葶苈子这种物质可能很少有人熟知,但是葶苈子其实和我们熟知的何首乌有关联。葶苈子和何首乌出在同一个植物的不同部位。葶苈子是何首乌藤经部分,在夜晚的时候回自动缠绕起来而得到了这个名字。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下。 葶苈子图片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一、葶苈子活血功效作用 葶苈子可以活血养血,心血管问题例如血管硬化,血管细软的病症都能改善缓解,葶苈子可以增加血管宽度,增加血压流动速度,血液流通速度的加快会让代谢速度更加快速。二、葶苈子平衡神经的功效作用 三、葶苈子平衡皮肤的功效作用 葶苈子能够平衡皮肤,葶苈子带有杀虫驱虫的功效,肌肤出现炎症且伴有瘙痒这类症状的话,就可以通过葶苈子来调理,葶苈子首先可以杀虫止痒。 葶苈子是喜欢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南北方都有生长,是一味草药多用于平喘,消肿利水。因为是有药用,药一般需配伍功效才安全有效,最好不要乱用,是药三分毒。请医生诊治服用。 葶苈子的功效作用【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膀胱、大肠经。 2.本品有苦、甜二种,甜者性缓,苦者性急,临床上多用甜葶苈。 3.本品对痰饮喘咳、肺气壅塞、水肿胀满、喘而不得卧以及肺痈初起确有实效,但清利伤正,体虚者须与补益药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3~9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功效特点】本品为肺家气分药,大泻肺脏水邪,其治水的主要作用,在于大泻肺气,因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膀胱气化不行,肺气通则水道行,所以又能下行逐水,兼泻大便。因泻肺行水之力较为峻烈,只适用于实证,对肺虚喘促、脾虚肿满等证则不宜用。 葶苈子别名大适、大室、蕇蒿、丁历等,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北美独行莱或播娘蒿的种子。味辛、苦,性大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等功效。1、泻肺平喘:葶苈子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具有泻肺平喘的作用,可用于痰涎壅盛、喘咳痰多、胸胁胀满、喘咳不得平卧之证。 2、行水消肿:葶苈子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具有利水消肿之功,可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等,如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可配杏仁、大黄、芒硝等,如大陷胸丸。 ②出性胸膜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8,3:30):用葶苗大枣海肺汤为主,结合辨证加味治疗渗出性胸膜炎15例。方用葶苈子15~20克,大率15~20克,痰多水多,体壮者重用。兼风寒表证者,酌加荆芥、防风、苏叶;兼风热表证者,酌加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兼少阳证者,酌加柴胡、黄芩;偏热痰者,酌加黄芩、桑白皮等;胸痛明显者,酌加丹参、郁金等;胸水多,呼吸困难者,加甘遂末0.5~1克。结果15例患者全部临床治愈。一般在入院后1周内退热,胸腔积液在3周左右基本消失。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是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主要应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①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②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 葶苈子属于止咳平喘药,是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或独行菜的干燥成熟种子,主要产地为河北、辽宁、内蒙古、江西、安徽等地。葶苈子的性味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的功效,主要适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 1.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葶苈子可以下气定喘,尤其善于泻肺中水饮及痰火,可用于治疗痰涎壅盛,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 2.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葶苈子具有通调水道,行水消肿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痰热结胸、饮停胸胁、腹水鼓胀等证。 功效作用葶苈子,为十字花科葶苈属植物葶苈、独行菜属琴叶葶苈和播娘蒿属植物播娘蒿的种子。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的江苏和浙江,西北均有分布。含芥子甙、脂肪油、蛋白质、糖类。具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热逐邪之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等症。 1.泻肺平喘 葶苈子能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开宝本草》: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2.利水消肿 葶苈子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营养价值 播娘蒿种子含芥子酸、毒毛花甙元、黄白糖芥甙、卫矛单糖甙、卫矛双糖甙、葡萄糖糖芥甙、芥子碱。种子的挥发油含芥子油甙、芥酸、异硫氰酸苄酯、异硫氰酸烯丙酯、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还含脂肪油。 1、抑制炎性渗出:与白芥子相似,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并使渗出液重吸收。葶苈子尚有镇咳作用。2、强心:含强心苷成分。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 3、抗菌、抗癌:葶苈子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本品对宫颈癌细胞株和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4、止咳:有研究认为,葶苈子炒制(温度不宜太高)后,芥子甙溶出量增高,止咳作用增强,且刺激性芥子油减少。止咳平喘可考虑采用炒制法。 葶苈子是一种中草药材,还称为芝麻菜,当应用葶苈子当药的情况下,是应用芝麻菜完善后历经干躁的種子,在中国传统式的中医学之中觉得,葶苈子具备泄肺止喘,清热利湿消肿的作用,一般会用葶苈子来医治喘咳多痰,胸腔水肿,小便不畅及其肺源性心脏病等,由于在葶苈子在煎制的情况下,无法煮透,那样便会影响药力的充分发挥,因而在应用的情况下会把其破碎以后再用。 ![]() 葶苈子的作用与功效及忌讳 作用与功效:化痰止喘、泻肺降气、利湿消肿。适用喘咳嗽有痰多、痰涎壅肺、胸胁撑胀、小便不畅、胸腔水肿、肺原性心脏病水肿。 治咳嗽痰多而无痰。 葶苈子有治咳嗽痰多而无痰的功效,可以用30克葶苈子与30克山参混和后研为粉末,添加10克乌梅干与水煎至3-5次烧开,去渣后稍热在餐后服食。 治肺痿咯血。 葶苈子有治肺痿咯血的功效,可以用20克葶苈子与20克防己二味中药材混和后研为粉末,每一次以小米汤调下3克。 葶苈子有治水肿的功效,可以用30克炒黑的葶苈子、30克甘遂、120克吴茱萸这三味中药材捣为粉末,炼蜜为如梧桐子尺寸的药粒,每一次服食5丸。 治痰热壅肺型新生儿肺炎。 葶苈子有治痰热壅肺型新生儿肺炎的功效,可以用10克葶苈子、5克天竺黄、10克柴胡、5克麻黄、10克甜杏仁、30克熟石膏、10克细茶、15克金银花茶、10克甘草这九味中药材自来水煎中药服食,在其中熟石膏要先煎,每天1剂,1日3次。 葶苈子的忌讳 各代中医根据对葶苈子应用的持续小结,觉得葶苈子“其性峻烈,不降硝黄”,“葶苈愈胀,用之不节,乃反成病”,“葶苈子性情急躁,善逐水。患者稍涉虚者,宜远之。且行凶甚捷,何苦久服然后致虚也”。 不难看出,葶苈子天性强烈,其药效强悍。因而它极为不宜素体孱弱,病久或重大疾病以后的群体。该类群体服食葶苈子医治疾患,不但不容易做到治疗效果,反倒得不偿失,导致人体更为孱弱,因小失大。 【葶苈子大枣汤】葶苈子就是名贵药材中很常见的一种可以改善很多疾病的中草药,这种中药材是生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其实在很多地方都能见到这个葶苈子,葶苈子对改善肠道积滞的效果非常的好,而葶苈子还能清热,这种药材还有很多功效,平时还有很多人会把这个葶苈子用来炖汤喝,并且和红枣结合,那么葶苈子大枣汤的做法有哪些? ![]() 加味葶苈大枣泻肺汤 组成:葶苈子15克,大枣7枚,当归10克,红花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自芍10克,丹参10克。 功用:泻痰平喘,逐瘀利水。 适应证:胸间积液证属水停胸胁,血脉瘀滞者。症见心悸、胸闷,烦躁,咳引胸痛,气喘不得卧,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腻,脉弦滑或涩。 注意事项:脾肾阳虚为主,症见气短乏力,神疲纳差,腰膝酸软,面浮肢肿,咳嗽,胸胁引痛,呼吸困难等,不宜用本方。 葶苈子红枣汤的功效: 【处方】 葶苈2两(炒紫色,杵成丸),大枣20枚。 【功能主治】 痰实肺闭,气不得宣,呼吸壅滞,喘急妨闷,胸膈痞痛彻背者。 【用法用量】 上以水3升,煮取2升,去滓,纳麻黄、五味子各半两,取清,分2日服。1剂尽愈。 【摘录】 《金匮翼》卷七引元戎方 上面内容中介绍了这种葶苈子大枣汤的相关做法,制作这个葶苈子大枣汤的时候必须要保持食物的营养和清淡程度,葶苈子大枣其实还可以用来泡茶喝,要是熬汤喝的话里面还可以加上这个枸杞,对男人来说这样的汤喝了之后还能提高性欲,改善肾功能不强症状。 葶苈大枣泻肺汤 【出处】《金匮要略》【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葶苈子(9克)大枣(4枚) 【功效】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主治】痰水壅实之咳喘胸满。 【用法】葶苈子熬令色黄,捣丸如弹子大(9克)大枣(4枚),上药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其组方为:熟附子15 g,白术12 g,白芍12 g,茯苓20 g,车前子10 g,泽泻10 g,葶苈子12 g,炙甘草5 g,地龙10 g,桃仁10 g,煅龙骨10 g,煅牡蛎10 g。诸药水煎取汁300~400 mL,每天分3次口服。 葶苈子分为苦、甜二种,甜葶苈味淡甘而性缓;苦葶苈味苦而性峻,一般处方用苦葶苈。葶苈子大寒,故用于实热性痰喘,有立竿见影之功。《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有蠲哮丸一方,服之颇效,方用:葶苈子、青皮、陈皮各50克,黄荆子、槟榔、大黄各30克,生姜10克。蜜丸9克重,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本方有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有良好的效果。孕妇及久病体虚、脾胃虚弱便溏者禁用。服药后如出现大便偏稀、轻度腹痛,属正常现象,可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甜葶苈子清泻肺气,祛痰定喘,治疗小儿百日咳有良效。方用:甜葶苈子120克,大枣500克,红糖30克。先将甜葶苈子炒黄研为细面,另将大枣加水煮后去皮核,最后将方中药物和合调成糕即成。将药糕分成4份,每天1份,分4天吃完。大枣补脾和胃,温润心肺;红糖甘温,益气生津,诸药制糕,泻肺定喘之功甚佳且不伤正气,儿童亦乐于服用。临床使用多年方便有效。 葶苈【本经】味辛寒。主癥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一名大室,一名大适。生平泽,及田野。 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破滞气而定喘,泻停水而宁嗽。《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治支饮,喘不得息。饮阻肺津下降之路,肺气壅碍,喘不得息。大枣补脾精而保中气,葶苈泻肺壅而决支饮也。又治肺痈,喘不得卧者。以土湿胃逆,浊气痞塞,腐败瘀蒸,化而为脓。肺气阻格,喘不得卧。大枣补脾精而保中气,葶苈破肺壅而排脓秽也。 《伤寒》大陷胸丸方在大黄。用之,治太阳结胸,以其开痹塞而泻痰饮也。 葶苈苦寒迅利,行气泻水,决壅塞而排痰饮,破凝瘀而通经脉。凡停痰宿水、嗽喘肿胀之病,甚奏奇功。月闭经阻,夜热毛蒸之疾,亦有捷效。 葶苈子功效分类平喘中药 中药毒性是药三分毒,请在了解中药葶苈子的功效和作用后再使用。 性味归经【性味】葶苈子味苦、辛,性大寒。 【归经】归肺、膀胱经。功效主治 【功效】平喘类中药葶苈子有:消痰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 消痰平喘或泻肺平喘,泻肺主要是泻痰水,主治热症痰水壅盛重症,喉中痰鸣,胸腹水肿,面目浮肿。用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泻肺实,主要不在清肺热,当然泻肺热是次要方面,与桑白皮不同,泻肺热不同,它偏重于泻肺实,泻痰水。主治痰水壅盛的实证。利水退肿。用于湿热水肿,它苦寒性比桑白皮甚。经年来发现它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衰的水肿和喘息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病大量的是虚证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的,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肺气肿、肺心病,尤其是肺源性的心脏病,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最后造成心力衰竭,心衰的肺心病,所以多偏虚寒,葶苈子通过强心,有利于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这时与苦寒药性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黄芪、白术、附子温补阳气。它的种仁细小,汤剂要包煎。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两种葶苈子醇提取物,均有强心作用,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大剂量可引起心律不齐等强心苷中毒症状。本品尚有利尿作用。现有用于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者。 1.北葶苈子含有强心甙类物质、芥子甙、脂肪油、蛋白质、糖类等;南葶苈子含挥发油、脂肪油、强心甙等。本品的醇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其含苄基芥子油有广谱抗菌作用,并有利尿作用。此外,本品尚有抗癌作用。 2.有研究认为,葶苈子炒制(温度不宜太高)后,芥子甙溶出量增高,止咳作用增强,且刺激性芥子油减少。止咳平喘可考虑采用炒制法。 用法参考 1.用于痰浊阻肺之喘咳实证。本品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消痰浊,又能泻肺火以平喘咳,故宜于痰涎壅盛之喘咳痰多,胸胁胀满,喘息不得平卧者,常与桑白皮、杏仁等化痰、止咳药同用。 2.用于胸水,腹水,全身浮肿等实证。本品与桑白皮类似,均能利水以消肿。桑白皮多用于面目肌肤浮肿,而本品还常用治胸、腹水之实证。治胸胁积水,二便不利,常与大黄、芒硝等攻下药配伍。若水肿或腹水胀满,小便不利,可与利水渗湿、峻下逐水类药物配伍。注意事项 本品性泄利易伤正,只宜于实证。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膀胱气虚,小便不利者,忌用。 用量参考煎服,5~10g;研末服,3~6g。 葶苈子用量探讨葶苈子下气行水,临床用治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诸症疗效确切。但施之临床,常用5-10g,其效不彰。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本草正义》的论述切中肯綮,如谓“自徐氏之才,论'十剂’之泄而去闭,偶以大黄、葶苈二物并举,而东垣遂谓葶苈气味俱厚,不减大黄,景岳从而和之,石顽且谓苦寒不减硝黄,丹溪亦有葶苈性急,病涉虚者,杀人甚捷之说,遂令俗人不辨是否,畏如蛇蝎,即寻常肺气喘满,痰饮窒塞之证,亦几有不敢轻尝之意,其亦知实在性质,不过开泄二字,且体质本轻,故能上行入肺,而味又甚淡,何至猛烈乃尔”。这段论述足以引以临床医家重视。笔者体会到,葶苈子虽药性辛苦寒,但无寒胃之弊,且一般用量,常乏奇效,欲获捷效,必大量用之,余临床常用至30-200g,临症屡施达药,兹举验案以说明之。 胸水1989年3月治一李姓叟,农民,患结核性胸膜炎,经西药抗结核治疗,胸水内积,憋胀难忍,遂行胸腔穿刺放液,每次1000ml,随抽随积,如此10余次,短气憋胀依然,乃求中医诊治。诊见面色黧黑,神疲体倦,不能平卧,呼吸气短,胸中憋闷疼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腻,纳差脉弦,按“结胸”治以《温病条辨》之香附旋复花汤加葶苈子30g,3剂。服药后胸中憋胀似减,减不足言。二诊时虑药力不大,将葶苈子增至200g,1剂下咽,即见尿量增多,胸中松宽,3剂后胸中憋胀及气短消失。三诊时以原方减葶苈子至60g,继服3剂。经查胸水消失,取效之速,功在葶苈。 腹水 韩某,女性,34岁,1995年诊。患者自觉腹中疼痛,胀满难忍,经某医院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积有腹水,对症治疗,疗效不显,乃请中医协治。刻下面色萎黄,精神不振,纳差,午后潮热,盗汗不甚,腹胀难忍,按之益甚,有波动感,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滑。遂处以当归芍药散加广木香、大腹皮各20g,葶苈子100g。服3剂后腹胀满锐减,二诊后以原方加党参、黄芪、麦芽、丹参等燮理二十余剂而痊愈。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 独行菜主产于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播娘蒿主产于江苏、安徽、山东等地。重剂效验 一、元士亮医生重用葶苈子,配伍他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疗效显著。[陕西中医,1990,11(3):110] 二、李新永医生用葶苈子,枳实,大枣,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次,总有效率96%。[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3):158] 三、白玉昆医生用钩藤、葶苈子、泽泻、茯苓、车前子、白术、川芎、僵蚕、菊花、酸枣仁,随证加减,治疗内耳眩晕症50例,疗效显著。[陕西中医,1985,6(1):36] 四、渠敬文主任医师认为葶苈子功擅涤痰消饮,行气消肿,除肺中痰饮,涤荡胃肠、腹腔、皮肤湿邪,所针对的病邪为痰饮水邪,病位在肺、胸腔、腹腔、皮肤。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水肿、肺心病、胸腔积液、肺水肿、心功能不全、腹水等。入煎剂利气降痰作用不明显,宜大剂使用,必配大枣15枚则安全有效。(《方药心悟》) 五、朱星江教授体会,葶苈子辛、苦、寒,有泻肺平喘之功,用于肺经邪实之咳喘痰多,且具利水消肿作用,对于因哮喘年久而影响心脏功能者,尤为适用。 只要配伍得当,辨证正确,用量可以适当加大,一般不会出现副作用,达到明显的泻肺平喘作用,此时可能有些病人出现腹泻,极个别病人出现呕吐。 如有呕吐,剂量应适当减少。如腹泻,一般可不减剂量,再加煨诃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六、张琪教授常用葶苈子治疗心功能不全,认为葶苈子具有强心利尿作用,以喘息不得卧用之最佳,因其直入肺经,以蓄水在肺为宜,否则利尿效果不明显。(《张琪临床经验辑要》) 七、徐嵩年教授是上海名医,对于慢性肾炎高度浮肿,胆固醇高,血浆蛋白低,大量蛋白尿,但血压不高者,常用自拟肾二方治疗。 药用黄芪、防己、葶苈子、麻黄、防风、苍术、大腹皮、川朴、赤小豆、鲜茅根、茶树根、附子,随证加减。(《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水肿关格卷》) 评 析 葶苈子,辛、苦,大寒,归肺、膀胱经,通利之剂也,药效以通泄降利为特点。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主治痰涎壅肺,气逆喘咳,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葶苈子为肺、膀胱经气分之药,功擅利气、行水、消肿满、泻热结,乃治水邪、痰饮、浮肿之要药。 临证之用主三: ①泻肺,葶苈子滑润而香,行善沉降,专泻肺气,凡肺气壅塞,水湿泛滥,肺痈喘逆,痰气结聚等证,皆可治之,如肺炎、支气管炎、肺脓肿、渗出性胸膜炎等; ②强心,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葶苈子具有强心苷样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有显著的强心利尿作用; ③利水,既能上泻肺气以助肺之通调水道之功,又能下行膀胱而逐水,且可引领肺气下走大肠而泻大便。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葶苈子有利尿作用。故凡水湿、痰饮、肿满之证,均可用之。 常用量:煎服。本品有泄利之性,易伤正,只宜于实证,故凡肺虚喘促,脾虚肿满均当忌用。 现代药理研究:葶苈子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衰竭心脏的心搏血量、利尿、抗菌、抗癌等作用。 重剂效验中计举7位医家之证治,可见重剂葶苈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胸腔积液、支气管哮喘、心功能不全、肾炎浮肿、眩晕等病证之经验。 葶苈子毒性较低,历来医家称其泻肺行水之力峻猛,但临床治疗剂量较安全,即使大剂量应用时,亦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仅有个别用之出现过敏反应者。 不良反应:剂量过大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中毒症状。[药学学报,1964,11(8):4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