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2021北京重点区初二(上)期末语文汇编:诗歌阅读章节综合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7-2021北京重点区初二(上)期末语文汇编诗歌阅读章节综合一.古诗词赏析(共18小题)1.(2020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望岳
》《春望》,完成问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春望国破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
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①   的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
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②   、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望
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近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B.《望岳》颔联中
“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C.《春望》颔联中“感
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D.《春望
》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3)
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   ,   ”表达了喜悦之情。2.(2020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春望》,完成问题。春望杜甫国破
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和” 
 ”描绘出春日长安的凄凉景象,饱含兴衰之感;后四句则抒写了诗人   的情感,充溢着凄苦哀思。(2)阅读下面材料,说说这则材料对你
理解哪句诗有帮助,并说明理由。 据史料记载,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五月,贼破潼关。其后长安沦陷,诗人被迫北上避
难,将家小安置到鄘州羌村。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诗人闻讯后只身前往投弃,不料途中为贼兵所俘,遂困居长安,与外界断绝消息。第二年三月,
他写下了这首诗。(3)“融情于景”的写法是指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景物描写中,本诗的颔联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融情
于景”写法的一项是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C.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2018北京?朝阳
八年级期末)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
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描写了长城边悲惨壮烈的战争场面,表达了守边将士们   的决心。(
2)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诗句:   画面:   4.(2018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
)阅读《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
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①辞凤阙②,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
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①[牙璋]古代发兵所用的兵符。这里指奉命出征的将帅。②[凤阙]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
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1)从下面所给的选项中任选一句诗,结合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甲: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乙: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2)意象是诗歌中寄托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雁门太守行》和《从军行》两
首诗都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使用了“   ”和“   ”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激烈紧张的战斗场景,进而表达出    的情感。5.(201
8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古诗阅读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列各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自己
   的心情。(2)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联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3)作者眼中,菊花、山峦、云雾、飞鸟
这些寻常景物皆可入诗。我国古代诗歌中还有很多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①   ,②   。6.(2020北京?朝阳八年
级期末)阅读《饮酒》(其五),回答以下各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饮酒》(其五)是①   时期的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开篇写诗人
虽身处“人境”,但因为“②   ”,故“无车马喧”。接着诗人描写大自然的美景,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趣。(2)下面两幅画中表现了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内容的一项是   (3)“悠然见南山”一句还有另一种版本“悠然望南山”。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简述你的理由。
7.(2019北京?海淀八年级期末)阅读《饮酒》,完成下列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观察两幅图画,哪一幅能够表现画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结
合诗句内容加以解说。(2)根据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中“真意”含义的理解。8.(2019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阅读《渡荆
门送别》,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
送行舟。(1)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作者乘舟东下,心境从最初的   转为   。(2)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构思奇绝,富有浪漫主义
色彩,请结合诗句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9.(2018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
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边塞慰问在对吐蕃的战争中获胜的将士。B.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作
为唐玄宗特使的王维轻车简从,内心颇为孤寂。C.颔联表面上实写所见景物,其实更是即景生情,并以景自况。诗人觉得自己好像“蓬草”一样随
风飘转出“汉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D.尾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却没有遇到前线
统帅,情绪很是低落,为没能圆满完成出使任务而感到遗憾。(2)自然风光在唐代诗人笔下特点鲜明,美如画卷。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描写了边塞风光   的特点;崔颢的《黄鹤楼》中“   ,   ”两句诗描写了晴空之下极目远眺,满眼都是草木葱
茏的景象。10.(2021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阅读《渔家傲》,回答问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
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渔家傲”是这首词的词牌
。阅读【小贴士】,依据词作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为这首词取标题为    。【小贴士】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
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比如《卜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有些词只有词牌,没有标题。(2)对于“天接
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绘的画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这是词人梦中所见的壮美、辽阔的海天相接的图画。【乙】这是词
人亲身经历的清丽、朦胧的海上生活的场景。(3)这首词的上片,展示了一个神奇浪漫的境界,记叙了天帝殷勤的问话。下片中,词人先以“ 
 ”“   ”二字传达出对日暮途远、空有才华的叹息和不满;后以大鹏自比,表达了自己    的心愿。11.(2021北京?海淀八年级
期末)阅读《饮酒(其五)》和《山中问答》,完成问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①去,别有天地
非人间。注:①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1)这两首诗都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相融相契的美妙,语言简淡,情味隽永。其中,《饮酒(
其五)》中“   ”一词和《山中问答》中的“   ”字都直接写出了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的恬然自适。(2)“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
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和《山中问答》中的“碧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含义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
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
北》)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3)《饮酒(其五)》中的“飞鸟相与还”和《山中问答》中的“桃花流水窅
然去”都富于动态美,请从这两句诗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12.(2020北京?东城八年级期末)阅读《渡荆门送别》一诗,完成下面小题。渡
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说法中,对本
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绘景取胜,想象瑰丽,景象雄浑壮阔,整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B.首联点题,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
门外,将到楚地游览,叙述中交代地点和事由。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昼夜美景,展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洋溢着青春的活力。D.尾
联不仅将“故乡水”拟人化,还用“怜”“送”二字表达诗人和故乡彼此的情意,直接抒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以本诗颔联为例,任选角
度,具体说说该角度对你品味这首诗的帮助。(从节奏、押韵、对仗、炼字、写作手法等角度谈皆可。)13.(2019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列各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蒌萋鹦
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诗人登上黄鹤楼,看到一幅明丽之景。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呈现的画面。(2)日
暮黄昏不仅是一个自然景观,也常常成为诗人独特的情感寄托。下列诗句中,借“日暮“表达的情感和本诗一致的一项是   A.树树皆秋色,山
山唯落晖。(王绩《野望》)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14.(2019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雁门太守行》,完成下列各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战歌”。李贺在诗中描绘了一场   的战争,赞颂了作战将士   的精神。(均用四字词语回答)(2)你从诗
中看到了几种色彩?请写出至少三种。任选连续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色彩在你脑海中勾勒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5.(2017北京?东城
八年级期末)古诗欣赏。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下面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呈现的画面。(40~80字)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6.(2017北京?海淀八年级期
末)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 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
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中用“风烟”一词有什么用意?(2)这首诗一洗大多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作具体分析。
17.(2017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
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词的开篇,“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海天相接的壮美画面。B.上阕后
半部写作者梦中来到天帝的宫殿,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得到了诉说心愿的机会。C. 在下阕中,词人感慨自己空有才华,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
有何用。一个“谩”字,流露出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D. 结尾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表现了她身为柔弱女子无力抗争
而只好逃避现实的想法。(2)这首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表现的是作者面对“日暮”的①   (情感).在《藤野先生》中,鲁迅也特
意记录下一个难忘的站名﹣﹣“日暮里”,可见日暮的情景常常会触动人的情思。请你写出另外一句提到此类情景的古诗句:②   18.(20
21北京?西城八年级期末)阅读《渔家傲》,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开篇用“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
、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组合在一起,天海苍茫,给人一种①   和亦真亦幻之感;而“转”“②   ”两字,则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船在风浪
中航行的情形,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又具有梦境的虚幻性。(2)这首词“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诗句中
都提到了“日暮”,但借此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这两句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两位作者通过“日暮”表达了怎样的不同情感。二.现代
文阅读(共1小题)19.(2018北京?朝阳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歌谣,回答问题。卢沟谣李明圣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卢沟渡
,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卢沟桥,狮子吼,宛
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水清清,月圆圆,万古卢沟佑安澜①【注释】①安澜:比喻社会安定、太平。(1)这首歌谣构思顺
畅,以    为序,呈现了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2)读完这首歌谣,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用1﹣2个词语概括出来。(3
)《卢沟谣》歌词清新、质朴、韵味十足。请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处,品味其语言。(4)有人提出,卢沟桥可以见证历史,却无法书写江山,因此建
议将“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改为“卧”或者“吊”。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参考答案一.古诗词赏析(共18小题)1.【分析】这
两首的作者同为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前者创作于作者人生早期,后者创作于晚期,前者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
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后者表现了作者的忧时、忧国、念家、悲己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望岳》
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的意思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泰山之
高大,也隐含地点出了这一首诗的主题,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向上、俯视一切的雄
心和气概;《春望》一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望”见早春长安城破败的景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想到连绵数月的战争,想
到不知音信的家人,既担忧国家的命运,又思念远方的亲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2)本题考查诗歌赏析。ABC
.正确。D.有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书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
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
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所以“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表述有误。故选:D(3
)本题考查诗句积累。解答时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仓库”,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诗句,要注意必须是与“鸟”有关,能够表达喜悦之情。书写要
准确,不要有错别字。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符合要求即可。答案:(1)示例:①积极向
上;②忧国忧民。(2)D(3)示例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示例二: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译文:望岳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
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
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
,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
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点评】诗歌赏析的步骤: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3.鉴赏作品的语言。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2.【分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
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
,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
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
人满目凄然,描绘出春日长安的凄凉景象,饱含兴衰之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
(断“家书”,搔“白头”),情中有景,表现了诗人惦念家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2)本题考查材料信息提取。认真阅读材料
可知,材料写的是诗人杜甫写《春望》这首诗的历史背景,由材料中“遂困居长安,与外界断绝消息”可知,材料对理解“家书抵万金”这句诗有帮
助。(3)本题考查对“融情于景”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
,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下一代,不是寓情于景。故选:C答案:(1)破 深;惦记家人、心系国事(2)由“遂困居长安,与外界断绝消息”可知
是“家书抵万金”(3)C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
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
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点评】诗歌赏析的步骤: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3.鉴赏作品的语言。4.鉴赏作品的
表达技巧。3.【分析】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解答】
(1)本题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主旨的理解。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诗的尾联引用典故,用“报君”“为君死”等词语,写出了守边将士誓
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题可自主选出感受最深的一句加以描绘即可。答案;(1)以死报国(2)示例:诗句:
甲光向日金鳞开画面:阳光洒在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将士们身上,他们的铠甲反射出金色耀眼的光芒。参考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
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
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点评】完成诗句的画面的描述时。可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用
自己的话来描述即可。注意语句的通顺,内容的生动性。4.【分析】《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
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
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从军行》是唐代诗
人杨炯的诗作。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第三
四句描写了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五六句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激烈的战斗场面;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解答】(1)本题
考查描绘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描写的景表述出来,语言要优美。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意象连在一起。甲:用了黑云
、城、日等意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
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
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乙:用了雪、画、风、鼓等意象。“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感情。《雁门太守行》中“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和《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都借助“旗
”和“鼓”这两个意象,写出了战斗的紧张激烈。两首诗都表达了誓死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答案:(1)甲:敌兵滚滚而来,像一片黑云,翻卷着
,涌动着,逼近城墙,城墙仿佛将要坍塌了;我军严阵以待,适逢日光从云隙间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铠甲上,铠甲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耀人眼目。乙:大雪铺天盖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着,怒吼着,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
,似乎也卷入了激烈拼杀的战阵。(2)旗 鼓 忠君爱国【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
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5.【分析】诗名
饮酒,应是饮酒后的感悟。诗人心厌官场,于是回归田园。没有车马的喧嚣,没有人员的冗杂,只有心情的沉静,与菊相伴,与鸟为友,这就是人生
的真谛。【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掌握。阅读全诗可知,本诗主要写自己归隐田园后的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
悠然”一词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闲适之情。(2)本题考查再现诗中画面的能力。需要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
面即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发挥想象,生动描写即可。(3)本题考查古诗积累。开放类
试题,不要求统一。作答本题时,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连续的两句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即可。注意书写的正确和诗句的完整。答案:(1)闲适(2)
黄昏时分,山间雾霭环绕着南山,若有若无,成群的飞鸟也在这薄薄的雾气中结伴归巢了。(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译文:居住在人世间,
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
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点评】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
面上写得很浅,好像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6.【分析
】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
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
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
力。要了解诗歌内容,结合关键词句分析概括。《饮酒》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
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作者首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
,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所以第①空填“东晋”,第②空填“心远”。(2)本题
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意: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甲图画有夕阳,缭绕的雾气
,结伴的飞鸟,更能表现出此句诗的意境,而乙图没有画夕阳,只有一只飞鸟,不能表现此句诗的内容,故选甲图。(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要结
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做到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示例一:我更喜欢“悠然见南山”。“见”表现了悠闲不经意,体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合
一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在表现人与自然一体性的形象中,只能用意无所属的“见”,而不能用目有定视的“望”。示例二:我更
喜欢“悠然望南山”。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望”字写出了陶渊明有意识地远望南山,符合诗歌情境。答案:(1)①东晋 ②心远。(2
)甲(3)示例一:我更喜欢“悠然见南山”,“见”字写出了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看见了远方的南山。“见”字更好地表现了诗人
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示例二:我更喜欢“悠然望南山”。“望”字有抬头远望之意,且多为远视较高大、遥远的事物。“望”字写出了陶渊
明有意识地远望南山,更符合诗歌情境。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
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
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二
、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
的关键句,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7.【分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在于融
情入境,借物达理。诗歌中描写的景物都是田园美景,表现出一片宁静的氛围,然而,在这宁静之中,却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情绪。同时,借助于自然界中夜晚鸟儿回归山林,表现自己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掌
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意: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甲图中缭绕的雾气,结伴的飞鸟,更能表现出此句
诗的意境,而乙图只有一只飞鸟,下面是河流,与题意不符,显然第一幅图与诗中画面相吻合。(2)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
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
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答案:(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意: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甲图中缭
绕的雾气,结伴的飞鸟,与诗中画面相吻合。(2)“此中有真意”中“真意”含义是指作者远离尘嚣、渴望田园生活的心境;安贫乐道、淡泊名利
的志趣。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
,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点评】解答诗歌鉴赏类题目,需要充分的理解诗歌内容,联系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来领会诗歌的主旨,然后作答,这样就会有思路了
。8.【分析】《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
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
思乡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这一首诗前面三联是对荆门一带的美丽景色的描写,诗人看到的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把
祖国的山河写得雄浑壮阔,表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结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体会到诗人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集叙事
、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月下飞天
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是: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江上云霞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
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
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想象丰富,极具浪漫色彩,艺术效果十分强烈。答案:(1)欣喜、思乡。(2)
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飞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译文:孤单漂泊青山之外,
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
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
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的哲理和表达技巧,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9.
【分析】本诗是一首边塞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
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
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
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
者的情感。ABC.正确;D.有误,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理解能力。“大
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作者选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
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营造了“苍茫”的意境。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
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抒发了作者孤寂的感情。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
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答案:(1)D(2)雄浑、奇美、壮丽;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译文:乘单车想
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
,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读懂诗歌。10.【分析】《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
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
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
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此词写梦
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
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所以我们可以把题目拟为“梦“。(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写了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
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故选:【甲】。(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下片中“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
字值得品味,“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
: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最后“九万里
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
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答案:(1)梦。(2)【甲】(3)嗟 谩 追求理想境界。【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
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
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1.【分析】《饮酒(其五)》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山中问答》全诗只有四句,但是有
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饮酒(其五)》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
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
给人带来的情感。“悠然”是直接写出诗人栖身于自然之中恬然自适之感的词语。“问余何意栖碧山”的意思是: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
山?一个“栖”写出了“我”幽居碧山,融于自然。(2)本题考查对诗中意象的理解。本题中“南山”和“碧山”体现的是作者摆脱世俗烦恼、追
求恬淡生活之“山”。《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
自得的满足心情。因此,“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与“南山”“碧山”蕴含的情感有相通之处。另外三项之“山”均无此意。故选:B。(3)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飞鸟相与还”意思是: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本句写所见南山景象,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
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
界。“桃花流水窅然去”,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
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碧山”之中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
不是“人间”所能比。这“别有天地非人间”,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
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
”。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译文:饮酒(其五)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
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
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山中问答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我,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
松坦然。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此处别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答案:(1)悠然;栖。(2)B(3)示例一:“飞鸟相与还”写黄昏时
分,山中云气更加美丽,飞鸟结伴归巢。所写景物是宁静悠远的,诗人的感情是悠然、恬淡的。示例二:“桃花流水窅然去”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
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点评】如何阅读诗歌:1.首先看到诗后先看题目
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2.然后再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3.最后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
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12.【分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
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
。ABC.正确;D.有误。“直接表达”错误。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
远别故乡,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故选:D。(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本题要求任选一个角度,可以从用
词的角度,描绘画面的角度,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意
思是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在这一联,短短十个字,作者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
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
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
里长江图。其中“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所以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可重点
分析其中的“随”“入”字;流动感。从写作手法角度,可重点分析借景抒情写法在诗句中的作用。答案:(1)D(2)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
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译文乘船
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
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
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
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3.【分析】《黄鹤楼》
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
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
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解答】(1)本题考查描绘画面。先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景物连在一起,语言要优美。“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2)本题考查诗歌主旨与诗歌名句情感
的理解。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A.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孤苦无依、苦闷抑郁的心情和追怀隐逸之士避世退隐的愿望。B.
表达了诗人对壮阔景象的赞美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悲伤的感情。C.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之情。D.写诗人在登高望
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故选:C。答案:(1)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
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2)C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点评】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
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14.【分析】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所表达的主旨的理解。这是一首描
写战争场面的诗歌,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用“报君”“
为君死”等词语,写出了守边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
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本题可自主选出感受最深的一句加以描
绘即可。本诗善于着色,用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黑色等绮丽斑驳的色彩描绘边塞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答案;(1)悲惨壮烈、以死报国。(2
)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示例: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画面:深秋时节万木萧条,鼓角齐鸣,震天动地,(经过一天的激战)
夜晚时分,战场上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在大地上凝结成片片紫色。参考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
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
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描绘画面。从诗人所描写边塞特点来体会诗人
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15.【分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
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
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解答】本题考查诗句画面
的描述。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
优美。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夜晚,水势平缓的江面上,一轮明月倒映水中,仿佛天界落下的一面仙镜;白天,远远望去,
天边的云彩层层叠叠,仿佛海市蜃楼一般。【点评】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
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
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16.【分析】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
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风烟”一词说明友人任所的荒远,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
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语言的鉴
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是作者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劝慰:知心朋友,情深意重,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是近在咫
尺。它既表现了作者和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它一改诗中那种黯然伤感的离别情调,以其积极、健康的感情和旷达的胸怀
给人以安慰和鼓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一联,诗人劝慰友人在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像少男少女那样为离别泪湿手巾。既是对朋友的叮
咛,也是自己情感的流露,可见诗人的豁达胸襟。答案:(1)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被迷蒙的风烟所遮挡,“风烟”一词说明友人任所的荒远,上
任路途的艰险,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联的意思是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
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表明真挚的友情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表达了诗人乐观旷达的胸怀。译文: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
,却在迢迢远方。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只要有知心朋友,四海之内不觉遥远。即便在天涯海角,感觉就像近邻一样。岔道分手
,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
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17.【分析】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
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
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
、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
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A.正确;B.正确;C.正确;D.有误,
“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
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
构缜密。并没有表现了她身为柔弱女子无力抗争而只好逃避现实的想法。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
析。“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此处有叹惋、忧伤之意。明确日暮所表达的意思后,回顾所学即可完成第二个空的作答。答案:(1)D。(2)示例:①叹惋(或“
忧伤”等)②山气日夕佳(或“日暮乡关何处是”“山山唯落晖”“常记溪亭日暮”“日暮掩柴扉”“日暮苍山远”“夕阳西下”等)译文: 天蒙
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
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
送往蓬莱三仙岛。【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重点语句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18.【分析】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此处有叹惋、忧伤之意。“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日暮乡关何处是”意思是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答案:(1)示例:辽阔壮美(或“瑰奇雄伟”“茫茫无际”等) 舞(2)示例:《渔家傲》中“日暮”和“路长”在一起,给人一种前路漫长、日暮将至之感,表达了作者面对困境时的孤独与苦闷。而《黄鹤楼》中“日暮”使作者想到不知“乡关”远在何处,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二.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19.【分析】这是一首历史童谣,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空洞说教,力图用简单深刻、清新质朴的语言,再现卢沟桥地区发展变迁的千年历史画卷,力图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特殊的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具体载体,折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首写给小朋友、唱给全国听众的歌。【解答】(1)本题考查歌谣的写作顺序。由“春秋”“秦汉”“元明清”可以看出,歌谣是安时间顺序写的。(2)本题考查歌谣的思想感情。从“狮子吼”“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等处可见,这首歌谣洋溢着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们倍感豪迈、自豪。(3)本题考查对歌词的赏析。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词语的运用等角度任选一点赏析。如歌词中“水清清,月圆圆”,运用叠词,给歌词增添了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4)本题考查歌词中的炼字。解题思路一般是先将原句中所用的字与将要改之字的意思或用法进行比较,再将所改之字放到句子具体语境中加以分析,阐述能否改的理由。一般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留下古桥写江山”一句中的“写”字可以不改,因为卢沟乔记录着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的兴衰,用“写”更形象。答案:(1)时间(2)豪迈、自豪(3)示例:请欣赏“水清清,月圆圆”,这里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4)示例:不必修改。“写”有记录的意思,王明的烟云散去,留下的卢沟乔却一直记录着历史朝代的兴衰。【点评】在回答诗歌鉴赏炼字这种题目的时候,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这样才不至于缺少得分点。第一步:解释该字或者该词在诗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指出该字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第三步:结合诗歌的背景及思想内容,分析这个字所传达出的情感、主题等。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