〔清代〕 文章用尽终无力,犹向沧波一问津。 北阙新除搜粟尉,西山遥贡采薇人。 林宗有道身仍隐,元叔无官相岂贫。 物色虚劳明主意,早知麋鹿性难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