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历史汇编: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2023-05-27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初二(上)期中历史汇编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一、选择题1.(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
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北伐战争B.红军长征C.遵义会议D.中国七大2.(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
年级期中)毛泽东的诗词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反映湘赣边起义的是()A.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
暴动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3.(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8月1日被定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因为1927年的这一天()A.北伐战争开始B.南昌起义爆发C.秋收起义爆发D.红军开始长征4.(2019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A.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
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B.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5.(2021·北京·大
峪中学八年级期中)在不过8个月的时间里,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这叙述的是()A.
五四运动的发展B.北伐的胜利进军C.工农运动的高涨D.北洋政府的覆灭6.(2021·北京·大峪中学八年级期中)“这所学校系孙中山在
苏联的协助下建立的,校长蒋介石,其组织体制系参考苏联红军,对国民革命军各军事学校,甚至整个军事体系,均有深远的影响。”“这所学校”
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学堂C.北京大学D.黄埔军校7.(2021·北京·大峪中学八年级期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多次会议。下列表述属于“八七会议”的是()A.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通过
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C.指出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
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8.(2021·北京·大峪中学八年级期中)毛泽东曾说,由于他们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
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
利B.十月革命的影响C.秋收起义的失败D.国民党右派的背叛9.(2021·北京·101中学八年级期中)“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
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下面属于先生“未竟(完成)之功”的是()A.建立中华民国B
.颁布《临时约法》C.结束君主专制D.实现民族独立10.(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图这首《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1.(2021·北京·人大附中八年级期中)“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
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
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发生的情景,这场运动()A.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开端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斗争主力
始终是无产阶级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12.(2021·北京·大峪中学八年级期中)曾参加红军长征的萧华将军在《长征组歌》中写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诗歌突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②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③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④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A.
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2021·北京·大峪中学八年级期中)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数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A.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
折点B.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4.(2021·北京·大峪
中学八年级期中)新华社文章《在历史关节点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
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井冈山革命根
据地的建立C.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二、综合题15.(2019·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诗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哪一个重大事件?(2)诗中反映红军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3)如果以“转”字串起
上述事件,下列时间对应的括号处应该填写带“转”字的四字词语是1934年﹍﹍1935年﹍﹍1936年﹍﹍16.(2019·北京市第二
十二中学八年级期中)阅读表格中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A: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
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材料B: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
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事件?(2)与上述事件相关联,在五四运动前后引起中
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的学说是?(3)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中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两个历史事件。参考答案1.C【详
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
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所以答案选C。2.B【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反映的是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选项
B符合题意;“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反映的是井冈山反围剿斗争,选项A不符合题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反映的是
红军长征,选项C不符合题意;“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3.B【详解】根据题干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与此相关的事件是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爆发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选项
B符合题意。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1927年
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秋收起义,由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起义军被迫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较好的农村地区去,创建了我国第
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选项C不符合题意;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5
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向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
年,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则”,反而陷人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选
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4.A【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和巩固,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时也证明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所以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的奠基石”,选项A符合
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是上海,选项B不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选项C不符合题意;湖南湖北是北伐
战争的主战场,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5.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伐的主
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把守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消灭了吴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军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叶挺独立团为革命革命军赢得
了“铁军”的称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由此据题干关键信息“军阀吴佩孚、
孙传芳接连败北,国民政府的势力范围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可知,叙述的是北伐的胜利进军,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题干
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6.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
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A排除;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BC排
除。故选择D。7.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
是中共二大的内容,排除;C项是中共八大的内容,排除;D项是中共十六大的内容,排除。故选B。8.D【详解】依据“……杀了一大批,抓了
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可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于是,中国共产党人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故D符合题意;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
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秋收起义受到挫折,说明城市中心论不适合中国国情,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9.D【详解】根据题
干给出的“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可知是孙中山。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阐发“三
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北伐战争没有完成时孙中山逝世
,没有完成民族独立的任务,这属于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故D符合题意;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和结束君主专制,这三者在孙中山
生前已经完成,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为了推
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由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战,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
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歌》唱响于北伐战争时期。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
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打倒列强,除军阀”是解题的关键,为了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由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战,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11.B【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它是一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故B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排除A;五四运动前期的斗争主力是学生,后期的斗争主力是无产阶级,排除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排除D。故选B。12.
B【详解】依据题干“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可知体现了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官兵一
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体现了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以及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精神,①②④正确;题干没有体现无私的国际主义精神,③
排除。 故选B。13.C【详解】考查点:长征。依据题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避开蒋介石的魔爪、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危
在旦夕的战斗。”从而得出这里的“行军指的是1934年——1936年的红军长征。结合所学知识,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
中国工农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
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不符合题意;1929年,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
、政治建军"原则。B不符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星火燎原”指的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之建立了一系列的革命根据地。从此,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的革命道路,故B正确;“日出东方”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故排除A项;“灯塔指引”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排除C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故排除D项。故选B。15.(1)长征(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
山。 (3)战略转移;重大转折;转危为安。【详解】(1)根据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
描述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红军长征,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
和军事顾向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则”,反而陷人极其危险的境地。1934年10月,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2)根据材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
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信息可知,诗中反映出红军克服了的艰难险阻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 (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5年1月,红军占领遵义城,在这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
议,解决了博古等人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所以1935年是重大转折;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
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所以1936年是转危为安。16.(1)中
国共产党的诞生(2)马克思主义(3)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详解】(1)根据材料“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五四运动前后引起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关注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是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7 / 7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